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原居安老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研究:澳大利亚的经验与启示

2021-08-20刘怿解韬

老龄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老化居家养老

刘怿,解韬

(1.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50)

一、引言

随着人口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健康水平提升和寿命延长,全球正在快速跨入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原居安老(ageing in place) 理念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流共识与策略。原居安老最早在20 世纪50 年代末期由北欧国家提出并逐渐得到广泛响应。特别是瑞典和挪威在19 世纪末实现工业化之后不久就步入老龄社会。大规模建设独立的养老建筑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机构养老模式使得很多老年人被迫进入陌生的居住环境和社交环境,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都大大降低了他们自主自尊和拥有隐私的原有生活品质(司马蕾,2014)。原居安老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核心是通过提供及时到位的适老化照护服务和对居家环境进行优化提升,让老年人能够实现尽可能长久地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全、独立、舒适地居住的愿望,并尽量减少来自外界的持续性援助需要,从而提高晚年生活和生命质量(Carnemolla et al.,2016)。数据显示,大多数老年人80%的活动都是在家中进行的,良好的居家环境可以直接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积极性以及参与家庭互动的热情(Horgas et al.,1998)。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正是以一种相对方便、经济的方式改善居家的无障碍程度,降低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在日常生活中受伤的风险,增强居住者的自信和健康(Bridge et al.,2008)。在充分评估老年人整体状况的基础上,适老化改造的实施内容包括:改变住宅结构,如扩大门道门宽、增加坡道以满足轮椅的使用、提升空间可达性等;对住宅内外院落、餐厨、卫浴空间的改进以及对升降设备、栏杆和扶手、防滑设施、照明系统等适老化家具和辅助设备的置换和安装。

二、澳大利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概况

和中国相似,澳大利亚也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其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 年,澳大利亚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80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这个比例预计到2066 年将上升到介于21%~23%之间(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17)。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澳大利亚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启了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曹侃华,2017)。1986 年,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家庭和社区照护服务计划”(Home and Community Care Services,HACC) 就发出了“去机构化”的信号,将公共财政资金逐渐从机构养老服务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倾斜,通过帮助老年人提升现有居所的适老化程度来增强他们原居安老的能力,体现了鼓励老年人从选择正式照护(机构养老/居家专业医护)过渡到非正式照护(亲人/朋友/临时护工或义工照护),再慢慢实现自我照护的政策导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澳大利亚有90%的65 岁及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形成多层级、多类型的体系架构(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2018)。目前它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主要依托于两个核心项目:“联邦居家养老支持计划” (Commonwealth Home Support Programme,CHSP) 和“家庭照护服务包” (Home Care Package,HCP)。这两个项目都采用服务分级设计,对应不同情况的老年对象,服务流程统一由“我的老年照护”(My Aged Care) 系统进行管理,在法律层面则依托《1997 年老年护理法》等来保障政策的公平和有效实施。澳大利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发展概况如表1 所示。“联邦居家养老支持计划”主要提供入门级的居家照护服务,其初衷是高效利用政府拨款,给予更多老年人以少量的必要性帮助,让他们实现原居安老。申请这类服务的老年人一般拥有较好的健康状况。他们根据自身需要可以申请到1~2 项基础级别的服务。这种“菜单式”服务包括以下几类: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个人照料服务,包括日托、个人梳洗和送餐等;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包括陪聊、陪同读书等;出行服务,包括陪同就医和陪同参与社区活动等。居家环境维护和较简单的居家环境改造项目亦包含于其中。身体较为虚弱的老年人如果需要组合性的照护服务,则需要申请“家庭照护服务包”。它根据不同照护需求,提供四个层级的服务套餐,包括:基础性照护、低级别照护、中级别照护、高级别照护。较为复杂的居家环境改造特别是涉及房屋结构变更等的改造,均需要通过这一渠道来申请。

