APP下载

教育“内卷”的冷思考

2021-08-23曾宪瑛熊苏杰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卷化教育评价内卷

曾宪瑛 熊苏杰

【摘要】本文阐明内卷化与“教育内卷”的由来,分析“教育内卷”现象,探讨在新形势下正确应对“教育内卷”现象的方法,认为要理性看待和科学应对教育“内卷化”的问题,树立科学成才观念、改革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推进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解决“教育内卷”问题。

【关键词】内卷化 教育内卷 家校社协同 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06-03

“教育内卷”近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认为,“教育内卷”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功利性思想作祟。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个性潜能差异的认识,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近年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无数家长焦虑,“拼娃”教育愈演愈烈。二是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问题仍较严重,素质教育推进较为困难,过分强调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还不够均衡。在一定区域内、城镇与乡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家长在学校、班级的选择上陷于困惑,短期内依然会给部分家长造成一定的焦虑。

一、内卷化与“教育内卷”的由来

“内卷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农业生产——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虽然不断地将劳动力投入水稻种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里,但也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内卷(involution),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如今,很多高校学生用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该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

人类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项飙认为,原来“内卷”指的是重复的、没有竞争的、不能摆脱农耕社会的结构性格局;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非常耗能。

作为曾经也是一名学生、现在是一名家长和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要理性地看待“教育内卷”现象,系统应对“教育内卷”问题,要对“教育内卷”这个热词进行冷思考。

怎样才算是“教育内卷”?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们,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的重点是解决普及问题,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笔者清楚地记得,当年我们当中极少数没能念完初中,少数没有上高中,多数没有考上大学,各个学段都不断地在竞争、不断地在淘汰,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淘汰性选择。那时,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绝对不能跟今天比,但生活的路有多条,成功的标准也并不只是“会读书”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会没有出路,“只会读书”“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也难有很好的出路。我们几十个高中同学里面,并不是考上了大学的“混”得最好,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理性地看待“教育内卷”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不断提升。特别是对教育的期望值也不断提升,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优质教育资源成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情理之中,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内卷”。

当然,像网络上描述的那样,有些人为了获得那一点少得可怜的所谓“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学生正常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顺序,过度超前,幼儿园“小学化”、小学超前学习、初中奔重点高中、高中挤名牌大学。让学生、家长疲于奔命,让学校、教师焦头烂额,付出了本来不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形成恶性竞争,并不利于学生成长。而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没有发生变化,学生除了“分数”提高,能力和素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在本不应该存在竞争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为了将学生的考分最大化,为了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或升学机会,考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在海量刷题上。此时的教育就“内卷”了。

应该说,“教育内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的,我们要有这种理性,要冷静地看待这种现象,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

当然,“教育内卷”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毫无疑问是受到“教育内卷”伤害最严重的人群,他们不仅要承受学习带来的压力,而且要背负家长的过度焦虑和殷切期望所带来的重压。“教育内卷”也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伤害,为了成绩、排名、优秀率、升学率,为了在考评中能够排名靠前,教师不得不拼命向前跑。家长被“教育内卷”的程度也不低,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更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很多家长既舍得花钱,又舍得花时间,差不多是跟孩子在一起战斗,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

其实,当下已经有不少人认识到了“教育内卷”的危害,甚至深受其害。现在有不少大学甚至是“优秀”大学生,只会做题、考试,在大学也没有学到一技之长或安身立命的本领,毕业后也无法找到工作、实现就业。你到农村、乡镇去看看,就会发现有些戴着眼镜、无所事事在家“啃老”的年轻人,他们说不定就是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生因为能力的畸形发展,所以毕业后也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网上甚至还有一个“小镇做题家”提法,其含义是: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这群孩子,是受到“教育内卷”伤害的人。不难设想,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很难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应对“教育内卷”

2021年的“兩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教育,得到的结论是“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这个结论也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叶仁荪代表提出,避免教育走向“内卷”,就要让教育回归本源,缓解家长焦虑,追求“向善向美”的价值导向。其实,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为新形势下我们解决“教育内卷”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舆论氛围。

