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弹性髓内钉置入固定成人肱骨干骨折
2021-08-18孙卫强徐立民李琳琳
孙卫强,孙 滨,刘 波,徐立民,李琳琳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四肢创伤科,山东威海 264400)
肱骨干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31%~3%[1],占肱骨骨折的13%~20%[2]。多由车祸伤、高处摔伤、掰手腕扭伤等暴力所致,非手术治疗曾被认为是治疗的金标准[3]。但随着外科技术及固定材料的进步,手术治疗成为主流趋势,固定材料有接骨板、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及弹性髓内钉等,其疗效不尽相同,近年来,在CO 理念的指导下,临床更注重微创及生物学的固定方式,弹性髓内钉因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及较低的弹性模量备受关注,但对其应用及研究多局限于儿童四肢干部骨折,而对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研究应用几乎空白,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进针点、进针角度、髓内钉构型,而对于进针角度的精准控制方法、进针点的位置及进针顺序、髓内钉的直径选择尚无系统研究,作者应用精准入路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60 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手术技术
1.1 术前准备
术前行X 线片及CT 平扫、MPR 及3D 重建检查,明确骨折线走形及骨块空间布局,便于术中精确高效复位骨折端,详尽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及术后康复计划,必须达到患者完全理解及百分之百执行。
于影像软件上测量髓腔最窄处的直径,选定2 枚直径总和小于该处2~4 mm 的弹性髓内钉。患肢置于屈肘标准侧位,沿肱骨外髁嵴画一条肱骨轴线A,标记肱骨外髁最高点为a,a 点近端4 cm 为b 点,a 点近端1 cm 向后0.5 cm 为c 点,以b 点为顶点画一条与A 成30°角的直线B。见图1a。
1.2 麻醉与体位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台,患肢保持肩外展90°、屈肘90°标准侧位置于辅助手术台上。
1.3 手术操作
以直径3 mm 的克氏针于b 点经皮刺入至骨质,保持克氏针在矢状面与A 线呈30°夹角,并以b 点为中心向后水平旋转尾部使克氏针垂直投影与B 线重叠(图1a),安装手术钻,克氏针钻孔后,以开孔器扩大外侧皮质孔道约2 mm(图1b),将较粗弹性髓内钉于相应孔道顺势插入,保持髓内钉的尖端弯头凸侧对向髓腔内壁,安装打拔器以锤小幅度高频率敲击,直至髓内钉尖端插入至骨折线稍远端,术者通过拔伸牵引、端挤提按、回旋捺正等正骨手法纠正骨折端的短缩、成角、侧方、旋转移位,维持复位状态,助手将髓内钉钉头打至肱骨头软骨下方2 mm 处,透视正侧位,位置及固定满意后,继续保持肩外展90°屈肘90°标准侧位,术者手法稳定骨折端,助手于c点钻孔,保持克氏针与冠状位、矢状位成角均为20°~25°,钻孔后,以开孔器稍扩大孔道(图1c),同法打入另外一根髓内钉通过骨折端,至外科颈下方1 cm 时旋转髓内钉,使其尖端与第1 根髓内钉弯头方向相反,继续进针直达肱骨头软骨下方2 mm 处(图1d),将髓内钉尾端剪短折弯留于皮外,折弯处与皮肤相距0.5 cm,与髓内钉尾端相距1 cm。
图1 精准入路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 1a: 以3 mm 的克氏针于近端进针点(b 点)肱骨嵴皮质骨钻孔,使其与冠状面矢状面各成角30° 1b: 克氏针钻孔后,以开孔器扩大外侧皮质孔道约2 mm 1c: 置入第1 枚弹性髓内钉,以3 mm的克氏针于远端进针点(c 点)髁部松质骨钻孔后以开孔器扩大外侧皮质孔道约2 mm,角度较前一枚髓内钉要小(20°~25°) 1d: 将弹性钉头端置入于肱骨头软骨下方2 mm 处,保持两枚弹性钉尾部八字张开,弹性钉于髓腔内形成多维布局
1.4 术后处理
