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二胎孕妇心理体验与孕期保健需求的质性研究

2022-01-01钟素香

全科护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龄研究者保健

钟素香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离婚和再婚率增高等原因,大量高龄经产女性再次生育,使我国孕产妇中高龄经产孕妇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1]。有研究发现,我国适龄产妇发生心理问题为14.7%,而高龄孕妇高达36.9%[2-3]。这是由于在妊娠期的孕妇面临内分泌变化、角色转换及担心胎儿健康等问题,孕妇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高龄二胎孕妇面临巨大的生育风险,同时承受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更容易焦虑、抑郁、疲乏、睡眠等问题,而孕妇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到孕妇自身的健康状况,对胎儿的健康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4-6]。故产科医护人员应了解并关注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心理状况,给予有针对性心理疏导与孕期保健,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心理状况与孕期保健的相关研究报道非常少,仅有少量量性研究,这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的心理体验与保健需求。为了深入了解高龄二胎孕妇从怀孕到生产过程中及产褥期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保健需求,明确高龄二胎孕妇孕期心理状况、保健需求,帮助产科医护人员改善高龄二胎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与保健服务制定出干预措施,提高孕妇孕期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母婴健康,研究者2019年12月—2020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在我院产前检查的9例高龄二胎孕妇进行深度半结构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2月—2020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在我院产前检查的9例高龄二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35岁[7];②为第二次怀孕分娩者;③番禺区常住,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者,具有一定沟通能力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②近6个月来有重大精神创伤性事件者;③意识不清或者存在精神疾病,无法完成访谈或无法获取最真实需求者。访谈人数以资料重复出现,无新的主题、概念或特质呈现为标准,即按质性访谈资料达到饱和的原则,由数据分析饱和度决定受访者的个数[8],本研究最终确定为9例受访者。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查阅国内外相关高龄二胎孕妇心理状况与孕期保健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拟定好质性访谈的内容后,交由我院3名护理专家审核,对3例高龄二胎孕妇进行预访谈,根据预访谈与专家的反馈结果进行修改,最终确定访谈提纲:①在刚知道怀孕时您有什么感觉?②您在怀孕后情绪和行为有什么改变吗?③在孕期您有什么顾虑与担忧吗?④您觉得您对孕期保健相关知识掌握得好吗?您觉得您还想了解什么方面知识?⑤您觉得在孕期还希望得到医护人员什么照护吗?⑥您希望您生产出院后继续获得医护人员的帮助吗?您对您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有何期望和建议?所有访谈均在产科门诊部完成,经受试者同意,研究者提前跟访谈对象说明研究目的,承诺研究保密性,取得访谈者的支持和配合。访谈过程孕妇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自身最真实的感受,研究者可以运用追问、重复、反问、让产妇总结等访谈技巧让孕妇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但期间研究者应注意避免采用诱导性暗示或者不打断孕妇的叙述。为防止研究者因记忆不清或笔录资料不全而影响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全程录音。录音过程中将录音笔放置于较隐蔽位置,防止引起受访者不必要的紧张。每位访谈对象访谈时间为30~40 min。

1.2.2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研究者24 h内将访谈录音及研究者的现场笔录进行分析和整理,保存于独立文档,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将资料分析中的受访者以编号代替(A~I),采用资料分析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9],由2名研究者认真、仔细、反复听访谈录音并进行分析,整理出概念、主题框架。逐句寻找、提炼和编码与本研究有关的表述,不断与已有主题框架进行比较和归类,根据资料反映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主题框架,最后提炼、升华出精要主题概念[10]。

1.2.3 质量控制 本研究由研究者与本科室1名高年资护士(护龄在20年以上,有产科临床护理经验10年或以上专科护士)协助进行,研究人员需熟练掌握访谈提纲的内容、了解与受访者访谈的技巧,正式访谈前每个阶段找2名受访者进行预调查访谈,根据结果调整访谈提纲;跟访谈对象说明研究目的、承诺研究保密性,取得访谈者的支持和配合,约好访谈时间、地点,按照本研究半结构访谈的提纲进行,及时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及分析并求证受访者,在访谈的过程中,研究者避免使用诱导性语言;为防止研究者因记忆不清或笔录资料不全而影响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对资料进行复核,发现有遗漏、疑问或不符合要求之处,当场请调查对象补填和修正,以便核实资料的真实性。

