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趣共生.当数学遇上“游戏”

2021-08-17姚春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游戏数学课程

姚春霞

一、课程的萌发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带动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数学这门学科逻辑严谨,枯燥理性,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字与符号的理解很难做到透彻。根据调研我们发现,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分化感与障碍感,随着所学数学知识的增多,内容的加深,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数学学习的枯燥抽象和学生的活泼好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求知欲淡化、主动性弱化、学习能力退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数学知识水平的形成和发展。如何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型与改变,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瓶颈,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善于学习数学成了我们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基于学生的实情,笔者想到了两个关键词:游戏、数学。于是,我们尝试将数学与游戏联系起来,试图找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开始了“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希望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

二、概念厘定:从模糊到清晰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开始学习知识的方式是游戏,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游戏引入课堂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因此,游戏的利用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是极有意义的。

1.以学生为主体,确立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的确立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基于国家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构建“数学游戏”开发与应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将数学游戏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注重1~6年级的循序渐进,系统设计每个年级适宜的游戏。

2.以课堂为形式,确保课程的实施

如果游戏只开发却不用于实践,那课程实施只能走假大空的路线。为此,我们设计的每个数学游戏都运用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中反映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改善、调整,再实践、再改善。在课堂中,教师们按照教学目标与游戏设计,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引领学生们走进数学游戏的殿堂,感受数学游戏的魅力,为数学游戏的开发与实施保驾护航。

三、意义探寻:从当下到未来

1.以学生为本:从“课本天地”转向“学习空间”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基准,教师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将预设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数学游戏教学却不同,它让学生在学习中探求一种游戏精神,切切实实地贯穿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增强了学习活动的愉悦感、情趣性。它强调“做中学”,具有实践性,注重动手操作与学习、思考相结合。数学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数学学习从“课本”呈现“平面”,转向“立体”空间:打开思考空间,打开逻辑空间,打开精神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了相适合的立体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广阔的“学习空间”中。

2.以课程为介:从“学教材”转向“在课程中学”

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实践,教材则是这种对话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体。教材虽然以固定的、静态的文宁形式出现,却不是知识点的堆积,而是有内在结构、动态式的呈现。它的内在与外延构成了有形或无形的课程。而“数学游戏”课程,就是要打破传统数学学习在时空、广度、深度上的限制,让学习的时空不断外延,学习的广度不断扩张,学习的深度不断加深,学习的趣味不断更迭。在课程这一“大媒体”中,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重心下移,丰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巩固学生刚刚形成的新认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度、融合性、投入感,从“知识接受力”向“学习自主创造力”转变。

3.以素养为标:从“分数取向”转向“生命成长”

通过应用数学游戏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升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四、课程构建:从所想到所得

“数学游戏”的落脚点是“课程”。一个课程的开发需要思想的先行,需要思考的周密,我们以学生长远的发展为目标,一步步设计构建,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已有经验,采用小迈步、逐推进的策略,从学生、教师、课外拓展三个维度进行整体架构,在目标、内容、策略等方面进行适切设计,在课堂中实践探索,在课外活动中拓展衍生。

1.学生层面

不同年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点。我们的课程从游戏目标、游戏内容、游戏实施策略、游戏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在课堂中实践探索,在课外活动中拓展衍生。

2.教师层面

数学游戏的开发,不能光靠想象,也不能光靠实践,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所以课程开发之初我们教师进行了扎实的文献研究,认真收集各种有关数学游戏的资料,还阅读了各种有关数学游戏的书籍,如《游戏化思维》《游戏改变世界》《游戏的力量》《通过游戏来教——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等,通过阅读收集,撰写读后感,用理论来武装自己,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地把握数学游戏的内涵、特点、类型,在此基础上制订数学游戏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制定研究开发数学游戏的行动计划,为具体实施提供方案。数学游戏的设计及游戏的应用都服务于教学,为了让研究的结果辐射更远,每一个数学游戏的设计和应用过程都在反复实践调整后汇总成游戏教学案例,案例中包含数学游戏的目标内容、策略方法、实际效果等,进行微格分析,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对策,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3.课外拓展层面

学生的知识不能仅限于课堂,还要会运用于生活,数学游戏亦是如此。我们要应用数学游戏资源优化课外作业练习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游戏进课堂也出课堂,进课堂学知识,出课堂用知识,在这一进一出间,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令人兴奋的挑战,让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中產生积极友善的情感,同时也在活动中学会处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智力与情感的发展。

课程是以课堂为原点的,所以首先从课堂出发,和学生们一起开始数学之趣的学习之旅,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数学游戏的特点、类型,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应用数学游戏资源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数学游戏的开发,并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学校数学课程呈现一个良好的积极发展势态。

【参考文献】

[1]王素旦.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课程建构卟江苏教育研究,2018 (34).

[2]姚铁龙.从游戏到学习还有多远——“谜之藏宝图”教学实录与思考卟小学数学教师,2018(6).

[3]吉广萍,刘秀梅.关于游戏化学习特质的解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5).

猜你喜欢

游戏数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