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机制的实施与优化
2021-08-16张义群
张义群
摘 要:针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砀山二中和合肥六中联手建立了“卫星学校”,就如何建立健全“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机制、如何处理解决协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协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该机制的实施及优化,学校形成了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理论依据,并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搭建了教学、教研新平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教研模式,实现了优秀师资力量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该机制的研究,旨在为其他学校就“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互联网+;卫星学校;校际协作;机制;联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4-0022-05
一、卫星同步课堂背景
当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事业的运行效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我国教育事業正面临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创办校际协作的卫星同步课堂,可以使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普遍深入运用,为城镇、边远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破解教育公平难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一些地区和学校致力于“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同教学机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探究如何让互联网环境下的校际协作教学工作能顺利、稳定、高效地开展,采用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对其进行组织、协调、管理,怎样将互联网和校际协作教学方式相结合,深度发掘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降低教学地区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砀山二中和合肥六中联手建立了“卫星学校”,就如何建立健全“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机制、如何处理解决协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协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
二、实施目标
学校积极从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优化实施方案,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彰显了办学特色。首先,通过校际间协作交流,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和深化学校教师对课标、课程、课堂教学变革理念、策略、方式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对课程标准及课堂教学的掌控、拓展和实施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次,为学生提供最优秀的师资配比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效课堂,彰显卫星学校的特色,打破学校教育现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期学生在高考中实现更大的突破。最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形成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理论依据,为其他学校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同教学机制的模式和经验。
三、实施方法
首先,通过杂志、书刊、网络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同教学机制课题相关的理论、前沿信息、论著和文献等,从中挖掘大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卫星学校的实施以有力的指导,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其次,真正融入卫星课堂,亲自体会校际协作的功能和作用。亲身经历课程的备课、研讨、复备、上课、反思、修改、再上课的课堂实践过程,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再进行总结提升。通过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的行动研究法原则进行经验总结,以便广泛推广。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发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3]
四、实施内容
通过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同教学平台——“卫星课堂”这一组织架构,在创新校际协同教学工作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并实施校际协同教学的运行和保障机制,确保合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卫星课堂”双师教学中,合理分配两位教师所担当的角色及教学任务。通过“卫星课堂”给学生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执行“六同”教学——(同教材、同课表、同备课、同考核、同作息、同管理),真正实现同步和校际无差异教学,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筑教育公平理想的桥梁和纽带。此外,通过卫星学校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同教学机制研究,总结出更详细完善、更适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推广的、便于其他学校借鉴的成功经验。
五、实施过程
1.健全制度
校际间协作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有序的管理,具体如下:
(1)建立校际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明确职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联络、规划、协调、管理、检查、评估等校际协作工作,并对相关工作和问题进行处理和协调。
(2)建立校际协作联盟,联盟组织定期开展校际联谊、师生研学、师生互访等活动,组织师生积极参与,达到互助协作、交流学习、实现共赢的目的。
(3)建立校际协作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跟踪管理、评估考核,对教师在校际协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钻研业务、潜心教学、成名师、出成果。
(4)整理归档校际协作相关资料,收集相关论文、课例、案例、反思、经验总结等材料,归纳整理形成可行性报告,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其他学校提供校际协作教学的成功经验。
2.同步教学
(1)教学直播
为使校际协作联盟各学校间的优秀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各校的共同发展,可借助互联网实施校际协作的远程同步课堂。[4]联盟学校的授课教学方进行异地实时课堂教学直播,接收学习方以观看授课学校在线直播进行课程学习。在此教学过程中,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图像、文字、板书、声音、多媒体等数据的在线传输,同时接收学习方还可以和授课教学方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真正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协作
授课学校教师进行跨区域直播课堂教学,学习方教师也要以不同角色融入教学过程中,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活动。[4]授课教师根据前期协作备课、教研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教学方案,高质量地完成在线授课,以保证教学源头品质及质量。接收学校教师则异地全程参与课堂教学,配合授课教师共同打造高效课堂。同时利用地域优势,做好课堂前后的辅助教学活动,包括对学生课前导学案设置、预习管理、随堂作业批改、课后拓展辅导等,及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但能够直接获得主播学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还能够享受到由主播学科教师和本班教师密切配合所带来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4]