第一,要从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入手。多年来,我们习惯以分数论英雄,把分数的高低与学生素质的高低划等号,客观上过分重视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也淡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不难想象,即使你能力再强,但如果思想有问题、方向错了,就很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十多年前让人谈之色变的“熊猫烧香”病毒,就是由一个青年的计算机天才李俊编写,但他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给自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第二,要从改革学生评价入手。要坚持“五育”并举,强调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作用。特别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有些学校、教师,喜欢给学生“贴标签”,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的主要依据,分别标记为“优生”“差生”。成绩好的学生是老师眼里的“宠儿”,甚至“一俊遮百丑”,即使有其他的缺点和不足,也视而不见,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即使有其他的优点或长处,也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重视,因此这些优点或长处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培养。

第三,要从改革用人评价入手。特别是扭转对职业教育的不恰当看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待遇,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据报载,德国的“双元制”,每年培养出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德国高级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年薪接近3.5万欧元,有些行业的高级技师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并要求高中阶段职普比要达到 5[∶]5。教育部也在着力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结合区域发展需要,确立“因地制宜、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东部“提质培优”、中部“提质扩容”、西部“扩容提质”。目前,教育部在东部地区的山东省、中部地区的江西省、西部地区的甘肃省,启动了三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项目。

第四,要从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入手。考试招生制度,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有指挥棒的作用。我们也看到,考试招生制度在逐步改革,但仍然与群众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尚未改变“一分压倒一批人”的不合理现象。因此,要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坚持“五育”并举,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要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通道,实现各类教育相互融合、贯通。民国时期,北大、清华都破格录取了一些“怪才”“偏才”,其中包括钱锺书、罗家伦、张充和、吴晗等,这充分发挥了高校的自主招生权,突破了传统考试招生制度的限制,也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好的平台。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进行类似的尝试,允许“怪才”“偏才”的存在,并探索建立多维的高校录取指标体系,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局面,让我们的菁菁校园真正“百花齐放”。

第五,要形成教育合力。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2021年“两会”期间,家校社协同育人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教育话题。让家庭更像家庭,学校更像学校,社会对教育的正向推动作用更明显。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从家长层面来说,我们要勇于破除“输在起跑线上”的迷障,把自己从教育“内卷”的死循环中解放出来,把注意力放到习惯养成、性格塑造、责任心培养、提高情商和逆商等方面,因为这些才是孩子终生受用的、最宝贵的、最有竞争力的东西。我们可以不“佛系”,也可以不“鸡娃”,做一个平常的家长即可,为孩子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分数,让他们有精力和胆量去发掘自己的独特之处,探索个人最有优势的发展路径。从学生层面来说,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协调发展。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使自己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同时,要寻找自己最近发展区,尽可能使自己长处得到发挥,在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从教师和学校层面来说,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在当前的政策环境、舆论氛围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值压力下,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而言之,“内卷化”是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无法向前发展或转化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卷化”的问题。“教育内卷”的危害显而易见,我们要理性看待、科学应对,要从树立科学成才观念、改革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各安其位、各扬其长,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解决“教育内卷”问题的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施久铭,董筱婷,魏倩等.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叶仁荪:面对“内卷”,需要家校社协同配合,让教育回归本源[DB/OL].两会声音·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9kPNgKrce79IhDlK3jdZjQ.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1).

[3]张滢,王洪秋,潘怀林等.以评价促动学校育人方式深层次变革.中国民族教育[J].2020(12).

[4]陈依元.破除“五唯”頑疾,改革教育评价是关键[N].宁波日报,2020-10-16.

【作者简介】曾宪瑛(1973— ),男,江西万安人,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副编审,现就职于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研究方向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新闻宣传与写作、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等;熊苏杰(1973— ),女,江西南昌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南昌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内卷化教育评价内卷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大热WOB发型
中国当代乡村伦理的“内卷化”图景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何以“内卷化”:我国警察权控制格局的审视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社会服务内卷化及其发生逻辑:一项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