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校内劳动资源,培养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

2021-08-17李剑锋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场劳动班级

李剑锋

人类的发展历程表明,劳动对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劳动创造人,正是通过劳动,人才进化成了高级动物;劳动发展人,正是借助劳动,人类在适应大自然的同时,努力着去改变大自然;劳动造福人,在劳动中,人类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劳动改造人,在劳动中,可以化解消极情绪,让人重燃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下小学生劳动的现状

在过去,劳动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很近,学校的日常大扫除、家中的家务活、农忙时节搭把手……劳动在学生们的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似乎离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远:教室桌椅歪了没人摆正,黑板脏了无人擦净……学生们没有劳动意识,缺乏劳动观念,更不知道如何劳动。

二、小学生不爱劳动的原因

1.家长不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在过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条件差、子女多,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就必须分担家务劳动。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家长们普遍认为自己以前吃的苦不能在子女身上再次出现,导致学生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其次,家长们觉得子女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劳动基本上全部由家长包办。甚至,有些家长还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只能去扫马路!”于是,在学生的心目中,正常的体力劳动就成了“卑贱”的代名词,从而鄙视劳动。

2.教师们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差

部分教师扭曲了劳动观念,劳动成为他们惩罚违纪学生的手段。学生犯错误了,教师就会惩罚他们打扫卫生。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观念:表现不好的学生才要劳动。于是,学生们对劳动就有了抵触情绪,从而躲避劳动。

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劳动意识荡然无存。一些学生从小缺乏劳动锻炼,不会劳动,最极端的是一些学生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了,家长们的一番“好心”却埋下了“苦果”:学生们好逸恶劳,依赖性强,高分低能,赶时髦,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因此,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还原劳动本色,上好劳动教育课,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

三、开心农场,将劳动进行到底

1.重视“主体性”,激发参与热情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视频、图片形式,让学生正面感受劳动成就的硬核力量。学生们了解了“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S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国产航母下水试航……这些成就都凝结着一批又一批坚持不懈的劳动者们的心血和汗水。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最震撼、最直接的劳动力量。接下来,笔者又给学生们宣讲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恰逢学校本学期开辟开心农场,在教室里展开动员,学生们有了劳动成就的正面冲击以及劳动模范们的事迹感染,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劳动内驱力,全班学生一致赞成承包农场并用自己的劳动管理好责任地。

2.突出“实践性”,锻炼动手能力

现在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劳动的,所以笔者平时会创造机会,让他们锻炼动手能力,利用班级卫生、包干区卫生、大扫除等班级日常管理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但是,这和需要承包的开心农场是完全不一樣的劳动模式,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场的育人功能,带给学生最大的劳动收获体验是摆在班级前面的一道难题。为此,“农场小主人”讨论会应运而生。学生们在会议上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并按会议计划行动起来。

(1)成立“专家团”,提供知识、经验保障

随着新时代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在的学生包括大部分教师在内,对于蔬菜种植都是陌生的。因此,请教擅长此道的教师或家长就成了第一要务,学生们通过招募、聘请、指定、自荐等形式很快就成立了班级农场专家指导团,为农场种植保驾护航。

(2)小组为单位,开展“开心菜农”PK赛

对学生们来说,小组竞赛一直是最有效果的组织形式。全班分为六大小组,在听取了专家团的经验之谈后,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商讨自己小组的种植方案,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异想天开,没多久,各小组的计划就出炉了。

(3)设立不同岗位,记录作物生长情况

学生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协作之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土地平整好、种子秧苗种下去、挖坑培土浇水……不亦乐乎,学生们双手、裤管沾满泥巴,脸庞涂满“迷彩”,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指挥声,很快,班级农场就初具雏形。为了确保班级农场的作物正常生长,学生们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成立了“护苗团”,设立了观察组、除草组、施肥组、市场调研组、专家联系组等项目组,每个组员按照要求及时完成各自任务,确保班级农场作物的生长正常。

3.落实“拓展性”,彰显劳动素养

农场只是学生学习劳动的载体之一,归根结底,教育还是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们通过自我实践获得了一些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只有更好地接轨生活实际,才能打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1)爱心蔬菜义卖活动

农场蔬菜迎来了丰收,怎样处理这些菜品,又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学生们一致决定进行爱心义卖活动,扣除必要的成本用于继续购买种子、药水之后,所有盈利全部捐给爱心机构。于是,校园里m现了一群这样的学生:他们每天固定时间在农场里摘菜、捆扎、贴上二维码,并整理好。放学后,在学校开辟的爱心蔬菜义卖区,专职销售的学生向来往的家长、行人推销新鲜菜品,随着扫码发出的叮咚声,学生、家长和行人脸上都洋溢着欢笑。

(2)特种作物拍卖会

有些小组选择种植的菜品比较特别,种植难度也比较大,导致收成不是特别理想,怎样处理它们呢?学生们献计献策,最终决定采取拍卖形式来处理。通过“完整规范”的拍卖流程,最终,学生们在快乐中获得了满意的处理结果,同时懂得了蔬菜种植的季节性限制、气候要求、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

(3)迎新庆收联欢活动

学校开展了迎新活动,笔者借着农场丰收,组织学生们开展了包馄饨活动,从摘菜、洗菜开始,学生们分工协作,求助家长、教师帮助切菜拌馅。包馄饨时,虽然大部分学生不是特别熟练,但是从大家专注的眼神、小心翼翼的动作中不难看出这是学生们创造出来的最美的劳动成果,学生们体会了劳动的不易并产生了爱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远远超过活动本身。

总之,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是前提;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是必要条件;提供实践载体,培养创新能力是关键。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获得真实的劳动体验,学生才能从小形成劳动的思想,真正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猜你喜欢

农场劳动班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农场假期
班级“四小怪”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农场
热爱劳动
一号农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