(3)远程同步
这种模式的校际协作不仅要授课同步,还要实行同教材、同课表、同备课、同考核、同作息、同管理,多管齐下、六位一体,让联盟学校通过互联网真正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见图1)。
3.协作教研
既然是校际协作教学,主播方教师就要和接收方教師通过相关网络平台和软件在一起教研,进行交流探讨,深入了解双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全面、详尽的教学方案,这个过程即是校际协作的教研机制。
(1)共同研讨
双方教师在实际协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QQ、钉钉、教研平台等,针对上课内容或者某一知识点、根据双方学生实际情况,以教师专业为基础,共同探讨该课题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步骤。例如,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新课采用何种导入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课堂练习题目难易程度、学生掌握情况的评价方式、课后作业布置和批改等。通过双方教师的共同研讨,根据各校优势,找出适合双方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协同备课
通过互联网,联盟学校教师实现网络协同备课,通过网络备课平台,不仅能让双方教师及时沟通和处理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学校教研人员、业务主管、行政领导,甚至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进来,大家面对问题可以集思广益,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指出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真正实现教师互助、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师生互访交流
在校际协作教研活动中,校际联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如学科研讨、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优秀教学案例展评、论文评选、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微课录制、说课大赛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最终通过观摩和共同探讨,及时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5]
4.科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业成绩重要,但学习过程评价也很重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一种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内容多元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应运而生。这种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能力、行为规范的考察等。“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教学采取该评价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配合各种软件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价。
(1)教师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方式主要分为:①采取课堂回放的方式,对学生上课时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②采用网络作业系统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③采用考试系统,根据大数据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④采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2)学生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方式则主要分为:①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师和同学的教学、学习表现、状态及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②采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自己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③采用QQ、微信、钉钉、聊天室等不同软件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探讨,进行交互式评价;④采用大数据成长手册,对自己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评,很容易从中找到缺点和不足。教师根据反馈,及时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则根据反馈,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业方面和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促进自己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5.考核奖励
参与校际协作的教师要服从校际协作联盟的安排和管理,并由其进行统一管理、跟踪和考核。考核内容除了传统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以外,还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和校际协作的特征制定了星级评价体系和具体考核细则。对星级高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适时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对星级低的教师,帮助其分析查找原因,鼓励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
具体如下:①积极参加校际网络集体学习、教研、研讨,主动自学自悟,及时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并做好相关研修记录和学习笔记。②积极主动承担联盟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并获得同行和学生的好评。③注重对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家长、学生网络教学满意率评价达90%以上。④科研成果显著,积极参加各种论文、课例、微课、课件大赛,并获得奖项。⑤班级管理成果显著,班级风气正,凝聚力强,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获得表彰,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学生、家长班级管理满意率达90%以上。⑥利用网络平台,坚持开展线上、线下第二课堂,并取得有效成果。
此外,协作联盟还要为教师建立基于教师专长的分类考核,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专长,提高相应的星级,便于有明确需求的学生和家长选择自己喜欢类型和特点的教师。
六、后勤保障
1.制度保障
规范运作,领导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保证校际联盟工作科学、高效运转。结合新形势、新标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制度,彰显办学特色,强化执行力度,保证各项制度切实有效执行。
2.硬件保障
专人负责卫星学校软硬件的安全保护及维护工作,遇到有计算机硬件或网络设备故障时及时排除,确保协作学校间网络畅通无阻。
3.软件保障
做好网络同步教学、网络备课、网络教研、网络联考阅卷、大数据分析平台等系统的培训、使用和维护工作,及时为系统补丁、升级,确保校际协作教学工作稳定高效地开展。
4.资源备份
做好校际协作教学中各种文件、教学资料、教学资源的分类、整理、备份工作,方便教师查找各种资料、反思教学、改进教学,并对后续的大规模网校计划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5.教师网络培训
