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2021-08-20陈淑丽

全科护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颅脑康复训练

陈淑丽

现代研究证实大约有30%的颅脑损伤术后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1-2]。传统颅脑损伤的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康复治疗师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训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是由于其训练内容较单一、枯燥,导致病人参与度和积极性较差,在改善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等方面效果并不理想[3-4]。因此,本研究探讨早期虚拟现实训练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23例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病人和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男30例,女31例;年龄26~57(34.15±6.34)岁;病程7~60(48.45±7.56)d;学历:高中及以下24例,专科20例,本科及以上17例。观察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23~59(35.24±6.37)岁;病程10~60(48.50±7.54)d;学历:高中及以下23例,专科21例,本科及以上18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所颁布的《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5]中关于颅脑损伤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在半年以内;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9分以上。

1.3 排除标准 ①轻度和中度颅脑损伤者;②非颅脑损伤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者;③病情较为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④无法配合研究所用干预方式者;⑤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脱离研究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颅脑损伤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传统康复训练和常规认知功能训练。传统康复训练包括行走和站立训练、翻身和起坐训练、体位变换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包括:①记忆功能训练,包括日历强化、看图说话、提示卡片等内容;②注意力训练,包括视线跟踪训练及舒尔特表注意力训练等;③精细功能训练,主要通过布置针对性作业来训练手部的精细动作;④计算能力训练,主要为完成加减乘除的计算题目。每天1次,每次30~60 min,连续干预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虚拟现实训练。采用Anokan-VR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操作方法:病人面对屏幕,康复治疗师根据病人的认知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及困难程度,每次选择3种训练模式。该系统主要包括坐姿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上肢综合训练等5个版块,每个版块又分有多种训练模式;训练模式主要为游戏情景模式:公共汽车模式可针对病人站立平衡能力、注意力、运动功能等进行训练;搬动物体模式可针对病人注意力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训练;接物模式可训练病人的计算能力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躲避训练模式可训练病人的协调能力、注意力及平衡能力;分类训练模式可训练病人的精细动作能力及执行功能。每天1次,每次40 min,连续训练2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量表(NIHSS)进行评价,评分0~50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②认知功能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7]进行评价,评分0~30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情况越好。③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8]进行评价,包括重点观察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3项内容,评分0~3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精神状态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和认知功能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精神状态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由于外伤导致脑组织及功能受损的常见外科疾病,往往会伴随着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记忆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情况,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由此如何降低颅脑损伤后的残疾发生率是目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9-11]。颅脑损伤所导致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对于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极大,因此极易让病人产生自卑、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既会导致病人不愿积极配合相关治疗,也会进一步导致其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的持续减退[12]。

传统的康复训练可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和刺激,一定程度减轻病人相应功能的减退程度,但是由于病人对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其干预效果并不理想。虚拟现实训练技术通过模拟病人所熟悉的环境,让病人在熟悉生活环境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相关的训练,既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也可提升病人训练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病人愿意积极参与到治疗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3-15]。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的恢复主要依靠外界对于大脑皮层的刺激,提升大脑的相应区域产生兴奋性,从而促进大脑相应区域功能和神经的恢复。虚拟现实训练为病人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感受视觉、听觉、触觉的虚拟情景,既可以全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刺激大脑的相应区域,也可让病人全身心投入到治疗中,起到训练病人注意力的作用,同时可以达到加强训练干预效果的目的[16]。在模拟乘坐公交车的场景中病人站立时需要通过调整以保持身体平衡,同时需要通过躲避以避开障碍物体,从而可提升病人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17];在模拟搬运物体的场景中病人需要同时运用四肢以达到搬运的目的,从而既可刺激运动功能所对应的大脑区域,也可促进四肢肌肉功能的恢复;分类训练的场景中病人需要通过自身的认知,对物品进行分类和组装,从而极大地训练病人的认知功能,且可促进病人记忆功能、计算功能等恢复[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评分及MMSE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可改善颅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状态。

神经功能缺损是颅脑损伤后出现认知、运动等方面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神经功能的恢复是认知、运动等功能恢复的前提。NIHSS量表是临床评估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常用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可明显促进该病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该病病人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的根本原因在于神经元的损伤[19]。虚拟现实训练所模拟的生活环境可以同时刺激病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而大脑皮层在接收到相应信息后需要通过相关神经元以传导信息,进而促使神经元细胞激活而发挥其传导信息的功能,因此通过模拟环境的刺激,可以使神经元产生兴奋,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20]。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同时未将病人生命体征、血管内皮功能等变化纳入研究及其对预后影响未进行探讨;其次,本研究尚未对病例进行长期随访,所获得的疾病信息有限。尚需大样本量、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作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可通过提高治疗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病人的参与度,可明显促进该病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状态。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颅脑康复训练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还不都一样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