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8-18王勤尊

关键词:寄宿制农村初中实践研究

王勤尊

摘要:针对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存在的问题,本校充分利用总校地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分校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养成了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提升了分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37

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本校被确立为白银市十中(以下简称总校)分校,实施全员寄宿制度。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镇内两所小学和周边乡镇学校,也有因为一体化办学吸引到乡下读书的城区学生。学校建有教学楼、公寓楼、餐厅、图书馆等一切设施,学生统一住宿,统一就餐。学生周一至周五都在校学习生活,而很多学生养成的习惯不好,特别是一些刚入校的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更很差。因此,在充分利用总校地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调查,梳理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问题

1.学习意识淡漠,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名师、优等生流入城区学校,农村教育质量显著下滑,许多农村的学生学习意识淡漠,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上课听讲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思考,课上沉默寡言;作业字迹潦草,不能按时完成。有的学生写检查、保证书,往往叙述不清,语言不顺,格式不对;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考白卷的同学也有,数学考个位数也有很多。教师跟踪帮扶,寻找机会采用各种教育方法,多次与他们谈心交流,启发其努力学习,但收效甚微。

2.举止不文明,没有良好的集体用餐习惯

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教育影响,喜欢说粗话、脏话、大声喊叫、打闹追逐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但男生居多,而且女生也很多,有些女孩子外表看来文静乖顺,说起脏话来却令人吃惊。本校实行寄宿制,采用集体就餐制度,学生缺乏良好的用餐习惯。中午下课,学生一窝蜂冲出教室,跑进餐厅,围在窗口,争着打饭;

有的学生没有文明就餐习惯,三个一堆,四个一组,挤在餐桌前吃饭;有的学生吃饭期间,大声喧哗、喊叫,秩序很乱;有些学生缺乏节约意识,将没吃完的馒头、剩菜、牛奶随手倒入收纳桶,扬长而去;有的学生不懂得每天吃一个水果的重要性,经常将苹果扔在垃圾桶内。

3.自理能力弱化,没有独立地生活习惯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除了周末,平时都在学校学习生活,良好住宿习惯对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住进学生公寓,没有独立生活习惯,缺乏自理能力。按照学校要求,晚上十点钟下自习后,整理内务20分钟后就要熄灯就寝。但是很多学生不洗脚、不刷牙,在楼道内走来走去,乱串寝室;熄灯后还是吵闹不止,严重影响他人休息。有的学生不会洗衣服、洗床单、叠床铺等;有的学生晚上违规在宿舍吃麻辣条、自嗨锅,影响身体健康;有的女生进入青春期,初潮来临,也不知如何应对;有的宿舍成员,生活习惯不同,经常发生争吵。

二、深入分析,探究寄宿制初中农村学生养成教育问题成因

1.农村学生家庭人员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现代农村,许多文化水平高的家长都将孩子转到城区读书了,乡村留下的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许多年轻的父母,大多只具备初中学历,根本不了解现代教育理念,再加上他们常年劳动,也没有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等,也无法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品德教育。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经常抱怨自己缺乏文化知识,却不能科学的管教孩子,对孩子出现的厌学、沉迷网络等问题又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让孩子自由成长,这无疑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难题。

2.农村学生父母与学生相聚时间较少

当今农村,特别是本镇这样的偏远乡镇,土地价值还没被完全开发出来,一亩麦田一年只能收500多斤粮食,现在农民都不种小麦,只种玉米,种植程序简单,劳动量不大,因此農民都出门打工挣钱,即使在饭店打零工,一个月的工资也比自己种地的回报高。大部分农民出门打工挣钱,导致农村学生与父母相聚时间较少,父母与孩子隔阂现象时有发生。家长常把孩子留在家里由其父母照顾,老人只是让孩子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睡好觉,根本谈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溺爱孩子的现象经常发生。家长长期在外,对孩子的管理鞭长莫及,只能通过电话、视频与孩子交流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很多孩子对父母经常撒谎,对老人则连哄带蒙,周末作业根本不能按时完成。

3.很多农村学生是特殊家庭学生

自从我区实施名校办分校工程以来,分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全镇每年还有几十名学生转走,剩余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对孩子放任自流,导致学生学习习惯不好。2017届本校七年级只招收了17名学生,各科成绩平均只有二三十分,学生几乎都听不懂数学课。班主任通过调查,发现其中有8名学生是特殊家庭学生,有的学生在家里甚至连吃饭都很难保障,更不要说在家学习了。

