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肠易激综合征
2021-08-23罗光荣
罗光荣
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这很好理解,因为嬉怒笑骂,人之天性。但有的人肠子容易“激动”,这就是病了,在临床上叫“肠易激综合征”。这个名字不太好理解,于是,有的医生就给病人解释为“肠子容易激动”。这个解释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无器质性肠道疾病。目前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在20~6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
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 -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型多见。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食物敏感性、遗传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1.肠道动力异常。人体肠管有5~6米长,盘曲于腹腔内,正常的肠管运动是沿着一个方向有节律的蠕动。如果肠管蠕动太慢或不蠕动,肠管就会胀气,患者就会腹胀难受,甚至容易便秘,数天都解不出大便;如果有一段肠管绷得太紧,患者就会感觉腹痛难受或腹部不适,甚至可摸到绷紧的肠管以为是肿块;如果肠管蠕动太快,患者就会表现为肚子咕咕叫,排便次数及肛门放屁较多。
上述肠道动力紊乱是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基础因素。腹泻型患者往往表现为肠道动力亢进,小肠传输时间明显比正常人缩短,而结肠动力和收缩力会明显加快;便秘型患者恰与之相反,肠道动力往往处于不足状态中。
2.内脏高敏感性。内脏高敏感性就是有些人胃肠道比较“娇气”,肠管稍有蠕动异常容易引起不适的症状,也就是耐受性较差。比如说有些人喝了10杯啤酒,肚子胀得像个球,但他还说不涨,还能继续喝几杯,这些人肠管敏感性低,能耐受;有些人只喝了1—2杯,就说肚子胀得厉害,不能再喝,这些人就是高敏感性。还有些人喝了某种饮料或吃了某种食品,马上觉得肚子咕咕叫,急急如厕,而有些人喝了却没事。
为什么肠管稍有蠕动就会引起不适呢?究其原因,发现有些IBS患者腹痛阈值较正常人低,对肠管腔扩张存在高敏感性,稍有不适就特别敏感;其不适感还可能引起内脏一躯体放射性疼痛。
3.肠道感染。急性肠道感染是一种容易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混淆的疾病。发生了急性肠道感染的患者,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概率会明显增高。因此,肠道急性感染被认为是诱发IBS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与免疫功能被激活、肠道黏膜炎症反应、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系。
4.肠道菌群失调。研究发现,73%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小肠中细菌的不正常的过度繁殖。一项研究表明,84%的IBS患者患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健康对照组高出26倍。
5.食物敏感性。不同患者对不同食品的敏感性不同。研究表明,2/3的IBS患者对至少一种食物过敏,许多IBS患者在使用不含过敏原食物后其症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改善。最常见的过敏原是乳制品(44%)。
6.遗传因素。IBS患者有家族聚集性,说明该病有遗传倾向。如果你的家人对某些食物过敏或者不耐受,那么你吃了这些食物之后,很可能也会出现一些与家人相同的症状。
7.精神心理因素。早年,人们将这类疾病称之为“胃肠神經官能症”,说明心理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过于紧张、焦虑等是引起胃肠动力异常的主要原因。如果心理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病情发作或者症状加重,当患者的心理状态平复后,症状也会减轻或好转。由于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中也把其称为情绪压力综合征。
IBS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取决于每个病人的不同状况。IBS不是由简单诱因导致的简单疾病。它是一种综合征——由许多可能因素导致的一系列指征和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检查诊断
IBS无特异性症状,但相对于器质性胃肠疾病,具有以下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病程长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腹痛或腹部不适是IBS的主要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腹痛不会进行性加重,夜间睡眠后极少有痛醒者。
2.腹泻。①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②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③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⑤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3.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
4.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
5.上胃肠道症状。近半数患者有胃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
6.肠外症状。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体征
通常无阳性发现,或仅有腹部轻压痛。部分患者有多汗、脉快、血压高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有时可于腹部触及乙状结肠曲或痛性肠襻。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高,可有触痛。
检查与诊断
IBS诊断标准以症状学为依据,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如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炎性肠病、肠道感染、结肠憩室、结直肠肿瘤、乳糖不耐受、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及胆系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因此,多次(至少3次)大便常规培养均阴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甲状腺、肝、胆、胰腺、肾功能正常,才能予以诊断。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尚需进行结肠镜检查并进行黏膜活检,以除外肠道感染性、肿瘤性疾病等。钡剂灌肠X线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也常用来进行排除诊断。
目前诊断多采用国际公认的IBS罗马Ⅲ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大便性状或频率改变包括: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每日排便多于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干粪球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③排便费力;④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排黏液便以及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