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美丽家园的建设管理者
——记市先进工作者、长宁区房管局修缮科长王嘉俊
2021-08-16刘振思
◎ 文/摄 刘振思
在长宁区,通过住宅小区的综合治理,百姓从“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提升了居民们的生活品质。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长宁区房管局修缮科长王嘉俊和科室同事们的共同努力。
王嘉俊作为业务科室的负责人,2015年至2019 年先后落实了长宁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美丽家园建设、进博会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一系列市、区重大项目和工作,让长宁居民的居住条件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螺蛳壳里做道场旧楼房用上独立厨卫
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重中之重,就是解决好一幢楼里十多户居民合用厨卫的难题,使得“早上排队用卫生间”的烦恼成为过去式。截至2020 年底,长宁区在本市率先完成整区的非成套改造,让百姓由“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共6300 余户居民受益。
改造工程推进之初,如何在本就不宽裕的面积里“螺蛳壳里做道场”,并让邻里们认可、满意,是王嘉俊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家面积大,凭什么多用我的地方?”“这里位置不好,为什么不往里挪一挪?”……诸如此类对改造施工方案不满意的意见,在开工前就需要大家反复沟通、协商到位。
同时,王嘉俊也充分统筹施工进度与安排,卫生间改造居民商议一致比较快,就先让卫生间改造做起来;厨房的空间调整难度大、管道复杂、居民商议方案时间较长,就先稍微缓一缓。
在满足技术规范并且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王嘉俊要求为每户居民量身打造专属改造方案,既为居民谋求最大得益,又帮居民之间“一碗水端平”促成和谐邻里关系。
老房修缮一新搬出去的居民又回来了
岐山村,位于长宁区愚园路上,弄堂内有砖木混合结构连体式三层楼房70 幢和四层花园洋房5 幢,总占地面积约22000平米,是新式里弄之一。钱学森故居也位于里弄内。此次综合改造,施工体量大,涉及房屋种类多(涵盖了历史建筑、新式里弄和售后公房)。
面对历史建筑和保护建筑的修缮,在房屋建筑的主要部位,都安装了物联网连接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主体的震动情况。“如果出现擅自施工、改动,或者墙体结构出现震动和偏移,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由小区保安和我们及时到场查勘。”王嘉俊介绍道。
要想把改造工程做精、做细、做好,就必须到现场去。每启动一处改造工程,王嘉俊都会协调物业,在小区里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综合改造专项办公室”。
在岐山村的“专项办公室”里,一面墙壁上挂满了此次施工房屋的平面图,每处平面图上都钉上了图钉,以示进度。绿钉子代表完成,黄钉子代表开工或准备中,红钉子代表尚未启动。“为何还有这么多的蓝钉子?”记者疑惑道。王嘉俊笑着解释道,因为绿钉子不够,我们用蓝钉子替代呀!
开工期间,王嘉俊都会不定期来工地上仔细查看。孙阿婆今年已是八十岁的高龄,最近她家的独立卫生间正在抓紧施工中。在施工现场,王嘉俊查看施工进度,看着工人在仔细涂抹水泥、砌墙。“我想都没想到,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还能有机会进行厨卫改造。”孙阿婆在一旁激动不已,不停述说着往常自己使用卫生间的不方便和囧事。
“老房修缮一新,不少曾经搬出去的居民又回来了,他们说这里有他们的童年和人生。”王嘉俊告诉记者,曾经因为居住条件困难,不少老人都选择搬出去租房住。现如今,政府出资完成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卫生设施改造让居住条件有了巨大变化,生活方便了,他们还是愿意回到这里——毕竟,这里是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感情非常深。
从企业管理到社区物业先学会和居民打交道
从专业来说,王嘉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科班出身的“物业人”。1984 年,王嘉俊大学毕业,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他进入上海第十钢铁厂工作,一直做到了分厂的管理岗位。1997 年,随着企业的合并、改制,王嘉俊决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改变,三十多岁的他进入长宁区的房管系统工作,至今已经过去了24 年。
从企业管理到物业管理,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初到岗位,王嘉俊就面临着棘手的物业管理与社区协调工作:业委会的筹备、成立、换届,选聘物业公司,指导物业费的制定……当时,上海第一部有关物业管理的法规——《上海居住物业管理条例》刚刚颁布生效,王嘉俊又第一时间组织各居委和物业开展学习、培训。物业条例的颁布,让原本没有章法可循的物业管理有了法律保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调整,也意味大量的工作需要规范、完善。
当时,为了协调业主和业委会之间存在的矛盾,王嘉俊曾连续三个晚上,组织召开协调会,从晚上七八点钟,一直开到半夜十一二点。往往是白天这边刚刚下班,他就要赶紧去居委会组织大家开会,夜里结束了再梳理当天的协调纪要。“正是这样一点点的磨练,让我学会了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怎么为居民、为社区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王嘉俊回忆道。
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他是幕后的建设管理者
近几年来,王嘉俊先后参与讨论新的《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新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文件编写,参与了长宁区加装电梯工作调研报告的撰写。
2015 年至2019 年,根据上海对于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工作要求,王嘉俊带领业务科室、设计施工团队紧紧围绕《长宁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目标任务书》明确的27 项重点任务,做好各项工作。
工作中,王嘉俊和团队总是精益求精,“能做的就要做得更多一点、更细一点、更周到一点”。在三年行动计划中,王嘉俊发现,部分老小区的二次供水改造并没有完成。此前,二次供水改造由居民自愿申请,并没有全面覆盖。而在这次“三年行动计划”中,王嘉俊和团队主动提出,帮助居民申请二次供水改造。“既然已经在做综合改造了,为何不能一次到位呢?”王嘉俊在原有经费的基础上精打细算,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特意为二次供水改造预留了经费,并联系有关单位一同完成了二次供水改造,为居民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为期三年的美丽家园建设工作,长宁区共完成403 万平方米改造,76000 余户居民从中受益。把“资金用到了刀刃上”,把“实事做到了百姓心坎上”。王嘉俊还是长宁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负责人,落实了多部门合并公示,优化了审批流程,截止至2021 年5 月底,长宁区加梯运行92台、施工中55 台,均位列全市前列。
安居乐业,是每家百姓最淳朴的诉求、最需要的民生。长宁区的物业管理正在不断向前迈进,现有居住条件下,如何保护好区内历史建筑,如何满足居民日常居住环境所需,都是长宁区美丽家园建设的长期课题。即便没有几年,就要到退休的年龄,王嘉俊依旧带领业务科室的同事们,与设计施工团队一道,扑在基层一线,当好美丽家园的建设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