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探讨
2021-08-19祁锋刘娜薛皎
祁锋 刘娜 薛皎
摘 要:干旱半干旱地区对蔬菜的种植与生产具有极高的要求。在我国西部地区,黄土高原上遍布丘陵与沟壑,复杂的地形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蔬菜生产。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题,从蓄水设施与生产设施的建设、灌溉方式的选择、作物栽培及栽培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与生产。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公害蔬菜;定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7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30.8 文献标志码: B
降水量少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蔬菜生产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此类地区的总耕地中,山坡地占比较高,有纵横的沟壑与交错的梁峁,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均匀的降雨季节分布也使得蔬菜生产的难度加大。为进一步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高效发展,需认真调查并研究此类地区的环境特点与实际情况,加大对新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土栽培等方式的应用。
1 蓄水设施建设
建设蓄水设施是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初始步骤,一般情况下主要涉及规划利用蓄水面、蓄水源等以及完成配套渠系设施的建设工作。在整个渠道上,还需要布设适宜的缓冲池、过滤筛网等设施,最大程度上去除杂物与泥沙,提高水质的净化程度。除此以外,还需要设计规划建造水池、水窖。对于大部分蔬菜生产基地来说,常见的蓄水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附近的塘坝达到蓄水目的。在水利工程建设及水土治理作业过程中,往往会修建塘坝,在建设高速公路、处理道路排水口时,也会形成塘坝。将现有的塘坝作为雨水蓄积的来源,不仅可以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蔬菜生产的灌溉问题,也可以为农业生产作业提供方便。二是借助于蓄水面进行蓄水,尽管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较少,但若想收集利用每年70%的降水,则需要每户修建适宜大小的集流场与水窖,确保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及地膜覆盖等蔬菜生产场地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节水灌溉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蓄水手段,也是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实用性价值的必要途径。在选择集流蓄水面时,不仅可以将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的表面利用起来,还可以选择道路表面、院落及山坡面等。如果蔬菜种植地块采用了全地面封闭式的地膜覆盖栽培形式,则可以将其作为集流场,用以满足自身的灌溉需求[1]。
建造水窖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集水的常见方式,在汲取民用小水窖优势的基础上,将现代化优质建材应用到窖形结构的建造中,利用水泥现浇法即可完成水窖的构筑。在容量体积方面,其最大水位应不超过当地的冻土深度。整个窖底为浅锥体的形式,浇灌水泥砂浆与卵石到窖底,作业人员需要合理把控窖壁厚与底层厚度。在整个水窖成型后,需要再涂刷两遍水泥砂浆,确保将存在的砂眼填满。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地块的下方修建规模适宜的水窖,为自流灌溉作业提供方便[2]。
2 生产设施建设
环境的选择也会对蔬菜生产与种植作业产生直接影响。为了确保无公害蔬菜实现常态化的生产作业,应优先考虑向阳背风的小气候,将地埂、崖边等地块利用起来。也可以修建适宜的保护地生产设施,如改良式保温阳畦、日光温室及半坡面的塑料大棚等。在选择地址方面,无论是保温阳畦、日光温室还是塑料大棚,均应合理参照保护地生产设施的建设规模情况,应选择东西方向延长、坐北朝南的建设方位。在选择结构方面,需要重视对抗风、抗压结构的推广使用,这种结构能够大幅提高保温阳畦及塑料大棚的使用性能。另外,若选择建设日光温室,则可以采用新型优化结构,其不仅带有后柱,跨度也大幅增加。要想实现良好的常态化生产种植,最好将预热水池设施设置在生产地中,满足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公害蔬菜的特殊生产需求。
3 选择灌溉方式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因此在蔬菜生产的灌溉作业环节内,适宜采用封闭式的灌溉方式,常见的包括暗沟灌溉、精准滴灌及渗灌等。一方面此类灌溉方式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保证供水充足,及时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除此以外,精准化的灌溉能够使得温室大棚的湿度显著降低,最大程度上避免蔬菜种植生产作业中出现高湿度导致的病害。
4 作物栽培
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所在。当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得到显著成效。应用这种栽培方式需要设置适宜大小的栽培槽框。按照南北向的设置形式,首先平整码一层砖,然后将1~2层的塑料薄膜铺设在砖层上,再铺设粗基质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优化作物栽培成效,可以铺盖一层编织带,然后再码两层砖,并覆盖细基质。在栽培槽框的整个设置过程中,应重点把控栽培槽的间距,确保蔬菜拥有充足的生长空间。选择与配制基质材料,也是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要点内容。细基质与粗基质是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主要基质材料。直径不超过2 cm大小的石砾、炉渣等都可以作为粗基質,将其利用到蔬菜的生产种植中。细基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无机物,二是有机物。生活中常见的大部分农业废弃物都属于有机物,如锯末、玉米芯、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草炭及废炉渣等,除了草炭以外,其他有机物的使用必须预先经过腐熟处理。1 kg的尿素对应1 m3的基质,向基质中随水倒入尿素,浇透后再均匀搅动,最后形成堆叠的形式。将塑料布覆盖在上面,经过15~20 d的暴晒,直至其达到无异味、变色的状态即可。在这一过程中,每经过3~5 d,需要全部翻晒处理1次。
