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酒精胬肉头部注射联合逆向撕除法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1龚文婷关立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6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龚文婷,关立鹏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无锡 214000)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眼睛发红、眼干、眼内异物感、视力减退及散光等。目前,临床上对翼状胬肉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故可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此病[2]。但临床上关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胬肉切除方式的报道较少[3]。本文主要是探讨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时采用25%酒精胬肉头部注射联合逆向撕除胬肉法去除胬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单眼患病;胬肉侵入角膜缘≥3 mm,胬肉体部宽≥5 mm,病变部位位于鼻侧;具有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指征;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眼科疾病;对手术治疗存在禁忌证;术后随访脱落。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59例,女性41例;其年龄为38~76岁,平均年龄为(48.34±5.23)岁;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有93例,继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有7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本研究中100例患者均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均采用25%酒精胬肉头部注射联合逆向撕除胬肉法去除胬肉,具体的手术过程是:在显微镜下用盐酸奥布卡因对患者的患眼进行表面麻醉,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处理。用0.9%的氯化钠溶液对结膜囊进行冲洗,用1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在胬肉的颈体部进行浸润麻醉。在胬肉颈部的上端和下端各剪开一个切口,用剪刀从颈部上端切口处沿着巩膜表面进行分离,由颈部下端切口处探出。用剪刀由颈部上端切口处沿着角膜缘弧形剪断胬肉的颈部,并在胬肉头部内注入浓度为25%的酒精。注射后30 s,待胬肉与角膜基底膜粘连松懈后,用一把带齿的显微镊子将胬肉头部夹住,缓慢用力逆向撕除胬肉,将胬肉完整地撕除,直至角膜表面光滑。若角膜表面存在少许残留物,可用镊子将残留物进一步夹除,或用角膜磨削器将残留物磨除。将胬肉体部下长达3 mm的结膜组织分离后剪除,暴露巩膜面,将角膜缘区域的巩膜面处理干净并进行压迫止血。需注意不宜采取烧灼的方式止血,以免损伤巩膜。对于复发的翼状胬肉,在撕除胬肉时并没有特殊的操作难度,但在对巩膜表面粘连的部分(特别是角膜缘粘连的胬肉)进行处理时一定要彻底,以防术后病情再次复发。在患者术眼的颞上方选择与缺损区(巩膜裸露区域)大小相应的、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片,将移植片取下后移至缺损区,并用10-0号显微缝线将移植片缝合固定在角膜缘上下两端,最后将胬肉体部残端的球结膜与移植片球结膜实施对位间断缝合。对于移植区域不做特殊处理。

1.2.2 术后处理方法 手术完成后将抗生素眼膏涂于结膜囊内,并用纱布将术眼遮盖。术后第2天为患者换药,并对其实施眼底裂隙灯检查。术后7~10 d将缝线拆除,拆除缝线后每天将抗生素眼膏涂于结膜囊内,并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进行治疗,持续用药20 d。用药期间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对其进行眼压检测及眼底裂隙灯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本研究中10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术后2年内病情复发的情况。用治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其角膜上皮修复完整,移植片愈合良好。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其角膜上皮修复较完整,移植片愈合较好。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100例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矫正视力及泪膜破裂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病情复发的情况

在10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的患者有64例,为有效的患者有36例,无患者治疗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这些患者在术后当天均出现眼内异物感的症状,属于正常现象,未进行特殊处理;其中有4例患者在术后当天出现头痛的症状,经药物镇痛治疗好转。术后第2天,所有患者均能正常睁眼,其角膜上皮基本处于覆盖状态。术后第3天,其中有72例患者角膜上皮修复完整。术后5~7 d,这些患者的移植片均愈合较佳,并成功将缝线拆除。其中有28例患者角膜存在斑翳、云翳,属于术中所见现象,不是手术治疗导致的并发症。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2年的随访,其病情均未复发。

2.2 对比手术前后100例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矫正视力及泪膜破裂时间

术后1个月,100例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好于术前,其角膜散光度低于术前,泪膜破裂时间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手术前后100例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矫正视力及泪膜破裂时间(±s )

表1 对比手术前后100例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矫正视力及泪膜破裂时间(±s )

时间 裸眼视力 角膜散光度(度) 矫正视力 泪膜破裂时间(s)术前(n=100) 0.31±0.24 2.13±0.54 0.43±0.14 10.22±0.13术后1个月(n=100) 0.52±0.11 0.54±0.19 0.65±0.23 11.09±1.01 t值 7.954 27.775 8.171 8.543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干燥、眼睛受到强紫外线照射、接触烟尘等导致角膜缘干细胞异常增生有关。异常增生的角膜缘干细胞若侵入结膜上皮及角膜中央,就会导致角膜、结膜高度血管化、弹性变形、结缔组织基质生长,进而可生成翼状胬肉。有研究指出,眼部受到强紫外线照射会导致角膜成纤维细胞上的弹性蛋白基因及角膜巩膜缘的基底干细胞p53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可形成翼状胬肉细胞。发生突变的翼状胬肉细胞会长时间堆积在角膜或结膜上,还会侵入正常的角膜前弹力层,引起眼干、眼内异物感、视力减退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对翼状胬肉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以往临床上在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时通常是采用刀片剥离翼状胬肉头部及下方的角膜组织,切削深度可达到前弹力层下的浅基质层,会对角膜上皮基底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正常的角膜上皮基底膜组织丧失,当瘢痕愈合后手术区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痕迹。另外,采用常规方法切除翼状胬肉会导致角膜上皮无法及时得到修复,进而可使残留的血管细胞、成纤维细胞不断增殖,造成胬肉复发[4]。针对翼状胬肉的生长特性,在手术的过程中采取25%酒精胬肉头部注射联合逆向撕除法可将角膜上粘连最紧密的胬肉完全撕除,且能控制损伤,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5]。笔者认为,在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时,采用25%酒精胬肉头部注射联合逆向撕除胬肉法去除胬肉具有以下优点:1)术中利用撕扯的力量及酒精浸泡的方式将胬肉从巩膜、角膜上剥离,可显著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避免术后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能将胬肉组织彻底清除,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率。2)术中省略了用传统手术刀片刮剔角膜的过程,而是采用镊子将残留的胬肉组织夹除或用角膜磨削器将其磨除,可避免对角膜造成较大的创伤,有利于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时,采用25%酒精胬肉头部注射联合逆向撕除胬肉法去除胬肉的效果显著,具有疗效确切、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少、病情的复发率低及视力恢复效果好等优点。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