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痛警惕过敏性紫癜作怪
2021-08-23孙清廉
孙清廉
据某报报道,一位患儿因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去某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可术中发现其“阑尾”并无炎性改变,而肠壁却见很多小出血点,诊断遂修正为“过敏性紫癜”,这位患儿白挨了一刀。为什么会误诊呢?原来过敏性紫癜发病善于伪装。由于本病春秋两季发病率最高,故应特别注意预防。
过敏性紫癜也叫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过敏原)引发变态反应而引起的小血管发炎,小动脉、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皮肤发生渗透性出血造成的。
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和少数青年,2岁以下幼儿少见,男性多于女性,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致敏原非常复杂,一是细菌、病毒感染,患儿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二是蛔虫等寄生虫感染;三是鸡蛋、牛奶、鱼虾、蟹、菠萝等食物过敏;四可能是花粉、药物(抗生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激素等)引起的过敏。不过,很多时候过敏原很难确定。还有其他致敏原因也可使机体发生自体免疫反应。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病毒感染和化学药品、化学用品使用增多等原因,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此外,与气候寒冷、劳累、生气、感冒、饮酒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本病起病方式多样,可以先有皮肤损害再出现其他损害,也可先出现其他损害才出现皮肤损害,极少数还可能不出现皮肤损害。临床可分为五大类型。
单纯型 比较多见,起病前可有发热和全身不适,接着皮肤出现紫癜,特点是双下肢与臀部多见,左右对称性分布;紫癜分批出现,大小不等,皮疹略高于皮肤表面;若引起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器官出血和水肿,可引起较复杂的病变反应。
腹型 比较常见,突然发作的腹部绞痛,通常多位于脐周及下腹部,有时痛势非常剧烈,常反复发作,可伴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少数病例还可诱发肠套叠。
关节型 起病以关节疼痛和肿胀为主,多发于膝、踝等关节,反复发作,呈游走性,可伴红肿与活动障碍。
肾型 是过敏出血引起的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管形尿,可伴浮肿、少尿。多在紫癜出现一周后发生,数周可恢复,但容易复发,少数还可发展为慢性肾炎。
混合型 如有2型以上同时发生者,称为混合型。
本病若治疗不及时,约半数病人会出现血尿,90%有肾损害。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肠梗阻、大脑出血、肺出血、急性胰腺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
根据发病特点和化验室检查(血小板不减少),本病确诊多数无困难。但由于本病善于伪装,如腹型和关节型,腹痛或关节痛出现较早且比较严重,而紫癜出现较晚,特别是经验少、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疾病的医生,就极易把腹型误诊为蛔虫性腹痛或急腹症(阑尾炎),甚至因此而开刀;关节型则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外,肾型易误诊为肾炎,大脑出血可误诊为癫痫,肺出血者可误诊为肺结核等。所以,凡儿童出现上述表现者,应想到过敏性紫癜的可能,以减少误诊。过敏性紫癜为自限性,一般6~8周可好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达数年之久。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脱敏、止血等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剧烈活动,以免加重出血。西医多用抗组织胺类药物解除过敏状态,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症状(但要防止停药后症状反彈)。也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等,腹部疼痛者可用解痉剂。本病紫癜往往分批出现,所以腹痛等症状常反复发作。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是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等是外部诱因。病机主要是“风、热、湿、毒、瘀”为患,而“热、瘀”是发病关键。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疏风化湿等为主要治则。笔者常以生地、炒丹皮、赤芍、黄芩、蒲公英、金银花、连翘、侧柏叶、三七为为基础方,根据不同类型加味治疗。如出血严重加阿胶、炒栀子、仙鹤草,腹痛加白芍、枳壳、元胡,关节痛加木瓜、威灵仙、地龙、防风、苡米,肾型与六味地黄汤合用,食物过敏加苏叶等。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对过敏体质的孩子,应尽快予以改善,患者宜早日脱敏。注意寻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避免与减少尘螨、油漆、某些化学药品、汽油等接触,不养宠物,不在疫水中游泳;对可疑的药物与易引发过敏的食物要注意观察。要重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在本病未愈之前不能接种疫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