表1 澳大利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政府用于支持社区居家照护的费用逐年增长,2015 年到2019 年四年间,从43亿澳元增长到59 亿澳元。截至2019 年:进入“联邦居家养老支持计划”(CHSP) 的老年用户是82.63 万人,相当于每1 000 名老年人中有200.3 人接受了该服务项目;13.15 万名老年用户得到“家庭照护服务包” (HCP) 的资助,即每1 000 名老年人中有31.9 名受益(Productivity Commission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2016,2020)。老年人能够获得的服务补贴和个人支付比例由其收入水平和选择的服务类型决定。如果接受的是CHSP,则大部分费用由政府资助;如果选择的是HCP,则按规定,每一项服务项目的收费不能超过其个人基本养老金的17.5%。承担不起服务费用的老年人还可以向政府申请经济困难补助以获得及时的救助。具体服务费用,老年人可通过养老服务网站的费用估算器或养老服务联络中心人员获得(刘腊梅 等,2017)。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政府同时也给老年人的照护者(大多情况下是其家人) 发放补贴,从经济上减轻他们的日常照护压力。在社会分工方面,政府不仅主导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制定质量标准考核并进行监管,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承担具体服务的组织大多来自以下机构:由教会创办的机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创办的机构、由企业创办的机构。这些机构都须经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评估并取得认证后才能获得经费补贴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既分担了政府组织的工作压力,也有利于在良性竞争中提升服务质量,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

从长远角度来看,通过大力扶持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原居安老,也有利于大大降低社会公共卫生开支和家庭成员的照料成本,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以居家养老为重心、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比较接受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前后的效果,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Carnemolla 博士和Bridge 教授(2019) 以澳大利亚157 名平均年龄为72 岁的高龄失能老年人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多项数据采集的方式,对这些老人接受过的适老化改造类型进行统计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改造后,这些老人的自理能力、安全感和生活自信心都有了显著提升,照护者每周需要给予老人的照顾时间减少了42%(见图1、图2)。

图1 高龄失能老年人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主要类型统计(单位:人)

图2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前后照护时间对比

三、澳大利亚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及服务流程

数据显示,2016 年,澳大利亚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住房拥有率为76%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17)。虽然这一数据和十年前相比少了三个百分点,但总体上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很多老年人会倾向于选择一直居住在熟悉的社区和自己所拥有的住房内,与家人朋友共享天伦,而非提前搬进养老机构或者退休村①澳大利亚《1986 年退休村法》指出:“退休村是一种养老社区,居民为年龄在55 岁及以上并从全职工作中退休的人(或是这些人的配偶/伴侣)。”退休村居民可购买或租赁里面的公寓,社区里面的各种娱乐活动和服务设施都向社区内居民开放,营造一种老年群体共同生活的氛围。社区同时向老人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收费护理套餐。一些非营利机构或教会团体,则会针对里面生活较贫困老人给予一些慈善补贴,但这并不同于联邦政府的居家照护服务补贴。。另外,多代人一起生活的模式近些年在澳大利亚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新南威尔士大学城市未来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显示,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正处于多代(两代或者三代) 共同生活的家庭中,如果再算上和其他亲属一起居住的家庭,这一数字甚至达到四分之一(UNSW City Futures Research Centre,2020)。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在澳洲的住房支付压力在持续增大,年轻一代有很多人无力离开父母的房子;但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因此获得了亲人的陪伴和照护,在身体状况没有虚弱到不得不住进护理机构的情况下,可以一直居家享受家庭生活。而当老人在日常起居中逐渐意识到出现能力匹配障碍,特别是在家中因为某种安全隐患而导致受伤时,他们和家人就会到政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寻求帮助。政策层面提供的有力支持,使得人们愿意选择原居安老,这恰恰又契合了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初衷。

从开始申请到服务结束,澳大利亚卫生部官网和“我的老年照护”网站都提供了清晰的服务流程指引,政府每年也会举行多方听证会,对流程细节进行持续修订和优化。澳大利亚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基本流程如表2 所示。

