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质性研究

2022-01-01喻秀丽童立纺王欣霞

全科护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年人

陈 秋,沈 军,喻秀丽,童立纺,王欣霞,刘 玥,张 虹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而衰弱(frailty)作为一种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发生风险增加的老年综合征[1-2],其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44.3%~52.3%[3]。衰弱前期是介于健康和衰弱之间的一种可逆的过渡状态[4],识别处于该状态的老年人群并进行及时干预可有效减少其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研究表明,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相比社区或居家老年人其发生衰弱的易感性更强[5-6]。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弹性更弱,而健康信息寻求行为(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HISB)作为一种个体为了应对健康相关问题、满足特定健康需求而积极主动进行的一系列外在获取信息的活动,可有效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驱动个体成功老龄化[7-9]。因此,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探究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信息寻求行为,以期能增进对老年人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理解,提升衰弱前期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为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服务、提升长期照护服务质量和减轻照护负担提供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均≥60岁;②处于衰弱前期,Fried衰弱表型量表[10]得分1~2分;③无精神疾病且认知功能正常,沟通交流清晰;④入住养老机构时长≥6个月;⑤知情同意并合作受访。根据定性研究的抽样原则[11],样本量未预先确定,而是以受访对象表述内容重复出现、数据饱和,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为标准,访谈过程中受访者可自愿参与或退出。本研究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7人,其中男5人,女12人;年龄68~94(81.9±8.2)岁;小学3人,初中5人,高中2人,中专2人,专科3人,本科2人;已婚7人,丧偶9人,离异1人;入住养老机构时间9~70(44.9±19.6)个月;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基于现象学理论的定性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研究目的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形成访谈提纲,对2名老年人进行预访谈,进行调试修订后确定正式访谈提纲:①请问您有过查找或咨询有关于健康信息或资料的经历吗?可以具体描述一下过程吗?②您需要了解哪些有关健康方面的信息?为什么?③您主要从哪里查找或咨询健康信息?④您认为哪些原因会影响您继续或停止查找或咨询健康信息?对此您有什么建议?研究者根据访谈提纲于2019年9月—2019年11月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每次采访均由同一位研究人员进行,访谈前研究者进行自我介绍,告知受访者研究目的及意义,承诺保护其个人隐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地点以受访者便利为前提,确定在养老机构的单间办公室,每位老年人访谈时长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30~60 min,如有必要可适当延长。

1.2.2 资料分析方法 每次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反复聆听录音,于24 h内将录音逐字逐句转录为文本资料。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12]进行资料归纳及提炼分析:①反复仔细阅读转录文字;②提取有意义且符合研究现象的陈述;③从有意义的陈述中归纳和提炼意义并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总,寻找意义的共同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题、主题群、范畴;⑤将主题联系到研究现象并进行详尽的叙述;⑥陈述构成该现象的本质性结构;⑦将结果返回受访者进行核对,求证内容的真实性。

2 结果

2.1 主题一:多层次健康需求感知 养老机构老年人除了年龄偏大,其残疾、患有慢性病的人多于社区、居家两种养老类型特点以外,老年人综合能力状况欠佳[13],照护需求更强,在本研究中主要体现为衰弱前期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健康信息需求。

2.1.1 治疗性需要 正处于疾病且明显影响其生活状态和(或)接受药物性治疗的老年人需要迫切寻求健康信息,其寻求行为目的性更强、更具有针对性。N1:“我就想知道怎么可以睡得好,有时候晚上睡下就觉得喘不上气,怎么躺都不行。”N7:“我吃的那个药是不是有什么副作用?血压没控制得好,感觉一天吃了之后还心悸、口干舌燥。”N11:“不管刮风下雨早上起来我膝盖就痛得不得了,那个理疗也没得好大用,现在走路都困难了,有没有其他有效的治疗办法?”

2.1.2 促进及预防 处于慢性、非威胁性身体状况的部分老年人则表示,健康信息不只是关乎疾病的痊愈或康复,也包括心理和预防保健各个方面,例如有关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等。N9:“这里每周都会有一些活动,但是我很晚才知道,希望护理员可以提前告诉我。上次教的那个绸带操说是可以锻炼手眼能力和脑力,很有意思。”N3:“其实我血压不是很高,感觉没必要吃药,就怕以后病情加重了吃这个药就没得效果了,听说平时注意控制情绪波动,可以让血压稳定(平稳)还不用吃药。”N17:“人年龄大了,有病很正常,反正都只有控制,少吃多动嘛,平时能普及一下我自己可以做的就可以了。”N6:“之前有一段时间坚持中医按摩泡脚,感觉浑身都通畅了,晚上睡觉好多了,也不容易感冒。”

