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疗效评价
2021-08-16郭燕君储霞飞
郭燕君 储霞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230001)
胆道或胰腺系统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等临床状况,治疗该类疾病经常在内镜下使用逆行胆胰管造影术,该类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属于难度较大,操作较多、创口较大的一类手术。有资料表明,术后引发治疗性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并发症的概率为1.29%~12.31%,引发诊断性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并发症的概率为1.11%~8.71%,若该病人兼有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引发并发症的概率约为45.63%[1]。本文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时加以护理风险管理探究其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20例,使用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7,年龄22~78岁,平均(53.15±9.45)岁;6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管良性狭窄。研究组男女比例为6:4,年龄21~77岁,平均(51.82±9.76)岁;4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管良性狭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审核。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进行传统护理方式干预,提前了解病人的各项资料、各类疾病史,进行各项检测,给予病人教育知识指导,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有手术后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手术中配合管理、手术前的风险评估等内容(1)术前针对病人具体状况进行护理风险评然后对于容易引发风险的事情进行管理。术前进行轻微的锻炼,例如心肺功能较弱、年龄很高的病人,难以保持俯卧位置,所以需进行锻炼。有效与主治医生配合,完成手术并采取相应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术前检验病人的血糖、血压状况,询问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对病人进行评估呼吸道感染情况,例如咳嗽、咽喉不舒适等状况,若病人有糖尿病为防止手术过程中引发低血糖可术前注射药物,若病人有高血压状况可在术前服用降压药。(2)手术过程中,提前检测病人的各项生命状况,配合主治医生的操作,有效调节病人的卧位,密切关注病人的面色、手势及表情的改变。关注病人呼吸道状况,以免呼吸道阻塞,及时清理口腔内异物,进行换脉氧。为病人选择合适的导管,提前排空导管内气体,仔细消毒,插入时需在15°方位进行,根据医生的要求开始加入造影剂,注意加入造影计时的含量及速度,切勿高压注入或反复注入,防止病人引发高淀粉酶血症或者急性胰腺炎[3]。(3)术后,对病人评估是否有发热、腹胀、腹痛等状况,根据主治医生的叮嘱,合理制定病人的饮食,使用一些容易消化、维生素含量较多、脂肪较低、较为清淡、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术后对病人出院后相关内容及注意问题进行评估,出院后安排好随访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100%)、手术的时间(±s)、引发并发症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引发并发症的概率比较 研究组引发并发症概率明显较低于对比组,差距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引发并发症的概率比较(n,%)
2.2 两组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及手术时间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比组时间短,研究组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显然比对比组高,差距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及手术时间比较[(n,%)(±s)]
表2 两组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及手术时间比较[(n,%)(±s)]
?
3 讨论
采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效果明显,且能极大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4]。但对于操作的水平较高,术后易引发并发症,所以在手术前后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有术后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术中配合管理、术前风险评估等内容,例如给予病人讲解有关手术的详细内容,告诉病人及家属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术后引发并发症的可能性及具体注意内容[5]。结果表明,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比组时间短,研究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显然比对比组高,差距有意义(P<0.05);研究组引发并发症的概率比对比组明显较低,差距有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进行内镜下匿名胆胰管造影术的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病人的手术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且降低引发并发症的概率,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