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荷斯坦新产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1-08-21申跃宇郝科比王消消刘建业王彦平

中国乳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况产奶量泌乳

申跃宇,郝科比,王消消,刘建业,石 宁,王彦平,郭 刚

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0 引言

新产牛泌乳的高代谢需求和产后干物质采食量(DMI)不足会导致其能量负平衡状态的发生。产后奶牛增加能量摄入的方法包括:增加日粮淀粉的含量和补充脂肪酸以增加日粮的能量浓度。然而,在泌乳早期饲喂高淀粉日粮,导致瘤胃产生更多的丙酸会降低食欲和进一步降低DMI以及增加瘤胃酸中毒和真胃移位的风险[1]。至于产后是否补充脂肪酸,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在泌乳早期应用脂肪酸增加日粮能量浓度时应该谨慎,因为高脂类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饲料采食量和增加代谢失调的风险[2]。而在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的状态下,奶牛会大量动员体脂,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同时新产牛添加脂肪酸会降低DMI,而产后的能量平衡与DMI 息息相关,因此,在理想情况下,产后不应该再额外补充脂肪[3]。另一研究结果表明,在产后1~29天饲喂脂肪酸并没有正面的效果,尤其在低粗料水平下,日粮添加脂肪的试验组产奶量更低[4]。而Weiss等2011年[5]的试验中,在产后21~126天的日粮中添加脂肪,在低粗料水平下,产奶量显著高于未添加脂肪组。但同时也有试验结论证明,新产牛添加脂肪酸虽然对于干物质采食量有降低作用,但添加了脂肪的试验组其总能量摄入量和产奶量在产后4 周以后均高于未添加脂肪组[6]。泌乳早期添加脂肪酸效果不一的原因可能与开始饲喂脂肪的时间和脂肪种类有关,De Souza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后开始饲喂棕榈酸后,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明显高于未添加棕榈酸组,产后1~4 周的产奶量、乳脂产量也明显高于未添加组。在脂肪酸营养中重点关注的是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18:1),这是日粮添加的3 种主要脂肪酸,也是乳脂和体脂中的主要成分。这3 种脂肪酸对奶牛的代谢很重要,目前的研究热点也基于探索这3 种脂肪酸的最佳比例,以保证最大化利用效率。

是否在新产牛日粮中补充脂肪,补充哪种脂肪酸或脂肪酸组合对于奶牛生产性能有最大化的正面效果,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解决在生产中面临的营养性难题。同时本研究建立在牧场实际生产基础上,对于牧场实际生产中营养的精准调控有着更有效、实用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在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自有牧场开展,设置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分别选取35 头荷斯坦新产牛(组间胎次无差异)作为参试动物,将试验开始后第1天进入新产圈的牛作为第1头参试牛,已在新产圈的牛不算做参试牛。

1.2 试验设计

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脂肪性添加物;试验组I 饲喂脂肪酸钙添加剂,其中脂肪酸占比为C16:0∶C18:1=51.00%∶35.00%;试验组II饲喂棕榈脂肪粉添加剂,其中脂肪酸占比为C16:0∶C18:1=80.00%∶8.00%。各组日粮组成详见表1。所有试验牛只每天饲喂2 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3 次挤奶,其他按照原场饲养方案不变,保证3 组参试动物饲养管理基本一致,如果试验过程中试验动物需要免疫,建议在同一天进行。试验期为40 天,即为在新产圈饲喂新产全混合日粮(TMR)的时间。

