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三角形的高
2021-08-19许含英
许含英
高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的高,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活动。
一、复习铺垫,旧知回顾
请学生过直线外一点A,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如图1),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回顾: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A到直线的距离。
二、创造图形,引出三角形的高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画一画。在直线上任选2个点,点B和点C,分别与直线外的点A相连,你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想一想,画好以后,分别形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自主画图,教师巡视后选择不同的三角形,进行编号,并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对图形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介绍BC是点A的对边。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异同,引出高的定义: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三、沟通关系,突出本质
教师出示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的锐角三角形,请学生再画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要求不能和原来的一样。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教师组织全班反馈。之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BC边不变时,点A的运动过程(如图2)。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把点A向左移动,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BC上的高在哪里?点A还可能在什么位置?点A继续左移,形成一个钝角三角形,BC边上的高在哪里?如果A点右移呢?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有很多。
四、动手画高,学习技能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锐角三角形,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示范画指定底边上的高。学生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画高时需要注意三角尺的擺放、高应该用虚线画、画好以后要注意标上直角符号等细节。
学生独立画高后教师组织反馈和讨论。“刚才,我们是从A点出发,向BC边上画高。想一想,这个三角形里还能不能画出其他的高?如果从B点出发,要向哪条边画高?从C点出发,向哪条边画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顶点要向对边画高。
学生独立画另外两条高后,教师引导学生核对并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五、辨析易错点,理解定义
教师出示题目:下列图形中,哪些图画的不是高?为什么?(如图3)
六、顶点运动,感知高的变化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课件演示底BC不变,点A在BC这条边上下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随着高的不断变化,三角形的大小也在不断的变化。
七、沟通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高,如果把平行四边形(如图4)右上位置的顶点D向左边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这时高不变,平行四边形变成了梯形。
教师继续引导:“如果点D继续左移,直到A和D重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这时上底为0,梯形变成了三角形。
教师追问:“如果点D右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由此感受到尽管图形的形状不断发生变化,图形的高始终不变。
以上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什么是高,真正理解高在图形中的价值与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