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风格及特色分析
2021-08-15薛洁
薛洁
中国钢琴作品具有风格鲜明、民族特色突出的特征,同时细腻真诚的情感也能够穿插其中。从整体特色上来看,中国钢琴作品与西方现代钢琴乐曲存在明显的差异,演奏技法与作品结构布局上也存在不小的差异。特别是在节拍、乐曲速度以及节奏等方面,中国钢琴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死曲活奏的特征,有意识的区分于传统欧洲音乐刻板、严谨的印象,从而尝试从和声、技巧、旋律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以满足音乐思维支配需要,进而构建不一样的音乐艺术美感。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构建特色,现就风格特征分析如下。
一、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风格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讲求音乐的多声交织,追求音乐旋律的线条性、流畅性,如何解决旋律立体化与线性特征成为中国钢琴作品得以发展的主要途径。结合现阶段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情况,其主要风格具有如下特征。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中国钢琴作品最大的特征之一,相比于西方的钢琴演奏作品而言,中国钢琴作品更强调辩证关联,既要避免过分追求立体化而忽视线条性,也要避免过分追求线条性而忽视立体化,所以着力于旋律的表现力与情感色彩,采用恰当的方式来构建歌唱性的特征。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与特色,弹好中国钢琴作品往往需要充分理解音乐的艺术风格与语音语气,同时也要做好句子结构的分析研究。从来源上看,中国钢琴作品多来自于民间地方的曲调,包括戏曲、传统乐器等等,同时也可能会包括一些地方上特定民族风格曲调等,这些乐曲具有各自不同的声韵风格特征,包括一些特殊的技法、民族器乐演奏特色等。整体来说,不同类型的中国钢琴作品来源不同,但是其共同特征在于可以体现本地的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二)和声色彩
和声色彩是中国钢琴作品的重头戏,许多中国钢琴作品当中都投入大量的内容展现民族风格旋律,而最佳的模式就是和声色彩感,以此来构建多声部、多层次的音乐作品。聆听不但可以协助演奏者更好地调试作品内容,将其在融入声部当中,体现独特的和声色彩与声部层次,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不同类型的声部来体现出和声的力度特征。在和声生效当中,关注多声部音乐旋律恒条线可以发现,不同的声部之间都会通过长音来进行衔接,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并不会将前后的旋律分隔开,而是需要特别关注音色与音质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声部特征。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之间的区别。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过程中,和声色彩往往需要主调音乐的交织变化才能够呈现,此时不但要满足多层次、多线条的交错连接,也需要丰富的音乐特征。一些作品则更关注多声部展示的内容,通过立体化的培养模式逐步克服传统作品当中单线条变化的问题,提升技术水平,更利于展示多层次的线条,体现融合共处的特征。在作品结构布局上,要尽可能灵活选择延音踏板来提升作品的展现效果,尽管许多作品本身并不会在曲谱上标记踏板的位置,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延音踏板的帮助,相反,是作曲者不希望以此限制了演奏者的想象力与发挥空间。通过更为灵活的应用延音踏板,能够确保不同的演奏者演奏出自己的风格特征,同样也可以借助于延音踏板对和声、色彩与艺术风格进行改变,更好地突出中国钢琴作品的文化艺术特色。
(三)作品结构布局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单纯、简洁,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时,要尽可能做到委婉、含蓄,要做到包容并蓄、洞察本质,同时,也需要在最简洁的条件下表达更为丰富的内容,这个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旋律来制造动人的韵味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精髓。中国钢琴作品结构的精妙布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句感。在中国钢琴作品当中,由于追求作品的内敛,所以起伏往往不大,多以意境、韵味为展现手法,所以无论是开头、结尾都不会十分浮夸,会通过落音、收束等技巧来强调美感,结尾处更多的是选择渐弱的模式,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演奏者轻柔的触碰,使得声音要做到弱而不飘,达到回味悠长的效果;二是语气。汉语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声多韵,而这一点也被巧妙地应用到中国钢琴作品创编当中。传统民间音乐结合汉语的基本特征,构建了独特的作品布局模式。如四川的方言就是别具一格,虚音与实音交错,对于演奏者演奏过程中虚实变化的本领具有较高的要求。如《黄杨扁担软溜溜》一曲当中,就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语气表达方式,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将连线的开头弹得更深厚,而结尾部分则一笔带过,从而实现虚实结合,搭配强弱分明的节奏变化,更容易体现出不同的民歌风味,体现作品结构的优势特征。
二、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特色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特色来源于音色、气韵、踏板应用技巧,分别探讨如下。
(一)音色分析
