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三种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早期风险判断中的作用分析*

2021-08-17陈小曼张志峰李建宁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5期
关键词:炎性硬化冠心病

陈小曼,张志峰,李建宁

1.雷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雷州 5242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405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1]。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总体糖尿病患者人数的90%以上,因此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2型糖尿病早期即存在血液动力学异常,导致包括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在内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研究显示,约50%以上的T2DM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损伤[3]。冠心病(coronaryheart disease,CHD)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引发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的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4],是T2DM主要的大血管并发症。目前,CH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患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T2DM合并冠心病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

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的参与粥样斑块形成、发展以及破裂的全过程。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6]。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是一种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代谢、基因转录、细胞迁移、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过程的非跨膜性磷酸酶,与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及发展关系密切[7]。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一种直接参与CH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炎性因子[8],是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能独立预测冠脉事件[9-10]。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A-SAA)是一种在创伤、炎性、感染时浓度明显升高的炎性因子,最高可达正常值的1 000倍以上。有研究表明,血清中SAA水平的升高提示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1]。综上所述,本研究检测T2DM及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PTP1B、A-SAA、Lp-PLA2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在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的价值,现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雷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是否伴有冠心病,分为单纯T2DM组和合并冠心病组。其中,单纯T2DM组患者78例,合并冠心病组62例。单纯T2DM组患者中,女性38人,年龄44~57岁,平均年龄(50.4±2.8)岁,病程2.2~3.0年,平均病程(2.5±0.6)年;男性40人,年龄46~56岁,平均年龄(51.8±3.1)岁,病程2.3~3.1年,平均病程(2.6±0.7)年。合并冠心病组中,女性32人,年龄44~56岁,平均年龄(50.2±2.2)岁,病程2.4~3.1年,平均病程(2.5±0.4)年;男性30人,年龄45~56岁,平均年龄(51.1±2.9)岁,病程2.3~3.1年,平均病程(2.6±0.5)年。另外,选择同一时期来医院进行体检的68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女性34人,年龄44~56岁,平均年龄(50.4±2.1)岁;男性34人,年龄45~56岁,平均年龄(50.9±2.2)岁。

1.2 纳入标准

单纯T2DM患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高血糖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者;临床表现加上随机血糖检测≥11.1 mmol/L者;空腹血糖(餐后8小时空腹)≥7.0 mmol/L和(或)餐后2 h静脉血糖≥11.1 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时符合2007年我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入组前服用影响测定指标水平的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以及近3个月使用胰岛素者;患有心脏瓣膜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基础性心脏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外周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继发性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者;短期内经历创伤、手术或严重感染者;精神病患者。

1.4 检测方法

受试者禁食8~12 h,于第二日清晨空腹情况下抽肘静脉血5 ml,使用EDTA对血液标本进行抗凝处理。4℃3 500 r/min离心10 min,而后置于低温冰箱(-80℃)保存。采用贝克曼DXC80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空腹血糖(FPG)。采用日本爱科来ArKray HA8180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Lp-PLA2、血清PTP1B、HDL中SAA水平。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所有指标检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资料

比较单纯T2DM组、合并冠心病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及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及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s)

指标 合并冠心病组(n=62)男单纯T2DM组(n=78)男女女对照组(n=68)男女人数(例)年龄(images/BZ_37_1351_1170_1373_1213.png±s,岁)30 50.2±2.2 32 51.1±2.9 40 50.4±2.8 BMI(kg/m2)HbA1c(%)FBG(mmol/L)21.91±0.83 6.53±0.76 8.64±2.86 38 51.8±3.1 34 50.9±2.2 22.41±0.74 6.61±0.66 8.59±2.90 34 50.4±2.1 22.89±0.76 4.02±1.17 4.70±4.23

2.2 临床指标

2.2.1 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及对照组血脂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合并冠心病组HDL-C低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TC、LDL-C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T2DM组患者的TG水平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血脂水平比较(±s)

表2 血脂水平比较(±s)

注:a P<0.05,与单纯T2DM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b P<0.05,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1值为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T2DM组比较;t2值为合并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3值为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

