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教学渗透浓浓语文味

2021-08-17陈琴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父爱语境词语

陈琴

所谓语文味,并非是指语用内容的渗透,情感、文化的渗透也是不可或缺的,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追求。语文学科教学离不开“‘识、书、读、记、说、写、法、习八字经”,教师唯有建立大语文意识,全面贯彻学科教学方针,才能确保学科教学的健康推进,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一、强化字词识记,培养学生语知意识

字词学习需要接轨文本语境,这是最为朴素的教学认知。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有对接和渗透意识,宁词学习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有融合操作,让学生对接文本语境理解词语应用意义,以培养学生语用意识。在人文教学方面,教师需要结合词语教学本身展开延伸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人文要素的探索之中。词语不是孤立的语言单位,放置到语境之中,便带上一定的“温度”,从情感鉴赏角度展开解析,能够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字词识记教学环节启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相关词语进行文本还原定位处理,让学生先整体展开梳理性阅读,理顺文本基本意思,定位理解特定语境的典型字词的意思,这样建立起来的词语认知带有文本语境意味。词语学习兼顾了语用和人文两个方面,自然有浓重的语文味道,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如教学《搭石》,这篇课文涉及的典型字词有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具体学习时,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矫正读音,然后进行梳理性阅读,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推出关键词的学习任务:懒惰、间隔、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都具有典型表达意义,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具体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学生开始接轨语境展开词语解读,很快就有个性见解产生。如“懒惰”,原本意思很清楚,就是不勤快、很懒散,这里是指秋凉前没有摆放好搭石的地方的人,便会被他人指责,这是最为朴素的思想体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接语境展开意思推断,从本义和语境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兼顾了语用和人文两个方向展开具体操作,给词语教学注入豐富内涵。教与学达成更多契合,让词语教学充满丰富内涵。宁词识记融入更多内容,体现学科教学的丰富性。语知基础包含太多内容,宁词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围绕语知训练角度展开指导和组织,让学生顺利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二、关注情感诵读,培养学生丰富语感

诵读是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面对文本诵读学习时,往往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缺陷,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情感诵读实际做出应对。情感赋予不是“做戏”,不能对接作者情感维度,采用“无病呻吟”的方式展开诵读操作,都将是无效的训练,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学习和感知。首先是语感的培养,这是情感诵读的重要目标追求。反复诵读经典文段,能够自然培养语感基础。在情感解读方向,教师作出示范操作,让学生进行仿读训练,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契机。

学生情感诵读基础存在较大差距,这是最为现实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情感诵读时,需要有语感培养主观意识,让学生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形成语感,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兼顾处理,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追求。如《太阳》,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了一些自然知识,对说明文体也有一定认识,在诵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气展开操作,读出说明文的确切性、逻辑性,让学生获得更多认知启迪。学生诵读说明文时,因为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诵读情感把握出现一些认知偏差,教师从语言特点本身展开研读,给学生提供更多技法选择,让学生自行进入到诵读操作环节,以体现情感的本质追求。

诵读文本需要方法支持,也需要情感赋予,教师对特定文体展开对应指导,给学生带来丰富学习体验。诵读经典文段时,能够自然而然形成丰富语感认知,对接文本内容,能够形成情感教育,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情感诵读不仅追求情感认知,还肩负语感培养责任,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三、增加鉴赏对话,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语言鉴赏是阅读学习的核心任务,教师在学法传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能够让学生在语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一些启示。教师为学生做出必要的提示,要求学生从宁词、句式、结构、主旨、情感、色彩等角度进行思考,能够找到更多鉴赏的切入点。在鉴赏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核心,与作者形成深刻对话,也能够产生丰富情感教育成果,与作者达成更多情感共鸣,能够顺利抵达鉴赏核心。

学生语用鉴赏常常局限在修辞方法运用这个圈子之中,离开修辞便找不到鉴赏的方向,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识,多给学生提供一些鉴赏的角度选择,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入到鉴赏环节,在不断思考探究中形成语知和情感认知。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教师先与学生做梳理性阅读,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后,教师为学生推出鉴赏任务:阅读课文.找出最为感人的描写片段,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需要从语言特点和人物情感等角度展开思考。学生进入鉴赏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这段话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对母亲的勤劳状态做特写性刻画,让人动容和感动。同一个句子反复出现,这在电影中就叫特写镜头,之所以要直观地展示这些镜头,自然有强调的意味在里面。教师要求学生展开对应解析,让学生得到更多方面的教育。

鉴赏对话是典型的阅读教学形式,教师从语用和情感等角度展开对应设计和引导,让学生自然展开语言鉴赏操作,在多重对话中达成更多学习共识,给学生带来无限的阅读感知和体验。语言鉴赏包含更多语知、人文要素,教师针对性做出教学引导,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训练启迪,让学生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鉴赏学习,在不断探索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四、丰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读写形式众多,这是渗透语文味的绝好机会。教师要对读写内容和读写形式进行科学选择,以提升读写训练品质。读后感、创编课本剧、讲述故事、复述课文、鉴赏课外文段、主题演讲、即兴作文、口语交际等,部属于读写训练范畴,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现实帮助,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实际需要做出对应选择,以提升训练的适配性,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

读写训练机会众多,教师需要有整合运用的主观意识,兼顾语用和人文诸多方面,让学生在综合性训练中形成学科认知体验。读写训练也存在一些偏颇认识,学生习惯于书面作业的处理,偏重语文知识方面的练习,而忽视情感认知的成长,教师需要做好纠偏处理,让读写训练呈现健康性、科学性。如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用极为朴素的语言,讲述了父子之间的故事,表达父亲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恩之情。在学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之后,教师推出了读写任务:关于母亲的文章最为丰富,而写父爱的相对要少一些,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围绕父爱写一段话,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我们要评选m最为经典的父爱名言,看谁能够入选最佳。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适时做出引导:父爱如山,要表达出父爱的特点,需要从沉稳、庄严等角度展开思考,写出父爱的独特魅力。学生开始创作,很快就涌现一些精彩的表达。如:“有人说父爱如山,我却说父爱如海,不仅辽阔,还带有柔情,让每一个子女都有划船激荡的机会,这便是父爱的追求。”“父爱应该是一棵树,稳稳地成长,不管风吹雨打,它都岿然不动,让儿女有遮风避雨的地方。”

教师推出了父爱名言创作任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经历,很难写出更为经典的语句。教师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成长语用能力,也能够接受更多亲情教育,一举多得。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语用和人文都有兼顾,这无疑是更为有训练价值的设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对此需要有更科学的认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追求,需要从语用和情感多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给学生的阅读认知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识字学习中建立语境意识、情感诵读中培养语感基础、鉴赏对话中促进文本理解、读写训练中形塑综合能力,教师有意识渗透语文味,可以获得丰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作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

[2]陆文.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实践Ⅲ.江西教育,2020(24).

猜你喜欢

父爱语境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父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找词语
父爱如山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一枚词语一门静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