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术后结肠造口护理对改善术后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2021-08-16郑姗姗
郑姗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安徽 合肥23003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主要发病群体为中年人。临床上采用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术后存在结肠造口感染、出血等不良情况[1]。本研究探究术后结肠造口护理对改善术后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3~74岁,平均(52.5±0.4)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5~76岁,平均(52.4±0.5)岁。纳入标准:患者直肠癌根治术顺利,且取得成功,不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排除标准:患者心功能不全,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措施(1)安排1名护士,记录所有患者造口用品信息、排泄物渗出量、心理状况等情况,研究小组根据患者造口档案,指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术后,患者难以控制排便,易污染周围皮肤,引发局部皮肤出现炎症,护理人员要按时更换结肠造口袋,注意造口处卫生。(3)由于患者术后排便方式改变,心理压力较大,易产生负面情绪,若任由不良情绪发展,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讲解结肠造口的护理方式、注意事项,使患者端正心态,保持乐观,提高依从性。(4)护理人员应为其制定护理方案,使患者明确护理造口的关键环节,养成每天特定时间排便的习惯,逐渐控制自身排便过程,学习更换造口袋的方法。(5)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 观察标准 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对正常生活影响,以及排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0.05为界值,P>0.05表示无明显差异,相反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排便改善情况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对生活影响对比 研究组恢复正常生活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对生活影响对比(例,%)
3 讨论
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为低位直肠癌。直肠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当患者就诊时,病情往往发展至晚期,治愈几率较低[2]。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结肠造口术更加完善,患者预后效果较好,增加患者的治愈率,但患者术后出现排便方式改变的情况,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造口处的恢复。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预后,成为结肠造口术的研究重点[3]。本研究中,对研究组进行造口处的专科护理,且辅助心理、饮食等方面护理措施,结果表明,研究组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缓解由于安装人工肛门,改变排便方式产生的消极、自卑的情绪。护理人员若发现患者异常心理状态,应告知患者家属,共同给予患者关心帮助。研究中安排专门人员记录统计患者病情,有利于充分了解患者情况。结肠造口处皮肤极易受到排泄物、肠管消化液的感染,引发炎症、溃烂等情况,应时刻保持造口处皮肤干净、清爽。由于人工肛门无肛门括约肌,无法控制排便,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确定时间排便,养成习惯。应督促患者注意饮食,养成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类食物,避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排便。
综上,采用结肠造口护理有效改善排便情况,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