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研究

2021-08-17秦娜

南北桥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具体对策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秦娜

【摘    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知识储备能力,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从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出发,有效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设中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65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占据着重要地位,不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共图书馆要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在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偏弱的地区要加强改革创新力度,率先引领示范。

一、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论述。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始终发挥着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勇于探索新机制、新体系,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提出了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我国针对公共图书馆如何加强自主创新、发挥智库作用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指导意见。

为了促进《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有效落实,要将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专门进行重大事项改革创新。比如,针对城市与农村两者之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互通方面,要求公共图书馆以开设分馆的形式加强对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全面管理工作,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科学统筹各项项目建设类别,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真正共建共享。还要主动邀请各界专业人士、群众代表主动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国家文化管理部门专门出台了有关全国公共图书馆专项发展规划,针对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与建设在社会化发展、文创研究、全面阅读及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全新论断。要求地方公共图书馆要围绕指导意见与发展要求科学设立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点,加强推进数字化服务水平。

(二)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构建起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法律制度,特别是对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设施等作出了全新界定。其中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需求为目标而提供相对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及公共文化服务。目前我国图书馆领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由于我国立法相对比较局限,而图书馆能够单独专门立法,这可以看出我国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作为全面促进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指导法律,将公共图书馆定性为公共文化设施,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三)创建核心示范区

为了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自从2011年开始,我国财政部、文化部就联手组织开展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核心示范区。重点在于有效研究与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有效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2018年年底,已经完成了三批示范区建设工作,当前第四批示范区建设还在持续开展。从前三批核心示范区建设过程来看,公共图书馆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位

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精准定位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要积极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公益职能,同时还要顺应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阅读服务工作效率,全面激发工作人员服务活动。因此,公共图书馆要精准定位,明确自身工作职能,主动担负时代使命。

(一)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实际上就是要认清为谁服务的工作理念。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主要存在“不变”与“变”两方面情况。一是以“不变”为前提,保持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与属性的一致性。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文化机构,是开展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通过提供一种公益性服务,面向全体公众平等开发,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价值。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依托社会力量、资本力量等主动引入图书馆服务,但是这并不影响图书馆的公益服务职能。二是以“变”为重点,促进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不断升级。在数字化阅读大力推广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构建多元力量主动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实现多方关系协调创新,不断促进图书馆资源的改造与优化,提高读者自身的阅读体验,全面提高图书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与获得性,赋予图书馆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二)服务定位

服务定位主要是“以谁为中心”的理念认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要努力做好服务定位上的“加减法”。一是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做细“加法”,主动转变自身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工作范围,全面优化服务工作体验。公共图书馆要主动树立服务意识,朝着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与优质资源角度努力,全方位构建良好的全面阅读文化氛围,不断提高读者的知识水平与阅读素养。除此以外,公共图书馆要落实为广大读者提供最优阅读服务体验,科学精准地推进专业化阅读服务模式,理清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范围,坚持引进外部社会力量,促进读者阅读服务不断升级发展。二是公共图书馆要做实、做细“减法”,通过以评促改的方式发现日常公共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不断优化,借助项目评估结果合理调整与优化服务及内容,促进借阅文献数量不断增多,全面提高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时代定位

时代定位的最核心要义是充分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发展,公共图书馆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有效做好传承与改革工作。在改革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注重不断优化读者获取图书资源的形式,以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依托全面提高公共图书资源的数字化服务水平,实现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传播的深化,努力搭建公共图书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与开发,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通过搭建微信平台、移动图书馆等多种形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云阅读方式,及时了解广大读者的实际阅读要求,科学规范地调整图书阅读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技术优势与服务效能。在传承方面,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传承文化使命与继承发展传统的历史责任。特别是当前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公共图书馆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有效组织开展文献资源的整合工作。努力构建富有地方特色与文化特点的专题资源库,为促进文化传承工作提供更大助力,全面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阅读推广工作机制,为促进地域文化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综合管理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管理水平、设备条件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应该予以重视。在管理水平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规则制度,促进图书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图书馆馆员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价值的最有效保障,不仅应该具备专业化知识,还要熟练操作各种信息化技能,这也是发挥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此外,公共图书馆要主动吸引更多专家学者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图书馆考评工作机制,激发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公共图书馆在日常管理上实现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二)构建区域协作体系

