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图式理论支撑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2021-08-19李琴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同时对相关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双重编码理论等进行梳理,分析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通过将自己的语言背景知识和文章含义结合这一心理认知过程,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技能与策略;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琴(1969.09-),女,四川乐山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综述

在2018年11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了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明确了课程是教育的微观问题,是解决教育根本问题的途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了“金课”的概念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教学内容,淘汰“水课” 打造“金课”,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按照这个要求,广大一线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按照“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模式。课程内容要有创新性、前沿性、时代性、挑战度,授课模式采用多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探究式教学和翻转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等。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我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家急切需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具有卓越能力的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人才。其中,全球治理能力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学科能力和话语能力。全球治理能力中有两项能力与语言相关——语言能力涵盖交际工具、知识工具、价值观载体,话语能力涵盖融合语言能力和学科能力。学科能力中,内容能力是基础,包括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在教学方式创新方面,将阅读能力培养过程转化为一种直观的、图式化的建构过程,就非常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二、有意义学习

根据奥苏贝尔(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材料应该概念清晰,所呈现的语言和例子要与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相关。其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有意义学习,而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并固定新知识,它的产生受主客观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从主观上来说是受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影响,从客观上来说则是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在知识网络建构过程中,只有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结合到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时,有意义学习才能产生。

而就思维导图来说,其创作过程本身就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架构一个好的结构用于组织和表征知识,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有意义学习活动,是将有意义学习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一种图式化呈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寻求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融合建构,使之成为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这个思维活动的特点是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思维的可视化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从知识的可视化视角,可以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这样就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辅助和补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根据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深层次的有意义的加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既要体现人与人之间、复杂文本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采用图解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再加工,那么该如何实现呢?知识的可视化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学科为此提供了研究基础,主要是研究如何运用视觉表征手段来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简而言之,首先,知识可视化首先是一种图解手段;其次,知识可视化的目的是用来改进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复杂知识的建构与传递。

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不仅符合人类自然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激发大脑潜能,而且还能用图示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将人脑中存在的知识进行显性化表达,在帮助自身思考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同时,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方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J.D. Novak ) 开发了以节点代表概念、連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概念图,将知识用图形、图片结合文字的可视化方式表征复杂乏味的内容,就是将某个主题下的相关概念写在圆圈或者方框中,用连线联系相关概念,并在连线上标注概念间的关系。而后这一方法被用于教学设计和实践,促进学习者开展有意义学习。而采用思维导图时,读者大脑中已有的图式与文中信息的相互作用可决定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这个过程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

四、图式理论

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在其著作《纯理批评》中首先将“图式”一词引入哲学领域。1932年,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巴特莱特(Erederick Bartlett)在他的著作中首次将“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巴特莱特认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一种主动回顾,当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嵌入既有的知识结构才能被理解。由于“图式”会对人的认知产生影响,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是存储在大脑中的长时记忆中的网络结构,主要是由相互联系的事实或概念构成。

图式理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如果新信息能够很恰当地嵌入己有的图式结构中,则这种信息要比无法嵌入的信息更容易理解、学习和保持。也就是说,学习者遇到新信息时,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身既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理解和整合新知识,那么这些信息就比较容易理解记忆,并且更容易整合到已有图式中去。相反,如果学习者缺少相应的图式,或者由于已有图式不牢固,那么新信息的理解和整合就很难发生,学习就遇到了障碍。由此可见,先前的背景知识的多少以及掌握程度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五、以《新交际英语阅读教程2》为例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前,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流程为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教师预设问题,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跟课文主题相关联,教师将课文核心内容加以串联,使学生对即将阅读的英语课文有所感知。

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最终通过展示表现出来,教师要求学生们复述课文,学生们很好地利用了思维导图,因为每个关键环节就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而思维导图又展示了作者的整个思维过程,也很好地提示了学生应该使用怎样的思路进行回忆复述。同时让学生理解了英语句子的树状特点、逻辑关系和议论文的结构特征,帮助学生形成了一个记忆的网络,从而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为下一个课时的写作练习预设好了写作框架,储备好了相关的语言。实践证明,之后学生们完成的作文也是令我十分振奋。学生们的作文逻辑正确,思路清晰,内容较丰富,语言较通顺。对学生们的访谈也证实,他们理清了思路,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写作,而不是背诵别人的模板,这种变化正是由于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了思维导图。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交际英语阅读教程2》。教学过程基本环节分为课前(预习,查阅资料通读课文,解决生词难句)、课中(讨论)、课后(知识扩展,输出型写作)。

一般的阅读理解参考书或者考试解析,从解题技巧到对词汇、逻辑、语篇的理解,都是从字面上讲解,缺乏立体的可视化的效果,难免让解析过程有绕来绕去之感,并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内容也未见得变得清晰。如果同样对文章进行解析,分别采用常见的纯文字讲解和图式化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后一种方法使文章的信息一目了然,结合课文理解,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有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通过Read Mind,可发现文章内容更容易记忆,所学词汇和语言句型表达方式更加容易掌握。

学生可根据思维导图对整篇文章进行复述,包括故事情节,甚至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重温了生词和句型,而且从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方面对文章进行宏观层面的理解和掌握,反过来也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了范本,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互联网时代,在电脑上制作思维导图更受到学生的青睐,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比如WPS mind、MindMaster 和XMind等。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的导图更加美观精致,不仅对于学生英语整体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事实上,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将图式理论应用于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聚焦相关重要信息,极大提高了阅读效率,语言组织更加规范,思路清楚,逻辑清晰。同时,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出现的脑子空白、语无伦次,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洪显利.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运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Clark J M, Paivio A. 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1(3):149-210.

[3]孫广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8):188-190.

[4]温秀颖.新交际大学英语阅读教程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图式理论和英语新闻听力图式的构建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从图式理论看小说《围城》的隐喻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