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素养培养

2021-08-14杨兆华

关键词:项目学习

杨兆华

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项目学习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关键词:算法设计;项目学习;信息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126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授学生一些基础操作技能,而忽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象。怎样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是我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多年实践让我们深知,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重要的是把握课程内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

一、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学生具备良好健康的信息素养。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素养。

2.学生终身学习的法宝。

终身学习的关键在于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追寻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围绕问题的解决去获取、理解、消化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并形成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

二、兴趣培养是课程入门的关键

对于初学数据与计算的学生来说,入门很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门,我们要十分注重项目学习的选题,确定的主题有两个特点,第一要符合学情,第二要有趣味性。比如,在讲授顺序结构时,从下面的小项目例题开始:

“做物理实验时,用温度计测温度用华氏法表示的温度(如87℉),现在要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如30℃)。”

项目分析,在于找出这两种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公式,按公式列出方程c=5*(f-32)/9,再绘制出实现相应算法的流程图,再根据流程图编写Python语言程序,最后调试运行,得出结果。

从这样的一个简单问题着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算法、程序等概念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编程的热情。

三、数据与计算课程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构造算法,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某种程序设计语言。

课程的内容是以项目学习的方式组织,通过对项目的分析,设计算法,实施有效教学,明确所讲的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打好设计的基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目标不能定在学生掌握某种语言上,而要把目标定在让学生掌握算法设计方法,掌握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讲授编程计算时,要始终强调算法设计,使学生从中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讲授的重点放在分析问题的算法模型上,重点讲解设计思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算法模型,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算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信息素养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所有的项目都要针对算法,不能单纯为解释语言概念、语法,并且所选的项目都是从构造算法出发,重点讲述设计思想,在分析讲解算法的过程中,采用自上向下的思维方式,逐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结果、给出Python程序,再解释程序的一行行语句。例如我们有一个小项目:猴子吃桃问题。

“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时,见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

首先分析该问题,建立算法模型,假设第一天桃子的总数为x个,当天吃掉的为x/2+1个;可以得出第二天桃子的数量为x-(x/2+1)个;按照这样下去,根据问题描述可知,第十天的桃子数为1个。再继续分析,假如把每一天的桃子数量看作一个数列,从第十天开始倒序排列,由于我们知道数列的第1个数字,那么这个问题可以用递归函数来解决了。

接下来,我们把这个递归函数命名为tz(n),n取值为1到10,表示最后一天到第一天。最后一天是一个桃子,即tz(1)=1。

从前面的算法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连续两天桃子之间的关系,用函数表示即:tz(n)=(tz(n-1)+1)*2,有了这个表达式,我们就可以编写如下的Python程序。

最后编写程序如下:

def tz(n):

if n==1:

return 1

else:

return (tz(n-1)+1)*2

把每天的初始的打印桃子数量打印出来:

for d in range(10,0,-1):

print(d,”—>”,tz(d))

按照思维的顺序规律,逐步分析并解决问题,设计算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这为学生的后续选修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为学生今后进行设计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

四、实践探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数据与计算课程的教学环节由问题提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解决问题;到具体实践探究,理解提高等。在这些环节中,问题提出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实施实践探究是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分析问题,主动去探究与实践,从而掌握课程所学内容,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于让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去实践操作,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带领学生去实践解决。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融入数学、物理学科知识,让学生用构建算法,建立模型,求解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能理解和提高知识,由此看来,数据与计算课程教学始终要围绕这些教学环节展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作者单位:吴江平望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
基于化学实验的STEM项目
项目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二维动画项目学习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现状及设计原则分析
项目协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的应用
“药品与健康”项目学习案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