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21-08-16刘巧薇
【摘要】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信息化提供了契机与保障。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融合,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趣味化课堂教学过程,情景化教学设计,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9-089-02
【本文著录格式】刘巧薇.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课外语文,2021,20(19):89-90.
语文学科集工具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更是增强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政策支持、考试形式、教育评价和教育创新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语文在学校现代化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深入践行大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应积极尝试和创新教学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促进语文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信息化提供了契机与保障。语文教师应从工作实践出发,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融合,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内容涵盖范围较广,知识点比较繁杂,缺少明确的知识边界,要破解语文教学的这些难点,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起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间的紧密联系,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语文知识资源的整合,多元化课堂呈现形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和生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觉自发地投入到初中语文学习中。
(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张力和延展性,初中生在学习中常常会感觉理解困难,面对问题无从下手,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学习质量难以提高。特别是文言文部分的学习,文言文讲求言简意赅、立意深刻、字义多变的特点,初中生本身的思维能力、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较低,理解力和想象力难以支撑其深刻理解古文所表达的内涵;还有,在鉴赏一些意蕴悠长、富含哲理的精品美文时,初中生感觉品鉴困难,难以体会文章的精髓。但是,借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复杂的知识直观形象地以声光电的形式演绎出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刺激,让学生轻松快速地理解语文知识,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知识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大量的课内外知识加以丰富和补充,以顺利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为扩展教学内容,增加知识密度提供了条件。教师可围绕教材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从教材出发,又高于教材,以课堂为主阵地,又脱离课堂教学,从而摆脱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课外知识的相辅相成,为学生创造接触更多课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汲取更丰富、全面、多元,促进学生心智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语文课程更具育人功能。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打造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学习课堂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心智不成熟,活泼好动,但是自主性和自控力较差,尤其是在学习上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倦怠感,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可巧用信息技术,化枯燥为有趣、变刻板为鲜活、化抽象为形象,使语文教学内容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既满足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升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些精美课件,将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史料(视频、图片、文字等)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课件内容的展示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背景及主题思想,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与现代语言无缝对接,这样就可以省去教师大量的讲解时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尝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从自己的角度解读课文,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常犯的理解错误以及遇到的疑难问题,便于教师及时纠正和分析解决。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真切享受语文课程的魅力,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逐一突破
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教学手段和方式更丰富,更灵活,更精彩,更具人文性,很受广大师生的喜爱。特别是在语文重难点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影视、动画、新闻报道、音乐等先进的多媒体资源,化解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对学习难点进行逐一击破,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创造了机会。例如:学习古诗《游山西村》一课时,教师可借助一个电影片段导入教学主题,同时还要配上画外背景音频,介绍作者身处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创作初衷,接着,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搜集和整理与之非常贴近的资料信息,以直观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仿佛自己就正在游山西村,在漫山青翠的山峦间穿行,清凉的山泉汩汩地从山上流下,蜿蜒的山间小路时有时无,让人时感茫然,向远处望去,忽然发现在一片花明柳暗處,有农家茅舍时隐时现,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兴奋之情溢于词外,文末那句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点睛之笔,彰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心生希望,未来可期的一种坚定信念,透露出一种勇于开拓,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情感的渲染有时用语言是难以表达的,而学生在画面欣赏中却能自主体会和领悟,这正是信息化教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三)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和思维碰撞,这正是学生思维与情感深度的体现。信息技术有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迸发,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语文感知深度。例如:《秋天的怀念》是写怀念母亲的一篇美文,作家史铁生从生活细节入手,描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在平凡的生活叙事中诠释了母爱的内涵,感受母爱的伟大。这是作者对母亲的追忆,更是对母爱的颂扬,内涵丰富,充满哲理,读来让人感触颇多。尽管文章语言平实无华,但作者真挚细腻的情感表露得淋漓尽致。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断奶期” ,由于长期无偿享受着父母的宠爱,对真挚的父母之爱习以为常,当他们读这篇文章时,根本无法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深沉、凝重的母爱,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难以读懂和领悟文章所表述的情感。为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学习时,可以配以背景音乐《想念妈妈》,让学生在乐声的引领下深情朗读课文,再将从互联网上整理的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播放出来,渲染气氛,在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下,触发学生情感,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语言表达技巧。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教学的有序、高效、高质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对学生情感世界的激发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也是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改善语文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提升学生赏析的文学素养
文学品赏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新课程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设法提高教学水平,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在信息化的今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就是一种高效、便利、成功的教学手段,并且在日常教學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文学赏析教学时,教师可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摘选几篇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用电子屏幕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尝试对这些文章进行文学评价,开展网络赏析教学,让学生学会文学评价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明确文学赏析的要点,如,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语句是否通顺流畅;描写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正确等。结合每个段落细致分析,有问题的要标注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评语写在文章右侧。然后,对文章标点和病词错句标注订正。最后,将修改过的字体标注红色,以提醒学生注意。对于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在底下画蓝色线标注,让学生记下来,认真赏析,为未来的文章写作积累素材。这样,学生在文学赏析中,既掌握正确的赏析方法,提升了文学鉴赏力,又丰富了文学知识,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融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更具魅力,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效,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群.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完美融合[J].中学语文,2019(5).
作者简介:刘巧薇,女,1979年生,甘肃庆阳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