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干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1-08-18安娇娜
安娇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根治困难的特点,患者通气功能进行性下降,容易导致呼吸衰竭,致死率和致残率高[1,2]。资料显示,在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3,4]。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43±8.78)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10.53±2.99)年。观察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7.97±8.22)岁;病程6~17年,平均病程(11.17±2.96)年。2组性别比、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5];②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肺栓塞、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
1.3 护理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采用宣传册、多媒体等方式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诱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转归及预后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依从性;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并根据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给予针对性疏导和缓解,使患者消除孤独感和焦虑、抑郁情绪;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物;④并发症护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无法自主翻身,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防止出现压疮;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可采用拍背、雾化、吸痰等措施清除痰液,避免呼吸道感染;⑤睡眠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规范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对于疼痛剧烈者可给予镇痛药物帮助其入睡。
1.4 观察指标
1.4.1 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EFV1)。
1.4.2 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
1.4.3 负性情绪: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
1.4.4 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包括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7方面内容,评分均为0~3分,满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5 生活质量:采用SGRQ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包括3个维度、50个条目,评分均为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6 依从性:总依从率=(依从性高+依从性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7 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护理效果比较 n=30,例(%)
2.2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组干预前FVC、EF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FVC、EFV1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 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血气指标比较 2组干预前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PaO2、SaO2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aCO2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 组血气指标比较
2.4 2组负性情绪比较 2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 组负性情绪比较 n=30,分,
2.5 2组睡眠质量比较 2组干预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PSQ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见表5。
表5 2 组睡眠质量比较 n=30,分,
2.6 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见表6。
表6 2 组生活质量比较 n=30,分,
2.7 2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 组依从性比较 n=30,例(%)
2.8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23(76.67%)]与对照组[28(93.33%)]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30,例(%)
3 讨论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通气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重,COP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诱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通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造成患者死亡[7,8]。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缓解患者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9]。
系统性护理干预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实施护理措施,较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护理质量[10,11]。本研究对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总依从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提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此外,2组干预前FVC、EFV1、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FVC、EFV1、PaO2、SaO2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aCO2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可见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疾病长期困扰,加之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对疾病认识程度不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12]。本研究结果可知,2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提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原因在于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患者心理状况变化,采取全面性、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重建其对治疗的积极性。另外,随着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其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逐渐加重,患者入睡困难且睡眠质量不佳[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PSQ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说明系统性护理干预通过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睡眠护理,提高了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通过本研究我们还发现,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可见系统性护理干预通过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睡眠护理等措施改善了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肺功能、血气指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缓解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