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2021-08-20刘慧
刘 慧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城关中心学校(阜临小学),安徽阜阳 236400]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构建探究性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体验。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开始被人们引入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以其声音、图像、文字并存一体的优势,受到了师生的青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学生学习语文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生命力和活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比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课文的思想精髓,并根据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在作者思想情感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教师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为研究重点,提出框架问题,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①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片;②结合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学习作者基于想象的写作手法,并回答课后的问题;③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结合社会背景改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并进行小组交流,制作墙报;④每个小组的成员至少阅读一篇童话故事,并根据对童话故事的分析制作相应的幻灯片;⑤根据“幸福”这个词所引出的单元性问题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均得到锻炼,充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习作水平和想象力,并让学生认识到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借助信息技术再现形象,引发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图文对照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可以直观感受的情境,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燕子》这篇课文时,在简单讲述课文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幅和燕子相关的图片,对照课文中“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的描述,利用鼠标在图片中燕子的“羽毛”处打圈。在阅读到“那剪刀似的尾巴”描述时,教师使用鼠标点击课件上“尾巴”这个词语,这个时候燕子的尾巴就会动起来。之后,教师将图片中燕子的尾巴放大,让学生观察。在仔细观察和思考后,学生发现燕子的尾巴和剪刀十分类似,体会到这个比喻的贴切性,从而突破比喻句学习的难点。
(二)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动静结合教学
多媒体设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加逼真地展现教学内容,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飞夺泸定桥的动态化画面,让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阅读,并寻找飞夺泸定桥的原因。从字面上来看,“飞”主要是指争抢时间的速度快,即在敌人救援到来前赶到泸定桥;“夺”是指攻天险,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实施起来多么困难,都必须冲破枪林弹雨消灭敌人。这样,学生深刻地了解到红军战士抵抗敌人的艰难困苦,并深深地被红军革命精神感染,也懂得了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实施启发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和预测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中,能够将各科知识联系在一起,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启发性,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教师预测“‘人字形’线路能够使火车爬上陡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课件“八达岭的‘人字形’线路和崎岖蜿蜒的盘山道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火车沿着“人字形”铁路上坡的基本状态,并让学生思考火车是怎样爬上陡坡的,之后提出问题:“火车为什么必须沿着‘人字形’的线路才能够爬上坡?”在问题提出后,学生感到困惑。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见图1),讲解:“经过此路段的早期列车都有前后两个车头,首先北行列车从①进入②,也就是青龙桥站,然后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倒着驶入③。走‘人字形’铁路可以避免开凿隧道。”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将抽象化为具体、将难以理解或难以解答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出来,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图1 “人字形”铁路线路设计图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即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升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2]。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关联在一起。
(一)借助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问题化
依据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问题,并借助信息技术将问题展示出来。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狼》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这节课的综合性学习,将探究问题细化,即“你掌握了多少含有狼字的成语?”“你能分析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吗?”“你会讲出一个到两个有关狼的故事吗?这些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重要性的同时,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独有魅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创新化
网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借助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记承天诗夜游》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即让学生自题自画,每个人画一张承天诗夜游图片,之后让学生之间交换图片,互相欣赏图画。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密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深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