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2016-03-12相淑艳
相淑艳
摘要:无公害蔬菜可全面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在我国相关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龙江县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无公害蔬菜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速度。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一、无公害蔬菜的及发展概况
1.研制出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主要是指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方法。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设法保护天敌,同时,科学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这些生物农药对蔬菜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和控制效果。
2.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与残留问题是蔬菜科技工作的重点,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可明显改善土壤物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的容量,并能提高土壤还原能力,可以使某些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会相应地减少。通过对大白菜的研究,结果显示:菜田土壤中施用石灰和钢渣均可明显降低白菜茎叶内的镉含量,从而提高土壤pH<5,对各种重金属污染治理,不失为良好的对策。
二、制约无公害蔬菜研究发展的几点因素
1.公众对无公害蔬菜发展认识不全面。 以往我国食品供应呈多年短缺状态,为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是以提高产量为主,对生产和消费的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重视不够,甚至忽略。
2.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在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但面对农药市场监管难度大和经营网点多的情况,经销渠道、经营主体资格成分复杂等问题在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
3.无公害产地管理薄弱。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确定、环评和产地建设和管理中,为扩大影响,很多产地的划定涉及多个村庄,界限不清,划定的面积大,实际种植蔬菜面积小,环境评价的面积大,认定面积小的问题。而且种植分散,个别产地没有产地生产记录,标准化生产措施落实不够,对产地源头和生产过程管理不到位。
三、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2.建议在各农业区域建设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所在地市范围内的无公害蔬菜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提供抗病虫的蔬菜优质种子、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等生产资料,组织无公害蔬菜的技术培训与销售渠道管理,并结合政府以有效手段约束菜农的某些技术不当行为。
3.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无公害蔬菜是一项与国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蔬菜健康工程,各有关部门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实科研力量,建设专项蔬菜研究基金,进行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队伍的研究与建设。
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与网络信息建设等多视角、全方位的多种形式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宣传使用无公害蔬菜的好处及有害物质超标蔬菜对人体的危害,扩大社会群体的认知度,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使广大农民尽快了解和掌握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意识和道德意识,推动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5.加强产地管理。良好的产地环境和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础,应严格依照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关于产地条件与生产管理及产地认定的有关规定,依法加强产地建设与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产地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程序,加快产地认定步伐。同时,加强产地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
6.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工作。依照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的相关管理办法,实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生产和流通监管,规范农药、化肥、农膜的生产许可,加大农药、化肥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添加有害化学农药的现象,要给予严厉打击。在蔬菜集中产区,要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监督其使用范围与方法。同时,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环保型肥料的使用,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专用生产资料门市和销售网点建设力度,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龙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