蛭石与沙子是最为常见的无机物材料,除此以外,炉渣也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物材料。在使用沙子材料前,应将其铺设成厚度为20 cm的形状,加水,然后覆盖塑料布。经过15 d的高温消毒处理后,再投入使用。在选用的基质材料不同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不同的配方,如按照4∶6的比例将草炭与炉渣结合使用,按照1∶1∶1的比例将草炭、秸秆与炉渣结合使用。在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公害蔬菜的实际生产作业中,还会将麦草、玉米秆与锯末等材料作为基质,应用到蔬菜种植生产中。另外,还可以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专用材料适量掺入混合基质材料中,配合适量的过磷酸钙,以起到良好的栽培效果。
5 育苗与定植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灌溉方式,滴灌更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蔬菜生产的灌溉作业。水泵、微灌带、水池与输水软管是滴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布设与配置滴灌设备时,最好采用由农业农村部门监制的专业化设备,最大化地发挥滴灌设备的使用成效。在设置过程中需东西向铺设输水软管,要合理把控两个相邻微灌带接头间的距离,准确连接微灌带。
作物栽培是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的核心环节。果菜类的栽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应重点考察种植品种是否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于大部分蔬菜生产基地来说,可以选择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及草莓等常见作物品种。
无土育苗是无土栽培方式的主要特点。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中,若涉及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式的使用,需要借助于育苗钵开展育苗活动。选用4∶6的草炭与蛭石混合基质材料,能够有效提升育苗效果。与此同时,基质的选择应与栽培环境保持一致。在最后定植前,应浇足基质底水。以三角形定植方式,合理把控槽内作物的株距、行距与栽植密度。在完成定植后,再浇灌定植水,随后将地膜及时覆盖到槽上即可。
6 栽培管理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栽培管理主要包括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在整个种植生产与栽培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科学把握作物对肥料、水的需求情况,准备足量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专用肥,并予以定期追施。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定植作物20 d后,完成第1次追肥作业。在接下来的栽培管理工作中,需每隔10 d追1次肥。因为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所以灌溉环节不涉及对化学肥料的施用,浇灌清水即可。与此同时,浇水作业也需结合具体的天气情况,如遇到阴雨天时,应减少浇水量;在晴天时,应合理把控浇水频率。将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到上午,避免下午浇水。尤其是在连阴天、苗期及低温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应对浇水量、频次与时间等予以重点把控。在病虫害防治作业方面,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核心理念,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性地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农业防治等手段,最大程度上实现无公害病虫害管控。例如,在物理防治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通风管理,避免蔬菜处于高温、高湿的温室环境下,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除此以外,还可以将喷灌、滴灌等灌溉设备设置在温室内,实现对地温的有效把控,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方便。
综上所述,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与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涉及栽培与管理等环节。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应合理参照当地的环境条件及实际情况,完善生产设施与蓄水设施的建设工作,选择适宜的栽培技术与灌溉方式,规范整个育苗、定植与栽培管理的生产操作流程,将现代化栽培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无公害蔬菜的产量。
参考文献:
[ 1 ] 路蒙.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与农药的施用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206.
[ 2 ] 王传丽,李振梅.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问题及推廣措施[J].中国果菜,2020,40(6):119-1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