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对比研究

2021-08-19侯丽萍刘克礼赵祥民唐德富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杂种湖羊胴体

侯丽萍,刘克礼,*,赵祥民,唐德富

(1.定西市畜牧兽医局,甘肃 定西743000;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畜牧业产业发展,肉羊生产作为畜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受到极大的关注,如何提高肉羊的生产效率是值得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而杂交改良是肉羊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杂交改良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亲本纯种繁殖群体,即 “杂种优势”。湖羊具有常年发情、多胎、耐粗饲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肉羊杂交的母本。杜泊羊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突出等特点,常被用来作为肉绵羊杂交的父本,发挥了自身的优良繁殖性能和肉用性能。我国引进杜泊羊主要目的是提高本地肉用绵羊的产肉性能,生产优质肥羔肉,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渐提升的消费需求,同时提高养殖者的比较效益,推动肉羊产业高效发展。孔令旋等发现杜泊羊与湖羊的杂交后代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肉用体形特征明显。甘肃河西绿洲地区引进杜泊公羊以杂交改良当地饲养的小尾寒羊,F1代羔羊2月龄断奶体重、屠宰率、胴体重和胴体净肉率均得到有效改善,说明以杜泊羊为父本杂交改良湖羊的效果明显。甘肃定西市湖羊养殖规模增长较快,杂交模式多样,本试验结合定西市肉羊产业发展需要,在舍饲条件下,以杜泊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旨在研究湖羊与杜湖杂交F1代(杜湖杂种)羔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为促进当地优质肥羔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遗传背景相同、生长状况良好和3月龄左右的湖羊公羔(22.67±2.59 kg)和杜湖公羔(24.42±2.49 kg)各30只,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

1.2 试验饲粮

试验基础饲粮参考我国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配制。饲料原料粉碎后,经充分搅拌混合,采用冷制粒工艺压制成颗粒饲料。制粒温度为70℃,直径为6 mm,长度为10~15 mm,自然风干。试验基础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基础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

1.3 饲养管理

本试验在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首阳经济循环园区进行,试验前对饲料槽、水槽及用具清洗消毒。试验动物采用群饲,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开始前,所有试验羊均注射口蹄疫、羊痘、羊三联四防、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及驱虫健胃。定期清理羊舍粪便并消毒,保持羊舍内外的卫生。

1.4 指标测定

分别在第0 d、20 d、40 d和60 d对羔羊称重,并统计采食量。育肥至60 d,随机抽取湖羊组和杜湖杂种组接近平均体重羔羊各10只屠宰,进行屠宰性能、肉品质、质构剖面分析指标等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的测定参照赵有璋的方法进行。质构剖面分析指标测定采用TVT-300XP型质构仪(波通瑞华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进行测定。

1.5 数据整理与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07整理后,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中的Independent-samplesTtest模块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设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生产性能的比较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生产性能的比较结果见表2。0~21、21~40 d、41~60 d和0~60 d杜湖杂种羔羊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湖羊羔羊(P<0.05),且各期内料重比分别较湖羊低0.63、0.31、0.91和0.59,但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各期内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生产性能的比较

2.2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屠宰性能的比较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屠宰性能的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湖羊经与杜泊羊杂交改良后,杜湖杂种羊的宰前活重比湖羊提高了10.48%,胴体重提高了8.01%,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提高了6.02%,眼肌面积提高了17.85%,GR值提高了19.61%,差异显著(P<0.05),背膘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屠宰性能的比较

2.3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肉品质的比较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肉品质的比较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湖羊肉的失水率显著高于杜湖杂种(P<0.05),而杜湖杂种羊肉的剪切力显著高于湖羊(P<0.05),湖羊肉肉色45 minL*和b*均显著高于杜湖(P<0.05),pH、熟肉率及其它肉色指标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肉品质的比较

2.4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质构指标的比较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质构指标的比较结果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湖羊肉的胶黏性、硬度、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杜湖杂种(P<0.05)。

表5 湖羊与杜湖杂种羔羊质构指标的比较

3 讨 论

3.1 湖羊与杜湖杂交羔羊生产性能的比较

湖羊具有早熟、四季发情、一年二胎、每胎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改良后产肉性能理想、耐高温高湿等优良性状,杜泊绵羊具备内在的强健性和非选择的食草性、增长速度快、产肉率高、羔羊生长迅速、断奶体重大等优点。徐小波等研究发现,在同等的饲养条件下,杜湖杂种羊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虽然杜湖杂种羊与湖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但是杜湖杂种羊3月龄和6月龄日增重分别比湖羊提高了57.00%,24.47%和37.37%,差异极显著。郭志明等研究发现,不同肉羊品种(特克赛尔、杜泊、无角陶赛特羊)与湖羊杂交F1代羔羊育肥性能相比较,其杂交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湖羊组。孔令旋等研究发现,杜湖F1和澳湖F1从初生至3月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是298.41 g和290.26 g, 分别比湖羊提高了14.96%和10.56%, 杂交优势明显。这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试验对饲喂相同日粮的湖羊羔羊和杜湖杂种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进行比较,发现杜湖杂种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湖羊,再次验证了杂交后代具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的优点。

