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红色文化与医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入性研究
——以安徽红色文化为例

2021-08-15汪晴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1期
关键词:医学生红色思政

汪晴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安徽 巢湖)

安徽省属于我国华东地区,同三角核心区域相邻,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人才济济,拥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址,往往被誉为“红色故土、改革之乡”,文化底蕴厚重,资源禀赋优越”[1]。这里,诞生了很多科技文化先驱及革命领袖,如陈独秀、邓稼先;这里,发生了很多独具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如“皖南事变”、淮海战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等;这里,孕育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如金寨精神、铁军精神、小推车精神等。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真正意识到了红色文化的价值,厘清了其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且深入研究与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时代意义、育人功能等,取得了累累硕果。然而,透过红色文化融入医学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得知,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积极调整与优化。

一 红色文化视角下医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审视

(一)教育者红色文化意识不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浓

“红色文化是以党组织为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奋斗与抗争过程中沉淀而来,时代价值及文化内涵较为深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广泛倡导利用红色文化价值,深入探究其时代真正内涵。然而,目前高校教育中,尤其是医学院往往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在大学生思想理念、行为习惯、道德素养等方面引入红色文化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2]。

首先,教育管理人员的红色文化育人意识不强,未能充分挖掘所属地域的红色文化价值,没有过多的精力用于内容研究与教育指导,使得红色文化难以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与功能。有的医学院才刚开始研究红色文化,教师队伍专业能力较强,然而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与内涵挖掘较浅,未能实现红色文化与医学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导致红色文化并未完全发挥出政治教育作用。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医学院较为重视人文文化构建,红色文化建设力度较小,校园中关于红色文化的标牌、标识内容单一;纵观整个校园文化,红色文化所占比例较小,往往在一些特定时间才会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所以,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反方向分析得知,红色文化教育意识匮乏、红色文化氛围不足等问题较为明显。

(二)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思政内容僵化、方式固化

长久以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单薄、方式固定、缺乏灵活、创新不足。其中,思政课堂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引导思想、培养人格的重大职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依然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师生间沟通交流少,课堂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思政教学的一种状态,十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抬头率不高,严重影响思政教育效果实现。有的医学院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中,但是内容仅限于红色革命案例、抗战英雄事迹等内容,且红色文化专题教育匮乏。虽有一定教育价值,但是教育方式方法稍显生硬,课堂氛围稍显枯燥。教材方面,普遍选择教育部门统一编写的材料,地域性的红色文化辅助教材相对缺乏[3]。

同时,医学院校对大学生安排思政实践教育活动时,受限于车辆安排、学生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考虑,仅仅安排部分学生参与,影响面过窄。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认识不够,准备不足,活动内容多以眼观耳闻为主,学生并未用心体验。且思政实践教育活动缺乏考评机制,多数以写个总结或交个感想敷衍了事,未能达到切身领悟、深刻认知的教育效果。因此,从红色文化视角下,思政教育工作较为单一,不具有灵活性与创新性。

(三)部分医学生红色文化意识薄弱、认识有待提高

纵观医学专业教育体系,其设计了大量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及目标较多。因而很多学生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临床专业课的学习中,对思政教育课程比较轻视,课下也很少去主动阅读思政课相关书籍、涉猎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医学生整体人文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而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的学生未经历过物质匮乏,无法切身体会革命战争的艰辛,红色文化意识往往比较匮乏。有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只存在抗战、革命等特殊年代,对于现代社会并不适用,不再需要进行学习与传扬,这种错误的认知体现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较低的现象[4]。

特别是00后的大学生,他们诞生于互联网时代,走在数据和流量的时代前沿,更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普遍存在自我意识高涨、思想偏激、个人主义等多种问题倾向。由于社会阅历浅、人生经验不足,缺乏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的价值导向,很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因此,医学院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面临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够高的现状。

二 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提认识、让红色文化“立”起来

“对于一个地区发展而言,红色文化是十分珍贵、独特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党与国家不忘初心的天然载体、源头活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优质素材和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医学院思政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红色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资源、营造轻松学习氛围,而且还有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行动需要思想引领,行动的力度取决于认识的高度。把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与医学生党性培育融合问题作为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首先,组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例如以区域为中心,深挖皖北、皖南、皖西等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地区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其次,“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准入标准。要从思政课教师选拔的源头做起,在遴选思政课教师时,应考察新晋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将红色文化尤其是本校本地区的红色历史融入教师考察体系”。打造一支安徽红色文化专题研究的教师团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来激发教师对红色文化研究的兴趣,引导思政教师利用科研优势,将探索红色文化与专业研究融合。另外,组织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系统、全面地学习红色文化知识,进一步强化其红色文化内涵,创造思政课教师内部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如开展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有利于优势专业互补、相互监督和借鉴[5]。

