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人文关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法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

2021-08-20热比古丽热合曼乔婷婷

全科护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护患实验课条目

热比古丽·热合曼,乔婷婷,甫 凤

《护士人文修养》是一门将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融会贯通,培养有品位、有格调、有情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课程。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健康需要,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应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士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方面,护士要适应护理专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就要有效实施人文关怀[1]。本科护生作为护士的后备力量,人文关怀能力的高低将影响今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为继续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本研究将人文关怀理念进一步融入护理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疆某高校2018级4年制本科护生,共346人。

1.2 教学方法 实施以提升人文关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法。①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课程组的老师集体备课、同行听课评价等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和统一《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更新内容;以提升护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的原则设置并开展实验课,每次实验课设置评分标准,把实验课成绩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本科护生的学习过程和主动学习,以提高护生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能力。②根据每个班护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实验课要求、课后作业等,激发护生对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学习兴趣,注重提升护生自我认识、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③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教学大纲为指南,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在保证教学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安排研究性学习PPT汇报、换位思考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④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革,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讲解核心问题;突破教材范围,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注重调整课堂气氛及师生间的课堂情感交流。⑤注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内容,通过共情训练、护患沟通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护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和语言沟通表达,理解护患角色的能力。⑥重视人文课程中护理美学、护士礼仪的教学、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知识让护生认识自我,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善于仪容修饰,学会化淡妆;注重形体训练,包括站立、坐、走、蹲等方面的训练,体验护士的美貌和言行中所展现的人文风范。

1.3 评价指标和工具 教学前后采用由黄弋冰[2]研制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4,内容效度为 0.960,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该量表包括灌输信念和希望(9个条目)、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6个条目)、健康教育(7个条目)、科学解决健康问题(4个条目)、提供良好环境(5个条目)、协助满足基本需要(4个条目)、帮助解决困难(5个条目)、促进情感交流(5个条目)8个维度、45个条目(含10个反向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 Likert 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越好。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调查护生346人,其中男生61人,女生285人;汉族147人,维吾尔族160人,哈萨克族18人,回族11人,其他10人;来自城市151人,乡镇195人。

2.2 教学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教学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病人对护士素质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护理教育的目标是把护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护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护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人文关怀能力。许多学者指出教学生学习关怀行为和培养学生关怀能力是护理教师的道德使命和职责[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关于如何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护士人文修养等课程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该课程的作用体现在护理专业对人文素质的要求和人文知识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等方面。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建议加强人文教育上升到政策层面,并下发了关于实施优质护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护士需要增强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和实施人文关怀护理。2017年十九大召开后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表示,医务人员要充分照顾病人,不仅要提供医疗服务,还要加强对病人的精神和人文关怀,但在实际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做得不够,想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就需要为病人和家属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3]。

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51.17±16.15)分,教学后总分为(182.02±19.01)分,教学后明显高于教学前(t=-16.39,P<0.001),说明以提升人文关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中教学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与李芳琳等[3-5]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教学前护生得分最高维度是健康教育,其次是灌输信念和希望,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和帮助解决困难得分较低,教学后提供良好环境和协助解决困难以与教学前没有明显变化,此结果与吕岩岩等[1,6-7]调查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护生掌握护理学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接触过临床实践,缺乏相关实践知识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护理教育者需制定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策略,以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如积极开展叙事教育策略[8]、临床实践情景模拟教学等体验式教学法,激发护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能力。通过护生亲自参与,真实体验与感受,进一步加深护生对人文关怀知识的认识,将人文关怀感悟转化为人文关怀理念。研究表明,护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于护生的关爱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9-10]。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专业老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善于探索护理学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将关怀与专业内容相结合,渗透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为护生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特色的课堂氛围。在今后的护士人文修养教学中继续总结经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11],因人而异,将人文关怀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爱学生,观察不同民族护生自身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实践训练,围绕人文关怀这一主题开展组织第二课堂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现代护理教育需要实现的目标。为此,在授课时根据我校合理安排了课时数和课时内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各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有取有舍,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同时课程组教师之间进行了经验交流和集体备课,完善了自身的人文知识储备;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引入护士人文修养教学中,以护生为中心制定了教学大纲。根据新疆该高校护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实验课要求、课后作业要求等激发了护生对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在保证教学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安排研究性学习PPT汇报,换位思考分析案例内容等形式提高了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突破教材范围,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注重调整课堂气氛及师生间的课堂情感交流;通过共情能力训练、辩论赛等实验课培养了护生的共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护患沟通角色扮演、与护患冲突相关的案例分析让护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有效提升了护生对护士角色的领悟能力和理解护患情绪特点的能力,增强了护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认同感。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在今后的护士人文修养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要注重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进一步探索可干预因素,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使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整个护士人文修养教学的始终。

总之,本科护生作为护士的后备力量,人文关怀能力的高低将影响今后护理工作的质量。本研究将人文关怀理念进一步融入护理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效地拓宽人文教育途径,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护患实验课条目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