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1-08-19缪珍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

缪珍

【摘   要】目前的特殊教育过多强调缺陷补偿。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特殊教育发展目标,福建省某特殊教育学校以潜能开发为导向,结合生情、师情、校情,遵循双向自主、多元开发、少教多学等原则,打造课程中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具体而言,学校从改变课程的环境设置、课程的参与方式、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的评价方式等方面介入,让课程真正服务于特殊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

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教基〔2017〕6号)通知中明确提出特殊教育应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生本教育认为理论提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但目前的特殊教育过于强调缺陷补偿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缺乏时间、空间和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习速度和学习期待。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开发适合不同学习需求、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课程,并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为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其潜能,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促进每个学生各显其能、各展其才。

一、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的概述

《教育大辞典》将活动课程定义为“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在理念上主张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无限增长;在结构上尊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在开发上依据教师的才能和学校的职能;在实施上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展开,将整体评价、学生个人评价及家长综合评定相结合;在管理上以“教研室+教研组+潜能小组”三位一体为机制进行过程性的监督与跟踪。

这一课程以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兴趣和知识背景为出发点,结合个别化教育团队的专业评估和授课教师的生态评估,了解学生现阶段各方面发展的情况,分析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尝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供支持。具体从改变课程的环境设置、课程的参与方式、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的评价方式等方面介入,让课程真正服务于特殊学生的发展。

二、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的模式

(一)课程类型的选择与确认

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聚焦学生的发展,关注课程开展的基本程序,以学生基础能力的发展为取向,以教师的专业能力为路径,以学生“可做、好做”,教师“敢为、有为”为目标。该活动性课程包括鼓圈社、花田泥社、闽南童谣社、童剧乐园等多个子课程。如鼓圈社旨在引领学生在鼓圈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乐器,并在体验、创作、合作中获得灵感与创造力,从而锻炼自身的肢体协调性与思考能力。学校根据活动性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选定活动场所,按照课程最佳实施模式确定学生人数,最大程度地发挥课程的价值。

(二)课程内容的细化与实施

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得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在于每個课程都能根据本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理念,有序地组织课程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教学,从而满足本组特殊学生的需求。比如,雀神社从麻将出发,关注麻将本身的多元性及其所涵盖的图形、数字、汉字等属性特点,从学生出发,设计与数学、动作、休闲、语言等相关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精细动作和自我管理等能力。课程内容如图1。

(三)课程实施的反思与调整

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强调活动组织者应调整课程与教学组织来适应学生,以教师的教学智慧与研究能力来适应学生整体的发展,从而提升潜能开发活动课程的质量。在实践中,学校坚持“三步曲”。第一步做到课程决策前应多听成功经验和各方的合理化建议,准确把握课程实施的方向,完善实施方案。第二步做到在课程实施中设置多种信息呈现、表达、互动和参与的方式,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第三步做到在实施后能及时评价、修改和优化,从而提高课程的执行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三、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的开发

(一)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学、教动力

课程是一门艺术,学习是一种美的追求与享受。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应秉承以生为本的育人观,为每一个学生、教师都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动力,创建属于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学习成长共同体”是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

首先,学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选择自己喜欢并愿意尝试的课程,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和可操作的素材,同时丰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选择,允许能力不同的学生选择自己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课程内容。如学生可自我调节课时学习单,第1课时选择完成5项学习任务,第2课时选择完成3项学习任务等,但在课时结束时必须完成对应的学习指标。该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在自我调节和安排中激发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学校为教师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教师可以选择并挑战自身感兴趣的课程,也可自行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共同体,不断用新理念与新成效为学校的全面发展赋能,同时也探寻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打造属于学校特色的课程。

