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1-08-18王佳

关键词:初中阶段培养措施阅读能力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教育大环境中,我国初中教育事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升级更新,也给整个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应当充分重视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保障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33

一、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语文成绩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點教学科目,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重视这一门学科。而阅读学习又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理想的分数。不仅如此,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而其阅读部分的分值也非常的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题目,实现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显著提升。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重视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增强。当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的时候,他们对于文字信息会更加的敏感,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文字信息,还能够迅速地从中提炼出最关键的内容,从而实现对信息的提炼、分析和整合,充分消化外界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而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其他科目的信息或题目时,也能迅速地对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其学习和解题的效率也会大大增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有助于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刻板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不断探索自身个性的时期,他们更愿意在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彰显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一特点在学习上也有表现,学生不同的个性会促使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再加上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大锅饭”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而很多语文老师却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而仍然选择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导致整个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阅读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这种同质化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当前初中阶段的教学,语文任课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2.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支持和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只有实现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加积极的表现,进而促使其能够在学习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然而,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语文教师无法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只能坚持灌输式的教学法,向学生单方面地输出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实现对其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而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过于枯燥的学习过程却很容易消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丧失对阅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引发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缺乏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所以很容易掉入到“技能培训”的陷阱当中,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使得学生长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其阅读能力也很难真正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分析阅读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很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往往都是采取讲解的方式,为学生剖析文章的结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加以记忆。而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严重地忽视了,由于缺乏思考和推理的过程,导致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并不深刻,他们所有信息的获取都是来源于教师的讲解,所以也只能够对教师梳理出来的知识要点进行死记硬背。这种生硬、刻板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显然是没有多大助益的。

三、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1.进行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不同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对阅读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能力能够得到针对性地培养。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首先,对于学习基础较差、阅读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巧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引导这部分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得朗诵和阅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并引导他们找出表现秦王和唐雎性格特点的句子,以此教会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提升理解能力、培养综合阅读素养才是最关键的。因此,语文教师就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抓住文章核心思想,完成对文章内涵的深度理解,以此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当中,从而保障其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而要想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教师就不能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不断调整阅读教学模式,确保阅读教学过程能够更具有吸引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源源不断地引入丰富的阅读素材,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以此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语文教师的旁征博引下,学生不仅会接触到更多丰富的语文知识,有效地拓宽自己的眼界,同时还能够感受阅读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实现对自身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阅读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存在,在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以此增添阅读教学的生活感,促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其能够逐渐认识到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对其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提升。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语文教师就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对阅读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分析和理解,以此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强化,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抛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主阅读,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使其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文章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当然,在给予学生更加宽松的阅读学习空间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发挥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合理有效的,从而保障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真正起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作用。例如,在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把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尝试用运用思维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以此强化他们的理解能力,实现对其综合阅读素养的培养。而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在阅读方法和阅读方向上给予他们更加积极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一些点拨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加高效地开展阅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4.设计阅读情境

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常见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语言类的学科而言,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沉浸到知识学习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教学知识的充分吸收。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也可以通過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对生动教学情境的打造,从而确保阅读教学的氛围能够更加生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热情,实现对学生阅读进程的有效推动。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打造阅读情境进行阅读教学。首先,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把握。之后,教师再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阅读文章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欣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朗读表演中实现对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之后,语文教师再展示出与课文所描述的景色相似的图片,以此打造一个更加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能够对济南冬天景色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最后,语文教师再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考,从而实现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以此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如,“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有什么样的新的体会?”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会重新对阅读文章进行梳理,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其内容加以提炼和分析,最终总结出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实现对自身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阅读状况看来,要想真正实现对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还需假以时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应当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阅读,从而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保障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能够稳步上升。

参考文献:

[1]任雪.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J].语文教研,2019,1(3):69.

[2]刘礼臖.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生课堂,2017,5(14):57.

作者简介:王佳,1979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陇西,本科学历,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甘肃 定西 743000)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培养措施阅读能力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