表2 澳大利亚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基本流程

四、澳大利亚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 深入细致的入户评估为改造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施居家环境改造工程之前,老年用户需要配合专业的入户评估流程来获得对应的服务。入户评估一般由职业治疗师①职业治疗师在澳大利亚是拥有执业许可资格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评估、面谈等途径,了解服务对象生理、心理及社会三方面的功能,然后运用一连串“有目的性的干预措施”以及借助辅具让用户操作并从中学习、加强和改善各种生活技能匹配、社会环境参与和心态康复,帮助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治疗师提供服务的机构主要有:医疗院所、学校、私人诊所、专业机构(如社区复健中心)、老人安养机构、提供居家服务的护理之家等。(Occupational Therapists,OT) 主导进行,他们来自政府所管理和负责培训的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在老人的常住环境中进行,并会预先告知他们基本的操作方法以获得认可。职业治疗师往往采用积极的和具有同理心的对话方式与老人(及其照护者) 建立融洽的关系,鼓励和引导他们讲述“故事”,即平日生活起居习惯和遇到的障碍,同时结合细心的观察来判断老人在这个环境中所具备的独立生活能力,并敏锐地发现潜在问题。对于较复杂的改造需求,评估则会由多方专业人员比如结构师、建筑师、社区护士等参与,并通过视频会议、多学科咨询以及后续访问等方式来完成。除了现场交谈、实地勘测和直观观察,评估者也会借助巴特尔日常生活活动指数②该评估工具对老年人十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选择最接近其当前实际可达到的能力水平评分点,得分越高表示独立能力越强。这些能力包括饮食、洗澡、穿衣、如厕、起坐、上下楼梯、空间走动等方面的能力。可由老年人或熟悉情况的照顾者(一般是家人或亲属) 提供信息。(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等不同的评估工具来进一步掌握用户情况。

作为实施改造的重要依据,所有评估信息将被记录在一份标准模板中,并由评估师与用户在现场一起完成资助支持计划报告的定稿。记录要能够准确反映用户使用环境的特点和能力、功能匹配困难点以及最能满足其需求的支持建议,同时要易于阅读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建造人员准确高效地完成居家环境改造工程。

入户评估流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确保每位老年人都能够公平合理地获得服务;通过对老年用户的健康现状、心理状态、被照护情况、起居习惯、兴趣爱好、环境偏好、环境使用功能障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观察和深入了解,确保为老人所作出的适老化改造建议是基于事实而有的放矢的;让老年用户及其照护者一起参与到评估和改造的沟通过程,尊重和重视他们的主观意愿,这将有利于实现高质量且令客户满意的服务。

(二) 严格规范的服务机构资质准入提高专业保障水平

一般情况下,要成为政府认证的服务供应商首先需要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将依据《1997年老年护理法》和《老年护理质量和安全委员会法案》对其进行资质评估。申请居家环境改造的建造商必须是一家法人机构,能够充分认识并理解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而且实施改造的主干人员须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富有实践经验并经过政府的专业资质认定。认证通过后,政府会定期预拨经费给服务机构,由他们自行对每一次的改造费用进行收支管理。这些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以保证资金的健康运作和接受审计。而政府每年也会通过服务质量监督和审核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给予该机构拨款。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看,制定严格而规范的服务机构准入机制,能够很好地规避很多不符合专业资格要求的公司,将质量把控和财政拨款挂钩,从而逐步提高居家环境改造的服务水平;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服务商的专业和信誉能有效减轻他们的顾虑和压力,从而提高他们对所接受服务的信任和信心;从服务商的角度来看,申请进入政府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能让他们在适老化改造领域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被认可度,在保持和扩大业务量、发展企业方面也有利于形成一种良性运作。