(二)发现学生与教师的学、教潜能

为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在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实施中,学校可以用“学生能参与什么?学生能操作什么?学生能接受什么?学生能挑战什么?学生能完成什么?学生能创造什么?”的“六能”指标记录、整理、分析学生学习时的表现与潜能。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通过环境与支持手段的改变不断在恰当的教学场所和环节展示学生和教师团队的创新成果,深化这两类个体的自我体会。如在《轻黏土》一课的活动中,手工云集社团的社员专门为低段数学教师提供形象可爱的文本配套素材模型。从推广到普及到再次创新,参与设计与制作的学生在构思、动手、接受点评与表扬的过程中生发新的创作动机,激发新的创造力,从而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因此,激发学生与教师的潜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成功体验是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校要为学生的创新创设充分可行的条件。如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活动或课程代言,如举办“我的课堂我做主”模型创建赛,设立“我理想的课程/课堂模样”荐言箱活动……学校允许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可展现自己的最高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内在认同感和自我超越感。其次,学校要带领教师勾画蓝图,为其创造条件,营造“和而美”的氛围,让每一个有想法的教师都能走进课堂,润物无声。最后,在体制层次,学校应逐步探索完善协调创新性工作体制,允许“有想法”的教师团队优先使用选择权,如优先选择学习共同体,选择活动性课程开设的场地和参与的学生等,从而逐步打造有层次、有内涵的新型课程体系。

(三)整合课内和课外的延展空间

以“集思广益,百家齐鸣”为宗旨衍生的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要求学校应实时根据教学对象、活动计划、活动规则、活动期待的更新而整合、更迭课内和课外的延展空间。如学校可邀请家长分享居家指导策略、鼓励学优生分享解题妙招等,从而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不断改善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其学习效率。

与一般性课程相比,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在课内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课外更重视学生对课堂所学的运用与生生间的互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程目标上更聚焦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积极情感和互动的生成。第二,在课程内容上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课程内容更明朗、能力要求更外显。第三,在组织形式上以5~8个学生为一组,以生生合作为主、教师引领为辅的形式进行。第四,在教学资源的甄选上,除文本资源外,更侧重新时代的电子音、视频资源、虚拟数字资源、真实的生活资源等。第五,在学生角色定位上强调学生是活动的选择者、体验者和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创造者。第六,在教师角色认定上提倡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执行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协调者。第七,在家长角色的塑造上鼓励每个家长不仅要成为课程的支援者、监督者,也可以成为课程的倡议者、设计者、参与者。第八,在教学评价上注重纵向成长与能力的评价,强调每个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四、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的评价

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实施“动态—生态”结合的管理模式,采取三“调”策略。

首先为前期的调研与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兴趣与乐趣、教师的特长与专长,所需的资源等。其次为过程的统整与协调,包括开设课程的类型协调、组别机构及师生配比的协调等。最后为后期的调度与升华,主要从“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自我评鉴、家长整体评定”三维度展开。在学生方面,学校会围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对学生的成长帮助、下阶段的延续开展意见进行评价;在家长层面,学校会通过课程让家长对孩子个性化成长的帮助进行评鉴;在教师层面,则会通过“课程共研会”的形式邀请教师以“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成果的展示、疑惑的解析、素材的梳理、纲领的提挈和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为切入点,对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的成效

(一)促进学生潜能发展,深化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起始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爱好,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未来发展的深度联系,让大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课程中得到享受,并将其当成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追求。在課程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有所进步和成长,让每个被忽略或被隐藏的潜能都能得到挖掘。学生在课程中树立了自尊与自信,自觉地养成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的习惯。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程研究能力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也是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所有资源整合的号召者、集结者和调度者,更是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的设计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在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有向上发展寻求课堂调整的学术力,还要有向下沉淀汲取课堂调整的实践力,更要有向内固本提高课程调整的研究力。只有在课堂中做到“学中教、教中学,学完教”,才能不负学生、家长、学校的期待。因此,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的开发,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效应。

(三)促进学校机能发展,打造新型课程体系

在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模式下,学校致力于实现“为每个学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发展的教育”的育人目标,探索以“每一位学生身边人的智慧结晶”为出发点,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才实干”为依托点,以“最想参与和最能参与”为评量点,以“活动参与与魅力展示”为契合点,举全校之力,以兼“听”并“赏”之态,合力打造全新的课程体系。

总体而言,潜能开发活动性课程以课程为载体,尝试把培养优势和开发潜能相结合,把人工智能和智慧课堂相结合,把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相结合,把环境创设和生态场景相融合,把社会融合和家校合作相结合,促使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多元的发展,实现以微知著,向阳生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7-28[2021-06-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

[2]王多兰.试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学生潜能开发[J].学周刊,2020(25).

[3] 姜瑞云.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   361006)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