检测指标合并冠心病组(n=78)单纯T2DM组(n=62)对照组(n=68)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5.68±0.35ab 5.22±0.87b 4.96+0.43 1.71±0.29b 1.67±0.36b 1.11±0.24 t1 t2 t3 3.35±0.63ab 3.19±0.32b 2.74±0.41 0.99±0.43ab 1.51±0.37 1.49±0.42 2.15 2.02 2.26 3.05 2.08 2.97 2.08 2.42 2.30 2.66 2.64 1.31

2.2.2 Lp-PLA2、PTP1B、A-SAA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及对照组Lp-PLA2、PTP1B、A-SAA指标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合并冠心病组Lp-PLA2、PTP1B、A-SAA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DM患者的上述三种指标水平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Lp-PLA2、PTP1B、A-SAA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Lp-PLA2、PTP1B、A-SAA指标水平比较(±s)

注:a P<0.05,与单纯T2DM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b P<0.05,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1值为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T2DM组比较;t2值为合并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3值为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

LpPLA2/(ng/mL)PTP1B(ng/L)A-SAA(mg/L)检测指标合并冠心病组(n=78)单纯T2DM组(n=62)对照组(n=68)265.43±42.95ab 141.54±39.56b 39.49±47.17 89.36±14.65ab 71.49±9.12b 47.50±13.86 25.64±6.98ab 16.56±6.98b 4.75±1.33 t1t2t3 3.71 13.29 7.09 2.48 3.72 2.98 3.09 10.67 6.89

3 讨论

目前有大量研究将将血脂异常作为检验指标,TG増髙,HDL降低,LDL正常或轻度増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素乱的常见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组HDL-C低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刺激肝脂酶HL活性引起HDL-C的降解增加造成的[12]。而LDL-C高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该结果与国内有关报道相一致[13]。

PTP1B属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在包括脂肪细胞、肝、骨骼在内的胰岛素作用靶细胞中广泛表达。研究表明,PTP1B可使位于胰岛素受体激酶活化部位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从而参与胰岛素信号途径的下降调节,最终导致胰岛 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14]。T2DM的主要特征是IR,因此在T2DM合并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中,IR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丹等[15]人的研究结果表明,PTP1B和BMI、HOMA-IR进呈正相关,可以推测PTP1B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影响肥胖等多方面作用而实现的。目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PTP1B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已开发并用于T2DM的临床治疗中[16]。因此,PTP1B可以作为T2DM合并冠心病的早期检测指标。

Lp-PLA2是由成熟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炎性因子,在血液循环中通常与脂蛋白颗粒结合。有研究表明,Lp-PLA2可以水解位于动脉膜的氧化卵磷脂,进而生成氧化型游离脂肪酸和溶血卵磷脂[17]。作为炎性介质的氧化型游离脂肪酸和溶血卵磷脂能够促使黏附因子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单核细胞向内膜聚集。单核细胞衍生成巨噬细胞后,可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转变为凋亡的泡沫细胞。由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聚集形成的动脉斑块,可能在蛋白酶和细胞因子作用下破裂形成血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进程,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18]。另外,本实验中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这符合LDL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这一传统观点,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9]。Lp-PLA2和LDL-C同时升高,可能是与血浆中80%的Lp-PLA2主要与LDL结合有关[20]。因此,基于Lp-PLA2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Lp-PLA2不仅可做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还可以用来进行预后评估。

A-SAA是一种主要在人体脂肪细胞中表达的人脂肪源性细胞因子[21]。与其他炎症标志物不同,血浆中A-SAA与HDL密切相关,A-SAA的含量随HDL体积变大而增加。A-SAA的通过置换HDL上的apoA-I,影响HDL清除细胞内过量胆固醇的能力,HDL结构改变的同时机体抗炎能力下降,导致脂质在病灶处的大量沉积。大量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随血清A-SAA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4 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TC、TG、LDL-C、LpPLA2、PTP1B、A-SAA水平均较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同时,HDL-C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由此可见,上述指标是T2D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敏感指标。同时,大量研究表明PTP1B、A-SAA、Lp-PLA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上述指标可作为预测风险T2DM合并冠心病风险的早期检测指标。联合检验PTP1B、A-SAA、Lp-PLA2对T2DM合并冠心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炎性硬化冠心病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