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讨

2021-08-17陈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完善措施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陈琳

摘要: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包含着人们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这一精神在华夏儿女心中代代相传。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教学方式缺乏新意、教育载体运用不强、传统文化认同感降低等现象。这一系列问题给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难度。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根据现实问题,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角度出发寻求教育对策,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教育任务中的重要一环。

1爱国主义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列宁认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如今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因此,对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而言,教育的关键是让大学生明晰爱国主义的本质,从而担当时代赋予重任。

1.1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生的真谛不是一味地成就自我,而是在履行家庭和社会相应的责任之后,提升自我高度。大学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认识到个人对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其次,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有着促进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人们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不管是在工作学习中还是日后的生活中都是必须具备的,这能够使他们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间利益发生冲撞时,拥有以大局为重的意识。

1.2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需要

中国自古以来流传“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的古训,强调了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之后,“立德树人”成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立德”在教育任务中占据重要地位,这越发体现了想要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就需要注重“德育”的培养。“德育”的落实重在“立”,这就愈发需要高校动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促进大学生对社会是非观念的认知,从而推进“立德”在日常教学中的贯彻。

1.3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21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大国竞争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除了在世界的舞台上注重展示自身过硬的科技实力以外,越发意识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是在于“硬实力”的比较,更是“软实力”的较量。强化爱国的意识形态来壮大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新时期所赋予的任务。新一代的大学生见证了祖国的逐步昌盛,对祖国的情感也是不言而喻的。高校教师应积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积淀。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师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披上时代新衣,将中华文化通過相互交流与借鉴实现创造性地转化来达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结合起来,寻求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从而鼓励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自发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壮大国家“软实力”,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4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让广大的青年大学生站位高远,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全力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这样更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对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并有利于爱国统一战线在年轻一代中更加稳固的建立。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伟大的民族精神体既彰显在一个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和道德模范事例中,又体现在一个个村头巷尾的怀揣爱国心的平民百姓身上。爱国主义教育则提供了宣传平台,实现大学生在事迹学习中不断增强对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全力维护国家统一、主权独立,坚决反对分裂主义的决心,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万众一心、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2当下高校爱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以来就是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再次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值得肯定的是,在全国各大高校的配合下,爱国主义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仅仅依靠校内的理论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与校外的实践课堂相结合。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各个专业课中要实现“全面”“深入”“长久”的贯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设计的同时,把教学重心转移到革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优化教育资源中来。

2.1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不足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各地高校也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并大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其他课程也具备着符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但是这些元素并没有在各个学科教师的课程设计中充分运用。就目前看来,大部分的高校任课老师在授课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依旧刻板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教授,忽略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日常的学科教学当中;又或是不能精确找到专业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触点”,产生了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现象。

猜你喜欢

完善措施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谈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