术后无需应用抗生素,A 型骨折仅以上肢吊带悬吊,B 型不稳定骨折可以胸壁固定带或石膏托及上肢吊带固定,术后即可进行手、腕、肘关节的功能锻炼,3 周后可被动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但避免上臂旋转功能锻炼,6 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旋转功能锻炼及其它方向主动功能锻炼,在愈合过程中可于肘部向近端行纵向的叩击练习,当骨折端骨痂生长满意,大约术后8 周可完全去除上肢吊带,进行肩关节全范围主动功能锻炼,10~12 周开始力量训练。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住院治疗的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60 例,男34例,女26 例;年龄19~94 岁,平均(47.55±2.71)岁。均为闭合性损伤。AO 分型:A 型36 例,B 型24 例。其中A1 简单螺旋形11 例,A2 简单斜形13例,A3 简单横形12 例;B1 螺旋楔形10 例,B2 折弯楔形8 例,B3 粉碎楔形6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 d, 平均(3.18±0.15)d。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2.2 初步结果
6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针道感染、激惹、松动等情况的发生。患者术中出血量0~10 ml,平均(3.63±1.14)ml,手术时间15~25 min,平均(19.45±2.33)min,骨折均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8~16 周,平均(10.30±1.43)周,影像骨性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22±0.22)周。12 周时,依据肩关节Neer 评分:优58 例,良2 例,优良率100%;而依据肘关节Mayo 评分:优60 例,优良率100%。典型病例见图2。
3 讨 论
弹性髓内钉最早用于儿童长骨干部骨折[4],Khuntia[5]认为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儿童长骨骨折的一种安全微创的技术,Oberc[6]认为弹性髓内钉是近年来治疗长骨骨折的首选。黄海彬[7]取肱骨外上髁下、后各0.5 cm 进针,与肱骨长轴成15°角,建议选择3.0~3.5 mm 髓内钉。魏志勇[8]以内外髁0.5~1 cm为进钉点,行1~1.5 cm 皮肤切口,董展等[9]取外侧髁上方相隔1~1.5 cm 穿针,与肱骨纵轴成45°方向进入,并预弯髓内钉,林龙等[10]于肱骨外髁上方约1.5 cm 处作一长约3 cm 切口,并于肱骨纵轴呈约45°进针,另一枚髓内钉于上一进钉点的近侧1 cm、前侧1 cm 进针,所选髓内钉的直径应为髓腔最狭窄部直径的40%,预弯弧度为髓腔直径的3 倍。Altay等[11]认为,辅助小切口复位与闭合复位结果相当。
治疗体会:(1)术前计划:术前标记点线,保证了手术的精准操作,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2)体位:患肢保持肩外展90°屈肘90°标准侧位,仅需1 人轻柔复位即可,无需切开辅助复位,手术视野操作灵活顺畅;(3)进针点及角度:近端进针点位于肱骨嵴皮质骨,与冠状面矢状面各成角30°,此处骨质坚硬,髓内钉于骨道内可形成稳定的把持力,30°的成角可保证髓内钉于髓腔内壁柔性通过,无需预弯,保持了髓内钉的最佳韧性及刚度,远端进针点位于髁部松质骨,角度较前一进针点要小,既可防止与第一枚髓内钉缠绕对抗,保证其顺畅通过髓腔,又可与第一枚髓内钉在髓腔内形成多维布局,增强固定的稳定性,而且该进针点仅位于皮下,避开了旋后伸肌腱的起点,无需切口,闭合穿针,避免了对组织的损伤及激惹;(4)直径的选择:第一枚髓内钉选用相对第二枚较粗的直径,多数为3.5 mm,该髓内钉固定后骨折端的复位状态及稳定性极好,第二枚髓内钉的置入进一步增强了骨折端的稳定性;(5)髓内钉尖端位置:置入于肱骨头软骨下方2 mm 处,该处为软骨下骨,骨质较硬,同时两枚弹性钉尾部八字张开,可提供最佳的把持力。
综上,精准入路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时短、复位简单、固定稳定、愈合快、无并发症、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缺少对照研究,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