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以淮阴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21-08-15耿程欣卢河东白青云梁乃国王朝宇赵希荣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2期
关键词:劳动评估专业

耿程欣,卢河东,白青云,梁乃国,王朝宇,赵希荣

(1.淮阴工学院 研究生处,江苏 淮安;2.淮阴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

一 引言

劳动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中提出要“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目前,我国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健全培养教育体系方面,高等院校按照国务院、教育部及省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探索。江苏海洋大学开设《工程训练》必修课作为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拓展了多元化劳动实践途径,融劳动教育于环境美化、专业实践及志愿服务,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磨意志、提升能力。常州工学院将劳动教育实践融于思政、专业教育,在劳动中成长。淮阴工学院商学院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实践教育模式,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要求,结合现实条件,制定了劳动实践方案,共设置六个环节:集中进行劳动实践动员与指导,开展学生宿舍清洁卫生劳动,开展校园清洁扫除劳动,开展非遗技艺劳动体验,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意劳动实践,劳动实践总结与成果交流,活动得到了良好效果。

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赵健杰等[2]认为编写并完善以劳动科学为内容的教材,保障劳动课程化非常必要。菏泽学院闫伟老师[3]认为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中急需强化的内容,要独立开发并开设劳动教育专题课程。张燕妹[4]等认为要优化高校劳动课程体系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式:在劳动课程中积极融入思政课程,更新学生劳动观念;打造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参与劳动;创新“3+X”(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创造活动和其他劳动教育活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热爱劳动。高勇等[5]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国家高等教育法律与政策、高校劳动教育评估的基本规律和高校德育评估的成熟经验来设计劳动教育评估。

本文以淮阴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及内容、课程实施、课程保障和课程评估等方面来构建完善高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 课程目标建设

淮阴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提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求真务实、实践创新、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目标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来制定,构建一体化、进阶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等内容。

三 课程结构及内容建设

淮阴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所有课程可以分类到4个平台:通识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及实践教学平台。通识平台中有公共基础课(分为必修、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分为人文素养、社会科学类课),如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就属于通识平台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创新创业实践属于通识平台的公共基础选修课。学科基础平台中有必修、选修课程,如高等数学和食品科学导论属于必修课。专业平台中有必修、选修课程,如食品营养学为必须课程,功能食品学为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平台有必修和选修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为必修课程,食品感官评价技能综合训练为选修课程。基于此课程结构,劳动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可以按照下列方式来构建。

1.在通识平台课程建设中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类课程中蕴含的劳动育人精神实质和元素,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6]等思政教育类导向同劳动技能与知识的传授相融合,与新时代劳动精神及工匠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劳动素质和品格。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使学生理解劳动精神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可促进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创业观和就业观。要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讲述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开设创新创业、就业相关讲座,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就业招聘会、学术论坛等,让学生将正确的劳动观、创业观和就业观融入到真正的社会生产劳动中去。此外,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设置合适的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程。

2.在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建设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系统梳理学科基础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如充分挖掘高等数学、食品科学导论、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食品加工技术实验等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形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有的特色专业劳动理论课程。

3.在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建设中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基础实验、生产实践环节之中。在劳动实践中可以使学生将学习的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外化到实践之中,在劳动中磨砺品格和意志,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充分利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社会调查及创意设计等课程,让学生在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中充分体会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升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创造性地劳动。

学校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8],使劳动实践教育进一步生根落地,学校和学院结合劳动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勤工作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做好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让劳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常态化。

四 课程实施建设

学校和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手册,明确教学内容与考核评价方式,安全保障等内容。充分挖掘劳动实践的形式,结合食品专业特点丰富实践内容,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社会为支撑,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格局。

五 保障体系建设

1.健全劳动教育安全管控系统。学校和学院要有劳动教育安全管控的专门部门,成立校院两级安全管控领导小组,负责保障劳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师生的安全、经费安全等,构建劳动教育安全管控体系,保障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2.培养、培训劳动教师,保障劳动教育师资力量[8]。高水平、有担当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劳动教育平稳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劳动教师的培育与发展可以从多方面发力,一是经费保障,培养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师;二是定期对思政课程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可以兼具思政课程和劳动课程育人能力;三是对有效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培训与研讨,提升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能力;四是聘请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创业者等作为劳动教育课的兼职老师,并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教师考评、激励制度,构建完善的劳动课程教师体系,使劳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获得保障。

3.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如教材、案例、在线课程等,保障教学资源充足。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项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学校和学院定期召开劳动教育相关会议,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教材、案例的编写和在线课程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以保障劳动教育资源充足。

4.健全经费保障机制[8]。统筹政府补贴和自有财力,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课程建设经费等,做好经费的预算与支出,加强监督,保障经费的运行,取得劳动育人实效。

六 劳动教育评估建设

1.评估目的明确化,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的和各个教育环节的不同目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观的塑造为根本目标,在劳动精神,劳动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估;在学生层面以学习效果是否到位,劳动素质培养是否全面;以及政府、家庭、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支持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分类明确。

2.评估要素显性化。明确谁来评估,评估谁,如何评估。评估主体即谁来评估,评估主体拥有的道德涵养、专业素质、责任意识等都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评估对象即评估谁,如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教育内容、方法等是否符合教育现状等。评估的方法即如何评估,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评估方案缜密化,评估方案要包含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体、标准等内容。同时,对评估的结果要有一个提前的预测,并做好相应应对和解决措施。

4.评估程序标准化。选择适宜的评估主体、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估前做好宣传动员,通过自评、他评、问卷调查、心理测评、技能考核等,全面收集评估信息。

5.评估结果科学化处理。针对评估的信度采用复测法,对评估主体的信度进行相应的检测以剔除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异常数据;针对评估的效度查验评估,检验评估方法是否恰当,程序是否规范,样本是否合理等,即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化处理,这样最终得到比较准确的评估结果。

6.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处理后的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供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参考、改进,达到评估促建目的。

猜你喜欢

劳动评估专业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