2 结果

2.1 主题一: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存在高水平不良心理体验

2.1.1 焦虑与抑郁 本研究有7例孕妇表示存在焦虑与恐惧的情绪。产妇担心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胎儿是否健康,由于自身年龄较大是否会影响胎儿质量,感到焦虑。受访者A、C、H:“刚开始发现怀孕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为新生命的到来感到欣喜,但另一方面考虑我和我老公年龄都很大了,已经大范围超出优生优育年龄,所以更担心胎儿是否健康,虽然坚持做产检,但依然避免不了这种担心,想想以后孩子生出来有问题的话,无法面对孩子。这么大年龄生孩子没有跟家人说,怕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所以觉得好压抑。”受访者B、D、I:“之前虽然知道国家早已开放了二孩政策,也偶尔产生过二胎的想法,但我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备孕,这次怀孕纯属意外,我们担心年龄大了,精子、卵子质量不高,而且没有做备孕措施,担心影响胎儿。”受访C:“我们得知怀孕,到决定生下来考虑了很久,因为家里已经有老大了,而且我年龄确实很大了,但因以后自己身体不好,孩子又太小,不能高质量地生活下去,还担心后期的教育,这些担心不便与外人透露,所以觉得很压抑。”

2.1.2 分娩恐惧 本研究有5例孕妇表示对分娩怀有恐惧心理。对初胎生产的印象记忆尤深,随着年龄增长、孕期的增加产妇担心分娩时会发生意外如难产、大出血等[11],产生恐惧心理。受访者A、C、D:“生老大的时候原本是坚持顺产,但后面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因为胎位有点问题,所以医生也建议改剖宫产。这次医生说老二的胎位正,很适合顺产,其实我也很想顺产,但我又担心之前剖宫产的伤口会影响顺产,担心大出血。”受访者H、F:“听说年龄越大,分娩风险越大。最近看了关于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报道,我很担心这样的意外发生在我身上,比如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等。另外,还很担心孩子是否健康。”

2.1.3 困惑与疑虑 本研究有8例孕妇对高龄存在较高水平的困惑与疑虑。受访者A、C、E、H:“我已经是超高龄产妇了,没有想到还能怀上,既然怀上了就是缘分,但又担心胎儿会因为年龄大导致胎儿发育不全,因此想把所有能鉴别的检查都做了,目前做了唐氏筛查、羊水穿刺等,还是不放心,不知道还有什么检查可以做。”受访者B、F、G:“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喜忧参半,我算高龄产妇了,孩子会不会有什么健康问题;想知道能通过什么方法能弥补因为年龄大对小孩产生的不好影响,比如应该要补充的营养等等。”受访者I:“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怀孕期间出现婴儿畸形、母亲并发高血压、高血糖等的概率就越大,虽然随着产科产前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孕期通过采用各种检查排除胎儿畸形、先天性疾病等,及时能够了解孕妇与胎儿身体状况,但我仍害怕不能完全确保胎儿的健康。”

2.2 主题二: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行为发生较明显的改变,如出现睡眠障碍、易怒、疲乏等 受访者A、C:“怀孕前包括怀第一胎的时候,我睡眠质量一直都还不错,但这一胎自从确认怀二胎后我开始经常性失眠,又不敢随便吃药,所以我感到非常烦躁,既怕自己会因此更容易衰老,更怕睡眠不好影响到小孩。”受访者B、F:“这次怀孕明显感到我脾气变大了不少,老大正是爱吵闹的年纪,我老公也不如第一胎那么谨慎,感觉对我也没有第一胎那么关爱了,而且我年龄实在是不小了,自己身体也有些累,还怕胎儿发育不好等,很多事情都容易就让我生闷气甚至发火。”受访者E:“我怀第一胎的时候胃口挺好的,但是这次怀孕我什么胃口都没有,不想吃东西,这样小孩会不会营养不良?”受访者H、I:“我现在睡眠不好,导致没心情做孕期运动,非常容易产生疲乏感。”

2.3 主题三:高龄产妇迫切期望得到医护人员围生期保健知识、心理疏导、分娩知识等多方面帮助与支持 受访者B、D、F:“我这是第二胎了,经验也算丰富了,不管是产期保健知识还是育儿知识都学了不少,不过我年龄大了,还是觉得一切要谨慎,该遵医嘱的一定要遵医嘱,还有些关于高龄产妇该注意的相关事项也一定要注意,所以还是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指导,这样才安心。”受访者C、H:“我很担心我年龄大影响小孩发育,尽管做了详尽的检查,但还是忧虑甚至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我觉得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包括心理方面以及孕期的保健知识等。”受访者I:“其实我在一胎后身形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很瘦,而且我老公对我的身材也蛮在意的,说实话我现在对二胎后身体外形的改变还是比较担心,我希望能帮助我提供孕期营养知识与运动,这样既能保证胎儿的需求,也能够保证我身材不要变形太严重。”

