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生活多随性 子女孝敬以“顺”好
2021-08-23郑金美
郑金美
小时候,父母帮子女规划一切,甚至连今天穿什么、吃什么都要管着。直到子女成人,父母老去,角色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对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子女们也开始“提建议”“谈看法”,比如“这个太危险”,“那个不健康”;“出去旅游吧,总待在家里人都要憋坏了”;等等。但是,子女们替老人想的,未必就是老人们自己想要的生活。老人们应该按自己的想法生活,还是活成子女所要求的那样?各有各的说法。
张大爷上个月出去旅游。按说这是个好事,但在旅途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旅伴,张大爷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自从老伴去世后,张大爷就过着独居的生活,喜欢安静的他养养花,跟周围的老伙伴们下下棋,生活悠闲自在。但是,平时忙碌的子女们觉得老爸这样的生活太单调、无趣,于是商量着给老爸报个旅行团出去散心。张大爷本不愿意,但是架不住子女们反复劝说,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然而,来到陌生的环境,加上旅行团里的人互不认识,张大爷觉得很不自在,不仅晚上睡不着觉,肠胃也出现了不适。回家后,觉得苦恼的他最终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其实,张大爷的这些不适是焦虑所致。因为他潜意识里拒绝旅游,但又不得不听从子女的安排,所以陷入了焦虑之中,最终通过身体的不适表现出来。当他回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后,不适自然也就消失了。
小的时候,父母会以“我是为你好”为由,要求孩子做许多他们并不愿意做的事。现在父母老了,子女们便替他们做主,以“为他们好”为名,不准吃这个,不能做那个,使得他们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权利。从子女的角度看,的确是为了老人好,希望他们更健康,更长寿,却只是实现了子女们自己的想法而已,并不是老人真正想要的生活。
今年78岁的孙老师,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因此家人对他的饮食控制很严,少油少盐,带点甜的食物基本不让吃。但是,孙老师认为,自己到这个年纪就该吃吃该玩玩,限制太多就没有意义了。于是,实在嘴馋的时候,他就自己在外面买点好吃的偷偷地吃,有时就像个孩子一样蹲在马路边啃西瓜,吃完了才敢回家。
“我都已经一把年纪了,不知道哪天就一觉睡不醒离开这个世界。我就想活着的时候吃喝玩乐,开心地生活,但孩子们却以健康为由阻止我吃东西。那实际上是徒增我的烦恼,我一点都不开心。”孙老师说,子女的好心他领了,但是他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其实,只要是老人们心甘情愿所选择的生活,只要不干涉别人的利益,子女们应尽量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意义是个体性的,子女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老人看来不一定有意义。当然,也可能子女说的有道理,确实是为老人健康着想。但即便如此,能不能多和老人沟通,让老人能了解一些健康知识,自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多商量,找寻一个既切合老人的心愿同时又有利于他们健康的中间点呢?
其实,现实生活中许多子女之所以如此强求,背后原因或许是在“表现”自己。就像有些住在养老院的老人,节日时被过度关心,平时却没人管。类似现象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子女们的这些行为,或许是受“孝”文化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不采取这些措施仿佛就是不孝。或许他们潜意识里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在“表现”自己。
还有的子女替老人安排他们认为好的生活方式,是出于“补偿”心理。比如以前家里穷,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子女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老人就该好好享乐。虽然子女们的心是好的,但关心是心灵深处的,别人需要的关心才是真的关心,不然就可能成了“绑架”。
孝顺,关键在于“顺”字。我们要充分理解“孝顺”的延伸意义。《礼记·内则》说:“孝子之养老也,樂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讲的就是个“顺”字。我们常常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为什么就不能站在老人的角度想一想呢?毕竟让老人心情顺畅是养生延年的要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