(三) 以用户参与为导向实现个性化环境改造

澳大利亚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倡导“与老年人一起工作”而不是“为老年人工作”,在各类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致力于提供“以用户为导向”的服务。因此,其居家适老化改造在流程设计中十分重视老年人的想法和参与度,尊重老年人的个人需求以及对改造的愿景,确保改造工程能真实解决每个服务对象的特定问题,突出个体而非统一标准化操作。职业治疗师也会借助工具来收集用户个体的“自我评估”信息。例如,“跌倒”是老年人在家中受伤甚至死亡的首要原因,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都曾经有过跌倒经历。由悉尼大学Lynette Mackenzie 教授开发设计的“家庭跌倒和事故筛查工具” (The Home Falls and Accidents Screening Tool,HOMEFAST) 可以用来识别和评估居家跌倒风险,并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这款工具的专业版提供给职业治疗师使用,而自我评估版则是为老年用户而设计。自我评估版筛查工具采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即通过回答与跌倒相关的25 种最常见居家风险的相关问题,来帮助老年人快速识别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比如:家中的地垫、地砖等是否采用防滑材料,它们在哪些空间中被使用;通道和功能区之间的可达性如何,有无高低落差或者出现障碍物;等等。老年人通过这项评估,得以更准确地确定家中需要改造的位置和细节,从而在与评估师和改造人员进行沟通时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性。而在选择和确定改造环节时,除了评估师推荐,用户也可以通过“我的老年照护”系统,查看所有认证改造机构的详细资料。通常它们的服务权限、服务质量和服务反馈是被特别关注的部分。通过直接咨询和反复比较,帮助用户最终决定使用哪一家机构的改造服务。自2015 年7 月开始,联邦政府基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赋予使用HCP 服务的老年人及其家属更多的权利来选择服务项目。他们可以根据可支配的政府补助额度,在充分了解项目内容和费用后,得到一份有具体服务细节及费用的护理计划,服务机构每月将费用账单寄给老年人或其家属。对于其中超出政策补贴的部分则由用户自行承担,从而保证老年人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支配的资源,又可以得到更透明的服务。当改造完成,用户如对改造结果和服务质量存在异议,“老年照护质量和安全委员会”(Aged Care Quality and Safety Commission) 是他们进行投诉并得到反馈的有效渠道。

由此可见,用户在整个流程中并非被动地接受服务,而是始终享有知情权和发言权,全程参与其中且能得到清晰的指引。这样便保证了他们所接受的居家环境改造能够切实符合自身的需求和利益。

(四) 全面的质量标准把控确保服务的良性循环

为了更好地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维护用户权益,澳大利亚卫生部于2020 年1 月1日正式将老年照护监管职能移交给“老年照护质量和安全委员会”。而用于监督服务质量的新修订版《老年照护质量标准》也已于2019 年7 月1 日颁布实施。新质量标准从以下八个方面对服务进行评价:(1) 用户尊严与知情权;(2) 持续的沟通、评估和规划;(3) 提供合适的服务;(4) 日常生活服务对用户独立能力的支持;(5) 工作环境;(6) 意见反馈和投诉;(7) 人力资源;(8) 组织和管理(见图3)。它涉及用户权益的各个方面,为服务商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操作指南和评价框架,同时明确阐释了每个标准的设计意图,规定了合乎要求的老年照护质量应该是什么样的,并对如何通过关键性资源去实现这一结果给予指导。当服务结束,服务机构需要参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完成质量报告,随后交由同行审核,以确保准确性和公正性,再由老年用户及其家人从使用者角度对服务体验进行评分。每年官方会统计用户评价数据并制作成“消费者体验报告”供其他人下载参考。而“质量和安全委员会”将完成最后的监督,通过注册质量评估师对服务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决定下一年是否维持对该机构的服务认证和拨款。所有绩效信息的季度统计数据,都可以在“质量和安全委员会”网页上查看。

图3 新质量标准八项内容

这种由“服务机构-同行-用户-官方部门”多层级把控质量的严格机制,为联邦政府不断改进居家照护服务和制定新发展策略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重要参考。持续性的绩效审查和理念更新,敦促服务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事实上已经大大高于官方质量标准,体现出整个社会对老年用户的真正关怀和负责任态度。

