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2021-08-22黄英英

药品评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葡萄球菌细菌性病原

黄英英

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细菌性腹泻疾病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高发于1~12 周岁的儿童群体[1]。由于儿童群体的消化系统及神经调节机能仍然处于发育不完善、不健全的状态,如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则极易产生细菌性腹泻情况[2]。如果细菌性腹泻症状未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则可能持续加重病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3]。目前,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因抗菌药物滥用,病原菌的耐药性持续提高,进而影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4]。因此,研究分析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成为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5]。本研究分析了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 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其中男42例,女42 例;年龄(6.5±1.0)岁,年龄范围1~12岁。参与本次研究检验人员6 名,男2 名,女4 名;年龄(37.0±1.2)岁,年龄范围24~50 岁;检验工作年限(14.5±1.1)年,年限范围5~24 年;受教育程度为:2 例大专,4 例本科,过程中人员均无变动,且在培训考核中的成绩均合格。上述患者及检验人员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要求。

1.2 纳入标准[6]

(1)全部患儿均符合临床上对细菌性腹泻症状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年龄范围1~12 周岁;(4)患儿近亲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7]:(1)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2)由其他原因引发的腹泻患儿;(3)存在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4)存在意识、精神障碍者;(5)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病原菌培养及鉴定 在患儿入院后第二天凌晨采集其新鲜粪便,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则直接利用涂片染色镜检的方式,分别接种麦康凯培养基、SS 培养基,将其放入35 ℃的恒温箱内进行培养,其培养时长为:24~48 h,如有需要则可以对哥伦比亚血培养基进行转种,观察培养基病原菌的具体生长情况,并将具体情况详细记录,同时应用生化反应检验存在的可疑菌落,随后应用血清凝集试验、生化反应两种方式对病原菌实施归纳分类。

1.3.2 仪器和试剂 细菌鉴定仪(生产厂家: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型号:HX-21),药敏纸片(生产厂家:英国Oxoid 公司)。随后运用ESBLs 法应用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纸片对病原菌进行有效检测,其中阳性标准为:抑菌圈增大值超过5 mm。而应用苯唑西林纸片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进行检测[8]。

1.3.3 质控菌株 由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提供菌株,其中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和肠球菌ATCC29212 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等多种类型菌株,最后结果判读则严格按照标准的纸片扩散法实施[9-10]。

1.3.4 观察指标(1)观察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其中包括:革兰阴性杆菌(G-)、革兰阳性球菌(G+)等病原菌类型。其中G-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而G+则包括沙门菌属、致病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弧菌属菌种和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等菌种。(2)G-、G+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情况。药物敏感性判定标准一般遵循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制定标准,将其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个等级。其中耐药率为中介率与耐药率之和[11-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本研究中84 例患者中检出118 株病原菌,其中G-类菌株为90 株(76.3%),而G+类菌株为28株(23.7%),见表1。

表1 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

表1 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

2.2 G-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沙门菌属、致病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属均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抗菌耐药性均未超过20%,见表2。

表2 G-的抗菌药敏性[例(%)]

2.3 G+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利奈唑胺和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未超过25.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的耐药性均为0%,见表3。

表3 G+(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

3 讨论

细菌性腹泻作为一种常发生于儿科的消化系统疾病,抗菌药物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有效且简单治疗方式,其具有显著效果[13]。但由于细菌性腹泻症状具有发病急的特点,粪便培养出病原菌且开展药敏试验的整个过程需耗用7 d,因此,细菌性腹泻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普遍应用经验性抗菌药物[14-15]。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应该研究分析且通报细菌性腹泻疾病的具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情况,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6-17]。

大量实践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革兰阴性杆菌是引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症状的最主要病原菌,并且其耐药率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持续增加。因此,有效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成为临床治疗儿童细菌性腹泻症状的关键[18-19]。因此,在实施抗菌药物治疗前应该对患者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依据试验结果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期间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制定落实有效且准确的抗感染治疗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有效控制、改善细菌性腹泻症状的目的[20-21]。

由本研究结果显示,84 例患者中检出118 株病原菌,其中G-类菌株为90 株(76.3%),而G+类菌株为28 株(23.7%),说明患儿粪便病原微生物分为G-类菌株与G+类菌株两类,而G-类菌株是引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症状的最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G+类菌株在粪便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中占有较小的比例。G-类菌株作为主要的病原菌种类,沙门菌属、致病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弧菌属菌种、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的占有率 分 别 为25.4%、22.0%、16.9%、8.5% 和3.5%,为随后分析菌株耐药性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而对于耐药性方面而言,检验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国家抗菌药物管理条例实施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分析,在临床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优先选取耐药性低于30%的抗菌药物,随后可以将上述抗菌药物种类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将形成的病原谱作为经验性抗菌药物应用,且定期发布[22]。如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对上述病原菌中的某一种菌株具有高于50%的耐药率,则应该在经验性抗菌药物范围内排除此药物。而对于具有30%~50%耐药性的抗菌药物而言,则应该依据患者体质、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23]。研究结果显示,沙门菌属、致病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属均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抗菌耐药性均未超过20%,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利奈唑胺和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未超过25.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的耐药性均为0,说明应用上述耐药性低于30%的抗菌药物对细菌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耐药性低的抗菌药物时,还应依据患儿的不良反应耐受性选取更适宜机体的药物,同时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头孢类药物[24]。

综上所述,革兰阴性菌为儿童细菌性腹泻症状的主要病原菌,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依据耐药性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持续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耐药菌发生可能性,进而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促进患儿的康复。

猜你喜欢

葡萄球菌细菌性病原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碳量子点黄芩素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延安市宝塔区苹果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猪腹泻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