(二)进课堂、让课程思政“实”起来

为了能够促使地域红色文化能够真正在思政课堂上“实”起来,依然要抓好医学生思政培育的主阵地——课堂。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红色文化进行全面研读与分析,结合学情设计针对性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需要着重梳理教学内容,精心选取安徽地区红色文化中不畏艰险、开拓创新的革命历史事件,找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契合点。有选择、分层次地融入红色资源,充分激发医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党性修养。如可以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系列史料融入“纲要”课“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内容的讲解;在“正确人生观”知识点讲解时可列举人民公仆沈浩的真实案例。“许多在校医学生的家乡就是著名的红色高地,如皖西、淮北、淮南、皖南、皖东等地区,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革命历史的熏陶,是红色基因的传人。因此,在思政课中融入真实的革命历史素材,可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乡土之情与家国情怀,增强作为红色基因传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时,应创新思政教育方式,转变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课前要制定好教学任务、提出思考问题,掌握课堂问题的难易、顺序等,课中要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革新教学方式方法上可以通过红色文化主题辩论会、课堂小论文、借助红色影视作品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等形式,例如播放在安徽这片红色沃土拍摄制作的红色影视作品:《大转折》《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风雪大别山》《玗堡枪声》等。积极编写或购置具有安徽本土红色文化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作为辅助书籍,增加思政课程的亲和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内容[6]。

(三)讲方法、让思政实践“活”起来

对于思政课而言,课外校内、校外实践是常见的实践方式。想让红色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真正地“活”起来,离不开课外校内和校外红色活动的参与。例如,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团员活动,组织团员相互交流发言,促进红色文化的交流传播。发挥好学生党员引领作用,党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广泛宣传与发扬这一精神,促使其成为典型的校园文化之一。另外,高校设置专项经费购买红色书籍,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并写下心得体会。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红色文化读书会,当阅读时间、次数、书籍达到规定后便可颁布结业证书,且把这一项列入到学期综测评分体系中[7]。

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地区红色文化,用好革命遗址和珍贵文物“活教材”。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走访革命老兵、倾听抗战遗址背后的革命事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入学习与思考。

积极开展各种红色游学活动,听听讲解员现场讲解革命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理解历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认真游览,切身感受红色精神;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基地实习,积极收集、整理大量文献治疗,耐心地讲解红色经典,在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促使学生能够成长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主力军。最后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医学生积极开展“传承红色文化、争做时代红医”的爱心义诊活动,在书本与实践相结合中锤炼学生党性、提升思想境界。

(四)重研究、让红色校园“亮”起来

校园文化充分彰显了校园整个风气,优秀的校园文化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地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因此,积极打造红色为底色、医学为背景的“红医”校园文化是拓展思政教育工作“亮”起来的有效路径。

将地域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此营造校园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环境和氛围。首先,高校可以依托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红色文化体验专区,如: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活动墙等。在文化标牌、海报、建筑雕塑等巧妙地渗透红色文化元素,促使其能够同大医精诚相融合,相得益彰,在无形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学习活动,积极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开展系列红色文化主题学习会、红色文化大讲堂等。编排展演以红色文化为内涵的舞台剧、歌舞音乐等文艺活动;利用革命事件或红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革命文化教育,邀请革命前辈、专家学者,以及最美人物走进校园进行宣讲,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积极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比赛,例如红色文化主题征稿、红歌比赛、红色微电影创作大赛等校园活动,通过活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进一步探寻红色文化内容,加大红色文化传播范围和效力,提高思政教育品质[8]。

另外,创新校园宣传形式,组建“学校—系部—班级”红色文化宣传梯队,在传统官媒基础上构建自媒体平台,运用好“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递红色文化内容;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网站,如安医的校园网站中可以开辟红色专栏,也可以让学生参与网站维护。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受青年人欢迎的短视频平台,使得红色文化宣传工作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强化红色思想引领。

三 结语

现代社会中,各高校创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在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把地域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的“活资源”和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载体,对深层次的内涵及教育意义进行重点挖掘,不仅可强化医学生自身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应对困境的能力,也是赓续地域红色精神的现实需要。

猜你喜欢

医学生红色思政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红色是什么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