(五) 辅助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助力老年人独立生活质量的提升

辅助技术是帮助老年人独立、安全生活的重要手段,尽管目前澳大利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暂时还没有特别针对这方面的单一资助渠道,但联邦政府还是相当重视辅助技术的开发和在社区居家环境中的推广,扶持该领域市场化培育从而形成产业链。比如“澳大利亚独立生活中心”(Independent Living Centre Australia,ILCA) 就是一个与政府合作,一起推动辅助技术政策和系统创新的非营利性机构。它为各州众多为倡导独立生活而研发设计辅助产品的企业搭建了一个集体展示和交流的网络平台,在技术开发和资源共享方面开展合作和培训,同时向政府和相关养老服务决策者提供独立的、无商业利益倾向且具有可行性的信息和建议,为使辅助技术在澳大利亚社区得到更广泛使用以及推广无障碍生活环境而努力。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目标用户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学习到各种辅助技术的使用知识,直观地了解到有助于提升独立生活能力的新产品,并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在居家环境中使用。

五、启示与思考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预计到2050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 亿人,并进入深度老龄化、超老龄化阶段。这意味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我国即将面临重大挑战。目前我国实行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有些地方政府也确立了“9064”(居家养老占90%,社区养老占6%,机构养老占4%) 或者“9073”(居家养老占90%,社区养老占7%,机构养老占3%) 的养老政策目标。由此,对老年人的现有住所进行适老化改造,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原居安老条件,应是当下中国保障社会经济、民生和健康老龄化并行发展的合理举措和有效策略。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印发了一系列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2019 年)、《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 (2019 年) 等,其中“实施和推进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这一内容均被明确列出。2020 年7 月,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更是标志着这一重要民生问题即将从“试点探索期”进入“广泛实践期”。从中国老龄协会2019 年4 月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虽然我国存在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和规模(3.79 万亿元),但对老年用品的研发和使用仍非常有限,其中无障碍设备、居家环境改造、生活自助类产品等基本处于初始启动阶段。因此,同样处于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澳大利亚基于原居安老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的成熟经验,可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制度保障

居家环境的适老化质量是高效、安全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具有一定社会福利性质的事业,需要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层面大力推进与扶持。澳大利亚在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也配套了相应的法律条文——比如现行的《1997 年老年护理法》、《2018 年老年照护质量和安全委员会法案》,以及相关保障性文件,如2019 年出台的《老年人照护权利章程》等——来保障多方利益。而目前我国在“社区居家养老”这一特定服务领域还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制度性保障和激励机制。虽然我国在2018 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将积极老龄化作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战略任务,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2019年)中明确提出,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但在实践中因为缺乏更多可操作性的具体细则,这些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实施。现阶段国内多地已经在陆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但其服务对象覆盖面还仅限于城市特困、低保、高龄、失能、失独等小部分老年群体。同时,社区层面在资金配套、人员参与和服务供给、管理、监督等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前所述,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实施和普及,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原居安老,还能大幅度减少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开支,降低老年人家庭的照护成本和减轻照护人的压力。虽然鉴于我国的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要将此项内容落实为全民普惠政策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但在推进过程中应当致力于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和法律的不断完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设立专章,并制定具体的可持续的高效运行机制。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和普及,应该成为健康老龄化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

(二) 重视流程设计与管理,培养复合型人才

澳大利亚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的高效运作,得益于其专业且对接紧密的流程设计。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每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细则与规定,使参与各方能够得到清晰的操作指引,从而确保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我国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流程设计还缺乏严谨的配合与衔接,特别是一些重要环节没有运作到位,比如改造前的入户评估,依据条文清晰的质量标准对改造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等等。另外,居家环境改造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亟待加强。