表1 试验基础日粮配方

1.3 数据记录与样品采集

每天记录奶牛的投料量、剩料量和泌乳量,试验结束后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每组选取10 头牛记录产后体重及产后21 天时的体重。记录各组牛产后7 天、14 天和21 天时的体况评分情况,按照5分制体况评分方法(1~5分,每0.25为1个级别)进行评分。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经Excel 2010软件整理后,采用SPSS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氏法多重比较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差(mean±SE)表示,P<0.050为差异显著。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由于不能准确记录每头奶牛的采食量,故将各试验组的平均采食量作为试验采食量数据进行分析(表2)。可以看出,试验全期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都极显著的高于试验组I(P<0.020),分别增加2.470 kg和2.07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Ⅱ间无显著差异。从试验初期的第1~10天,试验组I的干物质采食量就极显著的低于试验组II,相差2.51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II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第11~20天、试验第21~30天、试验第31~40天各阶段,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都极显著的高于试验组I(P<0.020)。

表2 日粮中不同脂肪酸组成对奶牛采食量的影响

2.2 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日粮中不同脂肪酸组成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见表3。可以看出,试验全期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产奶量都极显著的高于试验组I(P<0.020),分别增加3.560 kg和3.50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II间无显著差异。从试验初期的第1~10天,以及试验第21~30天、试验第31~40天的各阶段,试验组I的产奶量都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II,对照组与试验组II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第11~20天,对照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试验组I和试验组II(P<0.050),分别多4.360 kg和3.480 kg,试验组I和试验组II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3 日粮中不同脂肪酸组成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2.3 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奶牛产后失重的影响

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奶牛产后失重及体况的影响见表4、5。可以看出,产犊后,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之间的体重无显著差异;产后21 天时,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之间的体重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产后21 天的失重差异不显著,试验组II失重最小为64.100 kg,对照组失重最大为87.500 kg,相差23.400 kg。产犊后7 天、14 天、21天,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之间的体况无显著差异;但是与体重数据结果相同,试验组II体况损失最小为0.25 分,对照组体况损失最大为0.29 分。

表4 日粮中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奶牛产后失重的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产品(C16:0∶C18:1=51.00%∶35.00%),对新产牛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有负面影响。张海波[8]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脂肪酸钙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日粮添加200 g/天和400 g/天脂肪酸钙对DMI无明显影响,这与刘艳琴等[9]在奶牛日粮添加200 g脂肪酸钙对DMI影响差异不显著的结果一致。以上结论与本试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脂肪酸钙产品特性以及适口性存在差异。而在张海波的试验中,饲喂同一基础日粮,奶牛日粮添加200 g/天和400 g/天脂肪酸钙,产奶量显著提高,这与提高了日粮能量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奶牛泌乳所需能量有关。而本试验是在能量与蛋白质含量相同的日粮前提下,探究不同能量供给方式和脂肪酸比例对新产牛泌乳性能以及产后体况控制的影响。从本试验结果看,在日粮能量与蛋白供应相同的情况下,不添加脂肪类产品,靠提升淀粉水平维持与添加脂肪粉组相同的日粮能量浓度,干物质采食量与产奶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添加脂肪酸钙组由于采食量的抑制导致产奶量极显著降低。

表5 日粮中不同脂肪酸组成对奶牛产后体况的影响

Van Knegsel等[10]研究已经证明,在产乳和体组织间的能量分配可通过饲喂能量相同但不同能量形式来源的日粮进行调控。本研究中虽然各组间的产后21 天体重损失已及体况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失重最小的试验组II(64.100 kg)与失重最多的对照组(87.500 kg)相差23.400 kg。也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II在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对照组能量的利用效率低于试验组II。此阶段过多的体况损失,对之后泌乳能力的保持也会有负面影响。

4 小结

综合分析新产阶段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产后21 天的体重损失等生产性能指标,日粮中添加脂肪粉(C16:0∶C18:1=80.00%∶8.00%)对产后泌乳性能以及减少产后体脂动员维持体况都有更好的作用。虽然对照组依靠淀粉维持日粮能量,保证短期产奶量,但是对于体况的恢复和后期泌乳性能的激发不利。而添加脂肪酸钙组(C16:0∶C18:1=51.00%∶35.00%),由于采食的抑制导致产后泌乳性能最差。

猜你喜欢

体况产奶量泌乳
提高母猪产奶量的方法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
体况评分在奶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