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下的中学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研究

2021-08-17张晓燕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学音乐积极情绪教育活动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能够充分满足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对提升学生音乐水平及音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来开展相应的音乐教育活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多样化发展。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下开展中学音乐教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音乐;教育活动;积极情绪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0-0008-02

引  言

多元智能理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被广泛接纳的一种国际教育新理念,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提出。加德纳博士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至少存在七项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等。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能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形成,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对多元智能理论引起重视,要将其融入音乐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下,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受传统应试教学理论的影响,中学音乐教学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不断降低,音乐创造能力及积极情绪的培养受到阻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明确了学生形成音乐思维的重要意义。因此,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并以此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充分体现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1]。

(二)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高效的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中学音乐教学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对学生积极情绪的激发及心理调节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仅会感受到学业带来的压力,还会感受到来自家庭、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下开展中学音乐教育活动,教师应更好地引导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下,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方式

(一)情绪的激发方式

1.行为式激发

所谓行为式激发,主要是指加强学生自身感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回忆,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回忆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情绪。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引导及自身的感悟,会浮现出各式各样的面部表情,如开心、激动、喜悦等,这些面部表情的产生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2.刺激式激发

所谓刺激式激发,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边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内容,一边为学生展示教学图片或教学视频,通过双重刺激来传达音乐中的真实情感,使学生与音乐内容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内涵。积极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二)音乐激发情绪的机制

1.音乐情绪的协同化

音乐情绪的协同化,也称为“音乐共情”,是引导学生将音乐情感转化为自身真实体验的一种教学过程。其主要由动作模仿、肌肉运动来进行身体上的反馈,从而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2.多重机制模型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对学生情绪的激发,既体现在学生情感及肢体动作方面,也存在如节奏同步、评价性反射、情绪感染、情境回忆、音乐期待、视觉想象等独立的机制组合上,在这种多重机制的组合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多样情绪。

三、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活动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氛围较为严肃、压抑,导致音乐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针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来创新教学方法,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例如,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曲坛音韵”结合“数字舞蹈”和中国古典身韵中的“呼吸”“提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学习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苏州评弹的艺术特点,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而使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兴趣,弘扬民族音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单元“乐鸣江河”第一节“感受与欣赏”的第一课时,通过欣赏学习,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劳动号子的实用性和表现性的双重作用,即鼓舞、调节精神,组织和指挥劳动的实用价值和艺术表现价值。随着川江船夫号子的旋律、力度、速度不断变化,八首号子形成。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船夫不畏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音乐能够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教师可以给出答案:音乐源于生活,音乐中充满了生活中的情感、故事及色彩。因此,针对音乐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内容和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例如,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聆听和鉴赏,能够大致分辨各地、各民族的民歌,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并能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看法。如此,学生便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内容,形成音乐思维,从而促进自身多元化发展。

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二节“大众音乐”的第二课时通过介绍通俗音乐这一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乐形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的课堂反馈也比较积极。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通俗音乐、大众音乐。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在生活中也能产生积极、健康的情绪。

结  语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在新时期,中学音乐教师需要重视该教育理论的重要性,通过多元智能理论最大限度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后续音乐学习和情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晓玲.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5):19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下的中学音乐教育活动诱发积极情绪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KXB19-66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张晓燕(1976.3-),女,福建厦门人, 高级教师,曾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厦门市师德业绩突出奖,获“内地新疆班优秀教师”、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市“课改先进个人”等称号。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积极情绪教育活动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