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探索

2021-08-18王洪德

关键词:生态课堂物理教学信息技术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促使学校教学环境、教学理念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微课程、生态课堂与此同时也在悄然兴起。故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信息化生态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87

物理是初中课程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在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人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物理也是一门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往往是被认为最难学的学科。因物理难学而放弃了選择理科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择业带来了严重影响。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这就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探究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物理生态课堂的构建。

一、物理生态化课堂构建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伴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学校的育人环境、教学理念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生态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途径。因此,根据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师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构建高效的物理生态化课堂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大。

二、物理生态化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的奠基石。在生态化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要保证所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要在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需求下,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情,不断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好的为物理教学服务。第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要密切服务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要有助于理论教学,还要有助于实验教学。第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要有度,要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运用,绝不能因此过分夸大其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生态课堂变为“电灌”课堂。

三、物理生态化课堂的构建流程

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精”“细”“实”“优”,既要精备教材,又要细备学生。讲课时有的放矢,精讲精练,实施分层教学。

1.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构建物理生态化课堂时,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合理的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导学环节的设计

在构建物理生态化课堂的过程中,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展开。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它具有较强的交互性、集成性、实时性、多样性、直观性。因此,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不同的导入模式,不仅能够让课堂氛围显得更活跃、更生动,也能更好的从不同角度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教学情景的创建。例如,在区教学能手比赛中,就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方式,考查了教师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由于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又采用不同的导课手段,教师教学设计的好,多媒体辅助运用的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高,学生的参与度就高,课堂学习气氛就好,学生知识掌握的就好。特别是区教研员聂琳霞老师的示范课,她与其他教师的课件相同,只是在新课导入时采用了不同时间节点的素材和媒体内容,课堂效果就截然不同,当时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这节示范课,在2020年全国“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教育部级优课。由此可见,灵活采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课堂导入,创设情境,对课堂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构建物理生态化课堂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都非常重要,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各个教学环节借助什么手段作为教学辅助,要根据所教内容灵活使用。例如,在讲《惯性、惯性现象》这节课时笔者就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并按其认真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①观察生活,建立概念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概念来源于生活事例和实验事实,只有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基于这种认识,在课堂上,笔者首先播放日常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引导学生做与之相关的惯性球实验和抽纸条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当突然抽去物体底下的纸条或纸板时,上面的物体能保持静止不动,这个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既然这样,那么运动的物体又会如何呢?笔者又和学生做了小车实验:把小球放到小车上,让小球和小车一起运动,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小球继续向前滚动,这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继续运动的性质。通过组织学生做课堂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初步建立起惯性的概念。

②虚拟想象,强化概念

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虚拟制作了一个与现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情境,制作成影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并由此推论出一系列荒谬的结论,用荒谬的反面事例启迪学生对正面事实的认识。据此理论,假如客观世界中的物体没有惯性,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想象与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从反面认清了真实的客观世界。从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真理的认识,强化了惯性的概念。

③巧设譬喻,深化概念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有惯性。教学中,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但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惯性是否会消失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给学生举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偷懒的习性,但并非每时每刻都在偷懒。即使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偷懒的习性一直存在,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同理,物体的惯性也是如此,深化了惯性的概念。

④对比辨析,理解概念

比较法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它不仅用于物理教学,也经常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通过把既有区别和联系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在讲惯性和惯性定律时,笔者以列表的方式总结了他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很容易的就把惯性和惯性定律的联系和区别找出来,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⑤应用验证,巩固概念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概念,这仅仅是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而学习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完成第二次飞跃。应用惯性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例子有很多。笔者通过播放自己制作的《生活中的惯性》和《系好生命的保护绳》等小视频,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感悟到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利与弊。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加深学生对惯性知识的透彻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水到渠成的将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⑥课堂小结,板书定论

板书是课堂的魂,是课堂内容的缩影,精炼的板书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架构,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总结概念。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是不相矛盾的。

(3)教学辅助的设计

在构建物理生态化课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辅助设计

①板书设计

教学离不开板书,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精彩的板书,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的讲解和阐述教学內容和知识架构,有助于学生及时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因此,在板书设计时,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精准设计板书。

②课件设计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教学环境的智能化,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合理的设计与使用课件,一是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课堂实效,增加知识传授密度。二是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有些物理实验可视度小,很难让全体同学观察清楚。有些实验危险度大,还有些实验稍纵即逝,这就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演示效果。如果用物理实验魔盒和仿真实验所取代,就能在短时间内按照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多次、重复、无损、高清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演示效果和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4)设计好随堂反馈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随堂检测、及时反馈成为可能,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学生所做的练习,可以通过高拍仪或同屏传输,及时的展示在师生面前,便于师生比较更正。

(5)精心设计导学案和分层作业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微课与导学案相结合的方式,及时预习所学内容,能够快速了解所学知识的架构。对有疑问的知识点,做出标记,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加以解决,对没有疑问的知识点,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是笔者在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物理生态化课堂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可利用微课和反转课堂等技术手段,解决疑难问题,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时效性。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加知识传授密度,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淑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59+161.

[2]郏宣连.初中物理"惯性,惯性现象"的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29(5):16-18.

作者简介:王洪德(1964.05-),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探究。

(作者单位:临淄区雪宫中学,山东 淄博 255400)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物理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