2.1.3 生活及社会支持 有受访老年人表示其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关爱朋友及家人,分担部分健康责任,尽可能减少经济及照护负担,追求更为自主和美好的老年生活。N4:“虽然现在住在养老院,有医生、有护士,但老伴生活上还有很多需要我照顾,有次他突然就晕过去了,幸好我知道他有糖尿病,估计低血糖了,赶紧给他喝了两口糖水才缓过来。”N12:“子女们都忙又在外地,不想让他们操心,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2.2 主题二:多元健康信息获取来源 本研究中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信息获取来源呈现多元化并可归纳为传统媒介、个人经验、数字化媒体。N2:“我也是医生,我是内科的,早些时候学的那些东西都还记得,对我自己来说还是足够了。”N5:“报纸、电视我都看,但就是宣传广告太多了,我又不买广告中宣传的东西。”N3:“我觉得能不吃药就不吃,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药吃多了还是不好。”N15:“有时候护工跟医生说的不太一样,但我还是会听医生的。”N9:“这里有阅览室,但有时候人多吵得很,翻书、移凳子的,我就坐在房间里面用电脑看。”

2.3 主题三:正向健康信息寻求体验

2.3.1 信息赋能 从护理角度,赋能可解释为个体识别和应付自身需求、最大化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和控制生活的能力[14]。该研究中体现为老年人将其健康信息寻求行为体验描述为有利的,表明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利用性,可主动理解和接受信息,承认是积极的信息处理者。N1:“人老了记忆力不好,我喜欢把觉得有用的都记在本子上,免得要用的时候忘了记不起。”N8:“活动中心组织的那个讲座还可以,就像那天护理员带我们去参加的那个心理讲座说的一样,每天过得开心就行了,要活在当下。”N10:“有时候餐厅会放央视频道上那些养生保健的节目,我和老伴都有糖尿病,吃饭的时候都会注意点。”N13:“我喜欢问新来的实习生,每次都会给我主动打招呼,问我吃得好不好,休息得怎么样,感觉特别亲切。”

2.3.2 满足感/成就感 对于健康信息寻求行为体验趋于正向的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会有明显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个人主动寻求信息的同时也会采取协同信息获取、信息共享行为。N10:“社工会组织的一个音乐疗法活动,我原来就是音乐老师,所以只要有安排我都会去,除了听曲子还能学一些音乐治疗的知识,一举两得。”N13:“上次刘爷爷喊我帮他查了一下他买的保健品,想知道吃了能否增强抵抗力,那之后他还专门感谢我(边说边微笑)。”

2.3.3 安全感/信任感 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寻求健康信息同时需要建立对信息源以及内容的安全感、信任感,期望获得更多关于同主题信息的理解以补充信息的不足和误差。N14:“电视节目上介绍的有些(产品)看起来很有效果,但护士说是骗老年人的,没有科学依据,看来还是不能相信那些。”N5:“之前我不想住养老院,来之后我儿带我看了这里然后试住了1周,有什么问题马上就可以咨询医生、护士,比一个人住家里踏实。”N17:“医生说要注意饮食,大女儿也说让我每顿不要吃太油,不然血压控制不好,看来这个病在吃上确实还是要注意。”

2.4 主题四:负向健康信息寻求体验

2.4.1 信息壁垒 由于年龄、性别、经历、教育程度、社会支持系统等个人特征不同,老年人对健康信息寻求的障碍具有差异。N4:“晚上那时候差不多都睡了,不好麻烦别人。之前护工说可以用手机直接语音搜索,不用打字,我就自己搜了一下。”N6:“有时候我要看一下报纸,但看久了容易流泪,而且那个字小看起有点费力。”N10:“我一咳感觉就(尿液)会漏出来,又不是很严重,这不好去问(说话有停顿)。”N11:“上次说我的病是因为什么非特异性,反正听不懂那些话,理解不到。”N17:“想问那个新开的药怎么吃,结果一中午都找不到人,又怕药没吃到位,就看说明书吃了(药)。”

2.4.2 信息超负荷 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对寻求涌入的信息感觉“头脑混乱”或“信息负荷”,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继续寻求健康信息行为。N6:“我自己买了几本养生书,没事时翻一翻,发现讲的内容要么差不多要么就不一样,越看越不清楚。”N11:“工作人员说得快,几页纸一两分钟就念完走了,我还没来得及问。”N16:“网上查资料就是太多了,跳出来好多,而且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找比较可信。”