2.4 主题四:高龄产妇期望得到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性护理服务 受访者A、F:“虽然我也知道你们医生、护士都很忙,我还是希望在我出院后你们可以打电话指导我,让我了解正确的育儿知识,当然你们也可以把电话留给我,我遇到问题可以打电话问你们。”受访者C:“因为第一胎我对育儿知识来源途径大部分是听别人说或者来自网络查询及广告宣传,缺乏医务人员系统的指导,所以第二胎我想好好养,心理还是很紧张的,我希望医护人员能够经常通过微信平台为我提供帮助,给我专业的指导。”受访者H、I、D、E:“我希望生产出院回家后医生、护士、营养师、产后康复治疗师能够给我科学的饮食、运动、育儿、心理疏导知识制定等,具体告知怎么吃、能够进行什么运动、产后怎么康复运动与复查等,提供各方面专业、规范的指导。”

3 讨论

3.1 尽早发现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抑郁、焦虑、分娩恐惧、困惑与疑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而忽视了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产妇在孕产后期被角色转换与孩子的抚育问题所困扰,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精神方面的压力和刺激,导致孕产后期成为产妇抑郁症的高发期[12-14]。高龄孕妇是指年龄≥35岁的孕产妇[15],受多种因素影响,高龄孕产妇心理问题更严重,并且对社会与家庭影响特别大[16]。由此可见,尽早发现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抑郁、焦虑、分娩恐惧、困惑与疑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的重要性。本访谈结果显示:本次访谈对象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存在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分娩恐惧、困惑与疑虑等不良心理体验,这可能是由于生育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龄二胎孕妇对能否顺利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表示担忧,因为有生育一胎的经验,对各种妊娠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尤其是了解高龄可能会导致诸多不良情况发生,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更容易出现不良心理体验有关[17-18]。提示产科医护人员应增强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抑郁、焦虑、分娩恐惧、困惑与疑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评估与识别能力 ,从而实现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心理疏导与管理系统的规范化。

3.2 实现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心理疏导与管理系统的规范化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存在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分娩恐惧、困惑与疑虑等不良心理体验,且在孕期行为发生改变,出现睡眠障碍、易怒、疲乏等,迫切期望得到医护人员围生期保健知识、心理疏导、分娩知识等多方面帮助与支持,故产科医务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不良心理情绪的疏导:①积极评估孕妇,加强同孕妇的互动工作,加强定期随访进行心理疏导、卫生保健及生产知识,发放相关资料,举办孕妇学校对初产妇进行培训,为孕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孕期保健与传授育儿技能;②注意评估孕妇社会支持水平,注意为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其多参加社交活动。同时,为其提供更多孕期保健、育儿相关教育机会,密切关注其心理状况的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③重视提升孕妇与丈夫、公婆及其他家人的沟通与人际技能,帮助孕妇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让家属了解孕期保健知识与孕妇心理压力等,给孕妇提供足够的理解、帮助和关怀,使孕妇感受到家人的爱护、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疏导孕妇孕期抑郁、焦虑、分娩恐惧、困惑与疑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3.3 构建多学科协助孕期保健支持团队,实现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全程、连续、专业的心理疏导与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要求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提倡初产妇尽快出院返回家中或社区中康复[19],以及优生优育政策推行,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新生儿的健康与发育,而忽视了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产妇在伴随着新生儿的降临,面临角色转换问题,因害怕缺乏新生儿照顾经验,产生无助感、易产生冲突、适应不良等,甚至是产后抑郁症。本研究中高龄产妇期望得到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性护理服务。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包括微信平台运用到病人的随访中,不仅提高了产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能直观有效地对产妇的院外治疗进行指导[20]。在此背景下应建立微信群,利用信息平台构建多学科协助孕期保健支持团队,实现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全程、连续、专业的心理疏导与管理,首先成立由2名产科医生(主治医生或以上职称、有5年或以上产科临床工作经验)、4名护士(护师或以上职称,3年或以上产科护理临床经验)、1名心理咨询师、1名营养治疗师、1名产后康复治疗师为成员的多学科协助孕期保健支持团队,为孕妇提供全程、连续的专业支持,以实现孕妇连续护理服务等[21]。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9例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进行深度半结构访谈,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存在不良心理体验和行为改变,医院应重视并加强对高龄二胎孕妇在孕期心理状况评估和随访,制定出孕期心理疏导与保健手册,提供信息支持,促进母婴健康。在今后的研究中如何根据高龄二胎孕妇对围生期连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构建专业的多学科协助孕期保健支持管理体系。本研究不足是受访对象来自于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且样本量较小,下一步要扩大研究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高龄研究者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