音色是人们判别不同声音的主要途径,作为声音最为主要的特征,音色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音乐的质感,也是实现乐曲与观众共鸣的主要途径。音乐之所以可以达到动情的效果,其关键就在于音色的高低错落。音乐作为人类历史上发展较早的文化形式,最初就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演奏者借助于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不同的音色,从而引发观众共鸣。中国钢琴作品当中的音色特征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不但满足了中国人民对于音乐的基本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在文化当中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演奏者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更需要选择合适的音色表现形式,从而做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人类的情感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在功能上都是用于启发人类的情感,而中国钢琴作品是基于钢琴这种乐器来进行中国传统曲目的演奏,所以更需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音色特征,更好地适应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要求。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音色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的则是演奏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感受与自身的体验,从而激发观众的认知,获得美学享受。音色分析与判断对于演奏者而言至关重要,不但可以提升自身演奏技巧,同时也可以指导日常练习的方向,进而改善演奏效果,为个人的进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气韵分析
气韵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的整体面貌与效果。在观察一个人的过程中,我们最早发现的并不是外貌,而是整体的气质。对于音乐作品而言,气韵就是其外部的整体气质。良好的气韵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样也更容易感染人,达到与观众共鸣的效果。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之首,其在演奏的特征上往往具有很多西方人的习惯与特色,所以,在演奏过程中对于演奏者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中国钢琴作品融合了传统中国文化与钢琴的技巧特征,气韵的构建更需要基于文化,实现由内而外的传递。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永垂不朽,也是基于内部情感的共通来实现的,一些甚至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经典文学长盛不衰的秘诀。在中国,钢琴演奏是基于作品的意境与气韵,而许多国外的演奏者则更关注技巧本身,将这些内容融入中国钢琴作品当中,就可以更好地满足本地文化土壤的需要,从而让中国钢琴作品在中国得以发展。气韵作为钢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也融合了传统文化与钢琴的艺术精髓,在气韵展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属性与艺术魅力特征,提升演奏的临场表现力,进一步感染更多的观众。
(三)踏板用法分析
踏板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实现实音之间的相互转换,另外则可以通过虚音来衬托中国钢琴作品的线条美感,从而激发听者的灵魂共鸣。作为西方乐器,钢琴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音符之间转接不畅通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借助于踏板来实现合理的过度。另外,一些外国作曲家在进行品目创编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固定的踏板用法,这样演奏的作品更为严谨、稳定。相对的,中国的作品更讲求神似,所以,创作者在进行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时也会尽可能地对踏板用法进行保留,通过不具体进行标定的方式留给人们更多的认知空间,搭配弱音踏板、连音踏板共同使用,从而实现音符之间的巧妙衔接,确保过度自然、平滑,提升中国钢琴作品的整体艺术观赏性,实现了乐曲特色与踏板之间的协调统一。踏板应用于钢琴作品演奏当中,主要功能是解决实音转化,而从效果上来看,可以留给演奏者充分的施展空间,结合自身对于钢琴这种艺术文化传递方式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受、体验以及技巧,从而传递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赏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经几代中国作曲家的努力,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国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以民族音乐语言为主导,不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同时也对音乐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文化特点,也希望可以借此为我国中国钢琴作品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借鉴,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