3.2 湖羊与杜湖杂交羔羊屠宰性能的比较

屠宰性能是反映动物肉用生产的重要指标,本试验结果表明杜湖杂交羔羊胴体结构良好,由于胴体各分割部分和骨骼的绝对重量受胴体重量的影响,更容易看出杜泊杂交羔羊的真实产肉能力。杜湖杂交羔羊的杜湖杂交羔羊的宰前重和胴体重分别比湖羊羔羊提高了10.48%和8.01%,差异显著;屠宰率较湖羊羔羊提高了6.02%,杜泊杂交羔羊的GR值平均为1.83 cm,高出湖羊羔羊0.30 cm,说明杜湖杂交羊的胴体脂肪含量比湖羊的胴体脂肪含量高,从外观比较,特别是肌间脂肪,杜湖羔羊的含量明显高于湖羊羔羊,表明杂交羊肉质鲜嫩多汁,适口性好;眼肌面积的大小是衡量肉用羊胴体品质指标之一,也是胴体肌肉含量的标志,有报道表明,眼肌面积与产肉率呈强的正相关,眼肌面积越大,产肉量越高,反之,产肉量下降。该性状还与其胴体瘦肉量有较高的正遗传相关,眼肌面积平均值为18.29 cm2,比湖羊羔羊高2.77 cm2,差异显著。测定结果说明,杂交后代羔羊胴体中肌肉含量相对提高。徐科科等研究发现,杜寒F1代宰前体重相比河南小尾寒羊高3 kg,胴体重高2.8 kg,屠宰率高2.2%,净肉重高2.4 kg,净肉率高3.78%,差异显著。初汉平等研究发现,杜寒F1羔羊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小尾寒羊羔羊高出17.46%和19.93%;屠宰性能产肉力均优于小尾寒羊,适合用作肥羔生产。周卫东等研究发现,屠宰测定显示杜湖杂种羊组胴体重、净肉重、腰部和腿部肌肉厚、后腿重、腰肉重、腰肉比例、骨肉比和GR值等屠宰指标显著高于湖羊组,显示良好的肉用性能和杂交效果。这与本试验结果大致相同,但背膘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与遗传有关。

3.3 湖羊与杜湖杂交羔羊肉品质的比较

本次鉴定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肉色等物理性指标是反映羊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田瑛等研究发现,杜泊羊与蒙古羊杂交后改善了后代羊肉品质的色泽和嫩度,使后代羊肉嫩度好于亲本蒙古羊。李亚奎等研究发现,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的熟肉率和剪切力优于小尾寒羊羔羊,大理石纹明显,肉品质显著提高,杂交改良效果明显。本研究发现,湖羊肉的失水率和肉色45 minL*和b*高于杜湖羊肉,杜湖羊肉的剪切力高于湖羊羊肉,而失水率一定条件上证明了羊肉的保水性能,失水率越低,保水性能越强,肉质越柔嫩,所以杜泊羊和湖羊杂交能改善肉品质。而pH、熟肉率及其它肉色指标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与饲养管理和遗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湖羊与杜湖杂交羔羊质构指标的比较

质地特性如弹性、回复性、胶黏性、咀嚼性、内聚性和硬度等是食品极其重要的品质特性。林昌俊研究结果表明,6月龄杜湖杂交F1代羊与6月龄湖羊在臀股二头肌弹性和咀嚼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臀股二头肌硬度、黏附性、内聚性、胶黏性和回复性等质构品质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湖羊肉质构指标显著高于杜湖羊肉,与林昌俊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是否与测定部位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在相同饲粮和饲养条件下,杜湖杂种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均优于湖羊羔羊,适宜于在甘肃定西地区用于肥羔生产。

猜你喜欢

杂种湖羊胴体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湖羊“地位”及“后时代”应对策略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湖羊的养殖探究——以金昌湖羊养殖为例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玉米—大刍草杂种F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蓝塘猪与长白猪正反交F1代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
不同氮效率茄子基因型及其杂种F1的氮素吸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