2.4.3 信息支持不足 在养老机构中信息环境以及工作人员态度是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N7:“除了早上查房可以看见医生,其他时间就很难找到人,要是可以直接打电话问就好了。”N8:“平时我喜欢找小田(护理员)陪我聊天,但她太忙了,整层楼她都要负责,说不到好久就要走。”N12:“我来养老机构没订报纸,隔壁廖爷爷订了不愿意借出来看,找护士拿也不行,护士站有的都是以前的。”N14:“那个图书室的书和杂志都有点旧了,看过去看过来都那几样,该换新的了。”

2.4.4 被动获取不适 部分衰弱前期老年人表示在信息寻求过程中努力了,但由于条件限制、沟通不对等因素,被动接受信息,体验感较差。N16:“每周都有人牵我去听人讲(讲座),看那些字都不行,讲一个多小时,有点烦。”N11:“难道我说的都不对吗?为什么非要听他(儿子)的,每次来看我都像下命令。”N15:“有次护士只给我讲早上不要出去,也不给我讲为什么,问她又说等着就可以了,结果我都吃了饭了才说要做B超,我又不懂,她又不说清楚。”

3 讨论

3.1 明确信息寻求动机,挖掘潜在健康信息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呈现多层次,包括治疗、维持、促进及预防等不同目的。动机作为实现目的而采取一定行动的原因,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15],对信息需求的感知则是老年人产生信息寻求行为的根本动力。此外,老年人由于个人自身因素会影响信息需求的横向多样性,且老年人在不同角色和任务下信息需求也会在个体内产生纵向变化。研究表明,现目前老年人在通过健康信息寻求进行自我护理方面存在较高水平,但动机方面较为不足,不易维持或改变某种生活方式[16]。如若老年人可以清晰地认知与表达自己的健康信息需求,就更有可能进行高效率的信息获取,提升自我护理能力[17]。由此可见,明确衰弱前期老年人信息需求是老年人主动获取信息的前提条件。因此,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尤其是护理员,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的主力、陪伴老年人的重要角色,应多时段、多阶段、多角度动态识别衰弱前期老年人潜在健康信息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健康信息,这对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信息寻求及获取至关重要。

3.2 识别老年人信息寻求障碍,提供个性化辅助 通过访谈结果显示一部分衰弱前期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内部因素影响,健康信息素养较低,健康信息甄别困难,易遭遇信息壁垒,体验经历欠佳,这一点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18-19]。而信息素养作为个体在信息意识、知识、技能、道德及安全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可反映其信息查询能力[20],在感知信息需求条件下遭遇信息壁垒会影响老年人是否继续或中断信息查询行为。因此,这提示在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需了解老年人特异性信息障碍,指导老年人进行信息寻求,提供个性化辅助,提升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与技能。同时,机构组织应合理有效分配人力资源,避免人员工作负荷过重导致老年人信息获取困难。此外,人员可分工协作,医生主要承担识别老年人遭遇信息壁垒的生理因素任务,照护人员(护士、护理员、社工)一方面协同医生,另一方面评估老年人心理及社会支持系统因素,最终综合各方评估结果拟定老年人个性化信息寻求辅助方案并实施健康教育与管理。

3.3 完善信息环境建设,发挥有效支持作用 本研究中提及信息获取来源时部分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表示其主要的信息来源途径还是通过医护人员、家人亲友以及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一小部分老年人表示会采用电脑、手机等数字化媒体,其中有老年人指出其负面体验主要在于信息量的庞大、信息接收时间限制、信息支持不足或缺乏合理性等问题。有学者指出,信息设施不完善、公共信息源不全面是影响信息查询的外部因素[21]。此外,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繁忙、人力资源紧张导致单向的填压式信息输出,未能考虑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及接受能力,且缺乏后期的反馈评价[22]。因此,养老机构可建立以老年人需求为主的信息供给模式,为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可信的信息服务。研究中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较为传统的信息寻求途径,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及发展,重视老年人在线网络的运用也同样值得推崇。鉴于此,养老机构可丰富信息提供方式,建设电子阅览室,按照老年人生活作息及爱好开展多样化信息服务项目,提供健康教育及指导,促进与老年人之间的双向互动,也可开展在线信息搜寻知识普及活动,提升其使用智能手机、智能终端能力,促进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增强自我效能感。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17名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分析,将主题归纳为多层次需求感知、多元信息获取来源、正向信息寻求体验和负向信息寻求体验4个主题。对4个主题深入分析后提出了识别养老机构衰弱前期老年人潜在健康信息需求与寻求障碍,完善养老机构信息环境建设促进有效信息支持的建议措施,期望早期识别衰弱前期老年人多元化信息需求并实施合理干预措施,提升老年人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为养老机构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和提升长期照护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