4.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不高

以前本镇七个自然村都有一所小学,学生就近上学,教学质量较高。后来实行撤校并校,将全镇小学合并成两所小学,学生全部走读。教育局配备了两辆校车,负责学生接送,小学生早上八点多上课,下午四点多放学。学生安全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有的学校领导不能恰当地处理学生安全与教学的关系,致使教学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所有学生必须按时放学,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了减负,有的学校甚至一度取消期中期末考试。很多优秀教师也被抽调进城区教学,小学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很多学生导致教育不好。

三、针对问题,实施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对策

1.激发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新生入学,学校选定名师,对所有新生开展为期三天的学习方法讲座;在班内定期开展学习方法主题班会,邀请学长或本班学习标兵和学习进步奖获得者介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汲取他人经验,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各科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特点,经常指导学生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制定班级早读要求,确定背诵任务,及时检查反馈;成立班级互助组,让优等生给组员讲解习题,辅导作业; 实行值周班长制度,让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促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2.制度引导,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

根据学生用餐出现的问题,配合疫情防治,学校住宿办制定文明用餐养成教育制度,并付诸实施。划定班级学生出楼通道,避免拥挤;学生到操场后,按照班级次序,有序进入餐厅,排队打饭用餐;学生在餐厅内和餐厅外排队等候时,可以拿出随手携带的复习资料,利用碎片化时间背诵学习;给每个餐桌贴上学生姓名,要求学生对号入座,方向一致;实施光盘行动,按量供应,要求学生宁可少要,也不多要食物,杜绝浪费;用餐期间,要求说话轻细,不准胡乱走动。用餐后,实行学生自洗制度。开学伊始,按周安排班级洗碗,每班安排两名学生轮流执勤,引导学生将剩菜剩饭倒入指定垃圾桶,将餐具放入餐具收纳箱,推到洗碗处,由其他学生系上围裙洗刷完毕,再送入消毒柜消毒。很多学生在家里没有做过家务,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都学会了收拾清洗餐具,这样不但减轻后厨负担,学生也养成了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3.经常指导,教育学生养成规范住宿习惯

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校从生活教师管理职责、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及其量化考核细则,从学生一进入学生公寓就开始规范他们的行为。如一进门厅必须从鞋架取下拖鞋穿上才能进入宿舍;晚自习后,直接进入寝室,洗脚、刷牙,将洗漱用品摆放在指定位置,然后准备就寝。生活教师经常指导学生叠被子、扫地、洗衣服、洗床单等,将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生活用品整摆放得整整齐齐,创建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不许学生在寝室吃垃圾食品;做到按时开窗通风,消毒杀菌;早上六点四十分按时起床,洗漱用餐后,由生活教师监督在操场或者教室内背诵学习;中午一点钟关闭楼门,学生全部睡午觉;一点五十起床上课。对于女生,生活教师还经常关注她们的身体状况,开展青春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注意经期卫生,学会保护身体。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生活教师每周定期抽查学生宿舍,综合考评,周一升旗时对文明宿舍给予表彰奖励。学校对学生宿舍行为的检查指导,做到了精细有效,有力促进学生良好住宿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适应学校住宿生活。

4.家校合作,解决学生养成教育的根本问题

开展家校合作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根据总校的家校合作模式,分校也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培训;通过班级家长会,教师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虚心接受家长意见,时常与家长、学生对话谈心,相互传授教育经验和耐心辅导经验。有的家长在外打工,孩子由他们的父母亲照看,经常会出现溺爱或疏漏情况,教师要随时提醒家长纠正溺爱教育,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对家长疏于管教的孩子,教師要高度关注、认真呵护,帮助学生主动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建立班级微信群,抓住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两次家长会的机遇,分发家长教育手册,集中培训家长,提高家长育儿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养成教育问题。

四、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养成教育效果

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存在的问题,本校充分利用总校的制度资源、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制定了一系列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经过三年多的养成教育实践,促使学生形成了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分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养成教育效果。现在,当你走进分校的大门,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学生见到教师和总校检查工作的领导,都会鞠躬问好;学生进餐秩序井然,没有拥挤和吵闹现象;公寓内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学生入室即静,按时作息;教学楼内,地面整洁,上下楼梯再无打闹现象;教室内学生听课认真,积极发言。当然,学生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反复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莫亮,许巍.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5(33).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甘肃 白银 730910)

猜你喜欢

寄宿制农村初中实践研究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