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

2021-08-17陈晓艳

南北桥 2021年20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陈晓艳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使得当前的学校教育愈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之上,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立德树人是当下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更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有深刻的解读,对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真正展现出语文学科应有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49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德育美育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确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意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落实这一要求。本文基于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解读,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意义,在反思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不足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德育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概述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当中,我国确立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和根本教育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更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践行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之下,要求广大教师应当将学习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特点和个性化发展。立德树人的提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培养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必然。

二、小学语文构建德育课堂的意义

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构建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是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发育的阶段,这时候的他们刚刚脱离父母的呵护,正学着独立的学习和生活,建立对社会实践和客观世界的认知。这时候的他们无论是在视野,还是在思维上,都非常的不成熟,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同时接收着来自外在各方面复杂的信息,学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非常发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信息,导致他们很有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给学生的情感心理和价值观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不仅在引领学生展开系统学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指导。

就多数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来看,很多家长也只是将焦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发展方面,对于学生的情理心感变化并不关注,也很少提供科学的指导,甚至家长的言行举止也会给学生形成反面教材。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增添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也可以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从而提升教育管理的效果。相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课程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本就源于社会实践,源于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人格和品格发展上积极作用明显。从现行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其所选择的内容也多文质兼美、富含哲理,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审美[1]。基于语文学科的优势构建德育课堂,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引導。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构建德育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进一步推动自身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和生机,使学生打破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刻板印象,而是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有更多的收获。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现状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我国历来也非常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就应当有意识地立足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整合、挖掘和利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推动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在发展学生智育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使其成长为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优秀人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人才的德行方面。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想真正实现德育教育和语文学科乃至其他课程的有机融合,还任重而道远。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面临的阻碍如下:

(一)对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使得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整体来看,应试教育大环境的改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少教育工作者仍然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来自学生家长的期待、来自学校升学率的压力、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都使得教师不得不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上,而忽视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需求。尽管有些学校和教师也会主动地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但是不少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引导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很简单的为学生灌输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这对于思维认知形象直观、知识面并不广泛的学生来讲,理解非常抽象。还有的学校和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应当是思想品德任课教师或者学生家长的任务,而并非自己的工作职责。

(二)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脱节

从已有的德育教育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的工作流于形式,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过于单一。教师只是单方面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学校的要求来向学生传达一些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将德育教育和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及具体的内容相结合,这种强行灌输的模式本质上仍属于填鸭式的教育,并不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参与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才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语文教师仍然习惯于采取以前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德育指导也是随口一提,导致学生对于自身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也并不重视,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接受程度一般。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听教师说教的情景之下,很难真正心领神会教师的良苦用心,甚至会产生抵触和厌恶的情绪。

(三)德育教育和现实生活脱节

不论学生展开的是哪一方面的学习,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德育教育就必须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然而不少教师的德育教育脱离实践,远离生活,教师给学生做灌输的道理并没有事实依据,多凭经验讲解,不能结合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这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认知脱离实际,最终无法很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无益,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前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现状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提高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教育效果,就需要语文教师打开新的思路,开创新的途径。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应当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各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自身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真正提升自身德育教育的水平。

四、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择的课文题材广泛,多与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自然风景、人文风情、社会生活紧密相关,这些课文都是利于教师用于展开对学生德育指导的好素材。如,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与《开国大典》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文《桂林山水》与《鸟的天堂》引领学生建立对自然风光和环境保护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与《慈母情深》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亲情、树立感恩意识。教材中可以利用的素材有很多,语文教师要有全面的把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践,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2]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德育情境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认知是形象直观的,所以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大道理很难理解,如果教师生硬地向他们灌输,学生很难接受,甚至会产生排斥的情绪。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有所创新,要选择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喜闻乐见、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方式和手段。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之后一种被广大教师所使用的新型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当中,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特定的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加深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德育教学情境,学生在其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理解德育内容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讲“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导入一些有关革命历史的真实史料,特别是视频或图片,给学生的感官带来直接的冲击,让学生能够了解真实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畏牺牲,从而萌发激动和自豪的心情,与课文的情感主题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尊敬先辈。

(三)结合教学活动,有机渗透德育

语文课堂上最基础的活动就是阅读和写作,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穿插对学生的德育指导,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比如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和朗读课文时,就可以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朗读时有感情、有节奏,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更能够使学生的内在修养提升。语文教师在讲完教学内容时,还可以借助写作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组织语文实践,丰富德育体验

对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小学生而言,教师为其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德育方面的良性发展。比如在讲解一篇新的课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来为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以及涉及的一些讨论主题,让学生分组展開讨论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要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不同想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素养,提高学生思维层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有着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生动鲜活,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将这些课文改编成为话剧或者戏剧,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展开对话交流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对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有充分的把握。同时,通过对话、神态、动作来将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整个故事的内涵表现出来,进而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主题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产生触动和共鸣,从而达成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引领课外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尽管新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更新,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阅读量局限于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意识地向外延伸和拓展。学生只有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形成对社会生活更客观的认知,才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哲理,才能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体验和人生经验。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也会不断地提高,在情感感悟和体验上也会大有不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德育教育的目标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课外阅读资源。教师所推荐的课外阅读资源必须要主题积极向上、内容健康,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

(六)教师树立榜样,坚持以身作则

作为和学生相处时间较长的对象,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意识到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和表现,而教师就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让学生模仿去。那么语文教师不论是在日常教学活动,还是在课余生活当中,就必须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要努力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不随意地说脏话、使用文明用语,讲普通话;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干净;与人交谈时要落落大方等等。语文教师要通过身体力行来向学生传达生活哲理,而不仅仅是将德育停留在口头方面。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学生才能够向教师看齐,并配合和支持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争取和学生的家长达成统一认识,确立同一教育目标,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家长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增添德育教育的内容,配合支持语文教师的德育工作。

总而言之,在当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促进学生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立足语文学科的优势,结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全方位地推动语文德育课堂的成功构建。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的同时,实现学生思想认识、行为习惯、道德品行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发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新华.浅谈构建小学语文德育课堂[J].吉林教育,2021(Z4):75-76.

[2]贺明山.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德育策略探究[J].教书育人,2021(04):38-39.

[3]孙继元.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分析[J].吉林教育,2020(04):55-56.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