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为何喜欢捡垃圾

2021-08-23马志国

家庭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摩西子女补偿

马志国

心理解析

为了补偿心理的缺失

人们把捡拾垃圾叫作拾荒。通常的拾荒,是为了贴补现实的物质生活所需,补偿荒芜的生活状况。但是,如今很多老人拾荒并不是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就是说,很多老人拾荒是因为“心荒”。用专业的话说,这些老人的拾荒行为,往往是心理补偿情结使然:是通过捡拾垃圾,让不满足的心理缺失得到替代性的补偿。虽说每个老人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肯定都存在着某种心理缺失,需要通过捡垃圾这种行为来获得心理补偿。

一是補偿价值感的缺失。每个老人都曾经年富力强,曾经对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许多贡献。但是随着逐渐衰老,会越来越感到自己是没用的人了。这种自我价值感的丧失是很难接受的。怎样让自我价值感得到补偿?迷茫中老人发现,拾荒可以重新让自己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感。也许垃圾卖不了几个钱,但那是自己价值的象征,能让人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至于有些老人捡拾垃圾是为了环保等,更是补偿自我价值感的积极选择了。

二是补偿控制感的缺失。人和自己生活的世界是相互作用的。人在受到客观世界影响的同时,还会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因此,人活在世上绝不是被动的存在,而是主动的存在。就是说,人都能影响周围的生活,进而影响客观的物质世界。这就是所谓的控制感。然而,人随着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感到对生活越来越无可奈何,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失去控制力。这会使老人产生焦虑和恐惧。而在捡拾和整理垃圾的过程中,老人感到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自己可以做主,从而补偿了缺失的控制感和成就感。

三是补偿安全感的缺失。人到老年,不安全感会相伴而生。对许多老人来说,晚年生活是陌生的,是需要重新适应的。这会让老人感到焦虑和不安。而子女陪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让老人感到枯燥、孤独和空虚,也增加了内心的不安。另外,我国现阶段的老人对曾经苦日子的记忆,让他们内心深处不知不觉有一种隐忧。捡拾垃圾让老人忙碌起来,填充了时间,充实了生活,从中找到了精神寄托,让安全感得到了补偿。

此外,有少数老人捡拾垃圾是因为病态心理,需要及时发现和诊治。但绝大多数老人捡拾垃圾的行为,是心理年龄特征的表现,不能说是病态。

心理对策

两代人共同应对

首先是子女需要正确对待

一是深入理解。子女要理解老人捡拾垃圾行为背后的补偿心理情结,不要简单否定和排斥,不要一味抱怨和斥责,更不要强硬粗暴地盲目阻止。子女应该学会心理换位,让自己站在老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体谅老人捡拾垃圾背后的种种心理需求。

二是恰当应对。子女可以对症下药、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迂回应对策略。比如,可以引导老人丰富生活内容,帮助老人发展兴趣爱好,抽出时间多陪陪老人,或有意安排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让老人的心理缺失得到补偿,不知不觉间就淡化了老人捡拾垃圾的行为,甚至让捡拾垃圾的行为不禁而止。但是,如果老人捡拾垃圾的行为不能消除,子女也不能盲目阻止,而要正面应对,在理解关怀的前提下,引导和帮助老人注意卫生和安全。如果老人捡拾垃圾是因为病态心理,就需要及时陪老人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了。

其次是老人要主动调节

一是丰富生活。老人也要学会主动自我心理调节。重要的是拓展生活空间,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内容。美国一个叫摩西的农妇,73岁时扭伤了脚,不能再干农活,75岁开始学画,80岁在举办了个人首次画展,人称“摩西奶奶”。摩西奶奶启示我们,退休了,年老了,要主动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继续自己的专业,探索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生活。

二是恰当安排。如果老人觉得捡拾垃圾能补偿自己的心理缺失,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自然可以我的生活我做主,不必强求放弃。但是,自己应该做出妥善安排,比如时间问题、卫生问题、安全问题。这样,既满足了自己心理需求,也不给别人增加负担。

三是顺应自然。退休了,年老了,体衰了,孤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外面的世界越来越不需要我们了,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做好心理准备,顺应自然,放下名,放下利,放下价值,放下控制,放下外面的世界,回到我们的内心,寻找心灵的价值,回归心灵的安宁。如此,我们又何必非要在拾荒中来寻求心理需求的补偿呢?

猜你喜欢

摩西子女补偿
得到的都是笑脸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摩西,山之人》主题研究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
摩西的脚步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