加强教师网络培训工作,让教师熟练掌握各种网络教学、教研、备课平台的使用,督促教师运用各种社交通讯软件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探讨,及时完善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七、实施过程的反思及优化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成绩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方案在制定过程中难免会由于考虑不足出现偏差,这就需要领导小组及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实施方案更科学、更适合学校实际、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1)针对部分教师在集体备课、教研时,流于表面,敷衍了事,协作过程不发言、不反馈、不记录,不能真正融入到校际协同当中等问题,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督促,要求教师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深入协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让其真正感受到校际协作的优势,通过校际协作让最好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2)有的教师的协作过程还处于传统的定期信息交换阶段,没有体现网络的优势,不重视教研的开放性与交互性。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及时,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跨越时空限制进行传播。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校际间的教师合作教研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多媒体化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协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遇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发掘网络的交互功能和多媒体功能,开创性地构建活力四射的学习型组织,深度发掘校际协同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3)针对一些教师不注重各种教学资源和教研成果归纳整理的问题,校际网络协作学校各个教研组及备课组之间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平台进行交流、研讨,创设一個大家互相研讨、交流的平台,及时把遇到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学习心得、教学体会、教研心得、教学反思与课堂实录等资源进行分享与交流,高效实现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交流和拓展,实时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优化和改进教学,进一步丰富和整合校本教育教学资源。
(4)有的教研组校际协作记录过程不详细全面,教师回头查找信息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求教师在网络协作教学或教研的时候,相关教师发表的言论、研讨的结果、学习的心得、上传的资源等都要严格在相应的网络平台当中进行。比如,教师间进行简单交流可以在微信或钉钉群中进行,教学研讨可以在教研平台中进行,发布资源可以在教育资源平台上进行,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原始记录进行回放和查询,既为老师提供了便利,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5)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校际协作网络教研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技术的使用,然而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不熟练或认识不到位,缺乏新理念、新技术的“充电”,游离于“传统”和“网络”之间,网络教研成效不高,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这也是目前教师队伍中切实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同时,让教师尽快适应网络协作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6)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不及时。部分教师只专注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心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多和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比如学生在学习中有无困难、学生在生活中与其他同学有无矛盾、学生心理是否正常、学生家庭生活是否和睦、是否影响正常学习等。对于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干预,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网络协作教研制度落实不到位。教研制度是学校教育提升强有力的支持,教研成果的转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因此学校要借助校际协同教学平台,加强教研工作制度的落实,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管理,围绕“教师的专业实践”展开工作,促进和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重质量、重提高”的理念融入到教研过程中去,确保校际协同网络教研产生应有的效益。
(8)教研成果转化效率低。在教研过程中要坚持服务为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和探讨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破解学生亟待解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引导教学研究沿着科学化、规范化、实用化的轨道推进,教研内容避免“空、范、大”,注重“小、精、尖”,有针对性地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及时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优质发展。
砀山二中以开设卫星学校为契机,坚持“科学严格的管理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科学严格的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和发展线”的高度认识,通过“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教学方案的实施,利用合肥六中的名校效应、品牌效应、质量效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校际协作网络教学,不仅促进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养,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网络协作教学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打造生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找缺点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和优化,最终摸索出适合砀山二中的校际协作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质量求发展、以成绩促进步,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见图2),真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现了教育公平,使学校和学生均受益。“互联网+”环境下的校际协作教学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途径,[6]今后应该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焦长义.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组卷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1.
[2]庄敏琦,庄菁玮,李明翔.“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教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93-96+142.
[3]高江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化学习题课有效教学方式研究[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7(6):167-168+86.
[4]李莉.基于校际协作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文信息,2017(12):217-218.
[5]余卫中.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教研实践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2014(1):95.
[6]梁林梅,许波,陈圣日,等.以网络校际协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研究——以宁波市江东区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3):103-112.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