澳大利亚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入户评估更加注重从老年用户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独立行为能力等方面,来综合考量其与常住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的改造无疑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但与此同时,由于入户评估一般由职业治疗师主导,建造人员和相关设计师在评估阶段的参与度不够,这个问题也一直在被讨论和寻求改进。由于职业治疗师的专业局限,他们给出的环境改进建议有时无法像建筑人员一样充分考虑到建筑规范和施工安全,同时对改造尺度和材料选择等细节的把握也不够敏感,更不擅长在有效预算内从空间设计层面提出更有创新性的方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2016 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居家改造服务最佳实践的范围综述》就曾建议,对于较复杂的改造任务,特别是针对有残疾、需要使用轮椅等身体机能较弱群体的居家环境改造,建筑专业人员在入户评估团队中的角色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样才能确保资助支持计划报告中的改造建议更具有可行性,从而有利于后面工程的顺利和安全实施(Harris,2016)。澳大利亚居家环境改造评估专家Osborn 和建构专家Stowe(2017) 也共同发表文章表达了这一观点:“因为每个居家改造服务都是根据客户在其特定环境中的需求而进行设计的独特产品,而居家改造评估是团队确定个人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所需的设计元素的阶段,这将保证它是符合行业规范和监管要求的,也符合资助机构的标准。”国内的情况则刚好相反。目前由政府采购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大都由建筑学相关人员直接主导,缺少老年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领域专业人员的深度配合。改造者对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功能匹配能力甚至心理状态缺乏全面了解,不能充分认识老年人的个体需求与该居家环境的关联和对接,这样容易导致解决方案只是针对“群体特征”而非针对“个体特性”。这种“通用设计”的结果也增大了安全隐患和质量风险。现阶段我们没有开发出科学且易操作的老年人居家环境改造需求评估工具,也是精细化、个性化评估研究受阻的原因之一(马晓雯 等,2016)。同时,如果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则对于改造结果的合理性、便利性和可持续性等很难进行评定。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整个过程都涉及对人-环境关系的综合考量,涵盖诸多专业学科,并非简单的增加扶手或去台阶设计。澳大利亚比较注重老年环境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在很多高等院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都设置有相关的专业(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职业治疗师专业)。这就为满足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的转化需求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储备。而在从业标准方面也有严格要求,需要服务人员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持有资格认证才能上岗。所以,中国在现阶段要尽快完善对从业人员的培养机制和对职业技术等级的认证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该领域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培养更多同时掌握医疗、护理、心理学和环境设计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多学科的交流与协作,组织综合性专业队伍,共同为适老化改造出谋献策,从而确保服务的高效和科学(邹存娟 等,2019)。

(三) 提高公众认知度,增强资源链接

由于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在我国刚刚起步,全社会特别是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对它的认知程度还很低,无法充分认识到居家环境的改善与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缺少政府配套补贴和清晰的服务指引,也使有意进行居家环境改造的老年人普遍对价格比较敏感,对自身的改造需求却相对模糊,而配合改造需要面对的困难(比如搬家、改变生活习惯等) 也通常让他们望而却步。所以,在政府和社会层面宜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大力宣传,通过宣讲、漫画、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升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全民认知度,同时在政策上实行不同程度的财务支持,打消老年人的经济顾虑。

另外,市场小而分散的不成熟局面,也使得国内很多专业建筑机构由于改造工程投入成本高、收益低而不愿意更多地参与其中。参考澳大利亚经验,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改进:对整个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信息化建构和管理,老年人在信息平台建立个人档案,获取相关政策、资讯和接受服务;而改造机构也通过申请和认证,被纳入国家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与管理部门及客户的业务对接,服从严格的质量标准监管,同时得到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和税费减免。由此搭建一个资源共享、服务完善、系统优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性网络。

中国的现状是很大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在城市老旧社区,这些社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从建设标准、配套设施到住宅的结构和布局设计等,都远未能满足现代老年人的宜居需求。但正由于老年人口密度大,这些区域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只有在政府扶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从专业评估、改造设计、施工管理,到辅助产品研发和使用、质量标准把控等环节的高效有序运作流程,并逐渐形成产业链,同时打造面向大众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输出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才能在不断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同时,降低各方运作成本,也才能鼓励更多的专业机构和人员积极加入这一服务体系,最终真正造福于老年群体的原居安老生活。

猜你喜欢

老化居家养老
养老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