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 万棵苗木如何“一夜成林”
——花博会苗木组现场负责人劳模诸伟琦幕后揭秘

2021-08-16庄从周

上海工运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土成林劳模

◎庄从周

7 万棵苗木、60 万吨配生土、2000 万株花卉,这是花博会现场的一组数据。上海市劳模,花博会苗木组现场负责人诸伟琦日前在劳模工匠双休日大讲堂中,面对来到崇明的职工朋友时感慨地说:“在这些看起来是一夜成林的效果背后,我们的团队付出了太多的汗水。”

从近及远 脚步遍布半个中国

为了给花博园寻找符合要求的苗木,作为花博会苗木组现场负责人,诸伟琦和团队从近及远,从周边省份开始的看苗行程踏遍了半个中国,包括上海本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重庆、江西、湖北等地,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但这些苗木来到崇明后,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由于崇明岛表层原土土壤普遍存在碱性、质地黏重、养分含量低、排水性差等缺陷,如何克服先天不利因素,尽快解决适合园区种植的各类苗木花卉生长的土壤成为摆在苗木组面前的难题。诸伟琦说:“部分表土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已达到上海盐碱控制的最高限值,而深层土壤盐碱化更加严重。”

诸伟琦透露,团队一共尝试了79 种配方、3 种植物、10 余种原材料的栽培实验和化学分析试验后,最终根据花博会主要植物类型匹配度和不同施工地理条件,确定了5种种植土配方,满足了不同苗木土壤改良需求,保障了第十届花博会苗木工作快速前行。

工匠精神注入建设工作 滴灌保证每一株浇水量一致

据诸伟琦介绍,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团队都将工匠精神注入到每一次的工作中。团队在缓苗结束后的养护中使用滴灌浇水,排列方式要求均匀,滴灌也要注意每株的数量一致,保证浇水量一致,不会出现有干有湿的情况。

克服各种困难 让“一夜成林”成为现实

作为一名上海市劳模,诸伟琦在采访中一直提到要“崇尚奋斗”,他直言自己是一名攻坚克难的冲锋者。在完成配土方案后,团队又仅用100 天时间就完成了1 万平米钢结构厂房的建造和设备的安装,实现了一条流水线连续性自动化生产,日生产能力突破每小时250 立方米,日产量不低于2000立方米,日均生产近2800 吨的配生土。

诸伟琦透露,去年的建设关键时期,由于40 多天的梅雨季节持续时间长,他们在现场劳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他与同事们每天工作16 小时,每天200 多名施工人员轮流换班,协力奋战,披星戴月,保障了梅雨季节植树计划的顺利开展。

入夏前,诸伟琦和团队仅用2 个月的时间,从南到北,走访了全国17 处苗木基地,考察不同种类的苗圃300 余个,从玉兰、枫杨、合欢到栾树、榉树、朴树,为苗木种植打下了扎实基础。

入秋后,随着树木种类的扩充,苗木供给的增加,现场种植效率不断提高,从一天300-400 棵,提高到最后600-800 棵,满足了当时承诺的“一夜成林”的效果。

猜你喜欢

生土成林劳模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传承
力争上游
天高云淡
生土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生土掺量对硫氧镁水泥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期盼
生土建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