公共图书馆要科学把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向,在自身发展管理过程中充分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不断强化地方公共文化建设的服务属性。公共图书馆要坚持因地制宜,实现馆内文献资源的共享沟通,通过构建区域协作体系的方式实现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共同促进形成文化合力,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顺应社会发展而转变,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构建区域协作方式可以不断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内在结构,减少不同公共图书馆内部资源的闲置。公共图书馆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构建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促进文献资源共享互通。可以在不同地市开展互联互通试点单位,待其成熟之后再努力构建全方位区域协作体系。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还要努力整合多方社会资源,联合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社会组织等力量。有效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加工整合,努力构建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同为广大学者提高专业化、精准化的文献导航服务,努力形成亮丽风景线,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认知水平,满足广大读者的文化信息服务发展需求。

(三)拓展服务范围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要明确自我定位,强化自身的大局意识。公共图书馆要努力构建资源丰富、管理科学、功能齐全的网络服务体系,要注重加强对一些偏远山区图书馆的支持力度,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崛起与发展,真正实现文化扶贫。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新时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努力构建数字化文化建设阵地,通过构建不同级别的数字图书馆,开发文献数据资源,加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有效协作与交流。上级主管单位也要加大支持力度与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多级文献资源互联互通,全面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力度,科学做好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实现数字公共图书馆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有效融入地方传统优秀文化。

(四)实现精准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运用科技手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第一,要借助查询、导航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广大读者可以更好更快地找到相关资料,在每个环节进行具体说明。公共图书馆要经常性地组织公共平台开展培训工作,让更多读者可以掌握线上阅读方式,大大节约各自的阅读时间。第二,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相关信息,比如像当前的门户网站与线上平台,利用追踪检索方式,结合广大读者的特定爱好需求,通过构建读者档案的形式推送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及内容。第三,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主动性。如果读者要借出相关书籍,公共图书馆要第一时间将相关图书信息推送给读者。特别是当前面对不同的社会发展形式,要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供给渠道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方便公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可以设立流动图书站,供当地读者便捷阅读。在一些不具备设立流动图书站的地方可以通过设置流动图书车的形式,实现固定站点与流动站点进行全面结合与覆盖。公共图书馆要经常进入企业、部队与学校等地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图书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展览、讲座与培训等形式引导更多公众喜欢上阅读。此外,还要通过建立网上图书馆的形式,促进更多读者居家就可以通过电子书进行学习与阅读,还要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作用,图书馆要通过设置弱势群体专区的方式方便其开展日常阅读。

(五)加强业务培训

第一,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馆员素质能力的高低是主导因素。公共图书馆虽然隶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但是其社会地位往往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定差异。公共图书馆作为窗口服务单位,其自身的经济收入远远低于其他事业单位。造成以上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图书馆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流失率高,这也要求公共图书馆管理层要时刻关注馆员的心理动态及工作情况,对其付出的努力要給予充分肯定,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价工作体系,努力打造一支稳定的图书馆工作团队。第二,加强馆员的道德素质水平培养工作。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理念与职业道德,才能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中心工作围绕读者展开,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要加强业务能力培养。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也要及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新形势发展新要求熟练掌握各类信息化技术及手段,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服务业务素质,公共图书馆还要经常组织馆员外出进行参观学习与实地考察,从多个层面全面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水平。

(六)发挥地方文化特色

公共图书馆要立足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确保公共文化权益落到实处,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广大读者的阅读满意度。由于不同公共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外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文化特色也不一样,所以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遵守个性化差异,还要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突出自身发展优势。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既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有效传承好地方历史文化,不断发挥个性化、特色化优势,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文献收藏结构优化。深入组织开展体系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强扶持力度,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更加完善,彰显地方特色,努力形成品牌文化效应。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促进公众不断提高阅读意识,全面提升图书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用不断突出,这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也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完善自身发展与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地方政府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馆员的各方面保障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217(03):4-12.

[2]金武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2019,296(05):1-8.

[3]冯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中的公共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223(03):91-102.

[4]蔺梦华,甘子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县域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合作发展模式探析——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9):72-75.

猜你喜欢

具体对策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浅谈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新课标下改善体育田径教学效果的具体对策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浅谈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