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1-08-14段宝霞张小芳

关键词:主题阅读教学实践初中语文

段宝霞 张小芳

摘要: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学生整体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阅读量少的状况,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立足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并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原则、意义以及策略四个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阅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88

本文中的主题阅读是指针对某一种主题,开展大量阅读的授课方式。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增强他们思维的全面性,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阅读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初中语文正在面临改革期。语文教学更为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在現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可以处理好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人;注重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创造性,并辅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的养料,真正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

在看到语文阅读新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了解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通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师在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两大问题。问题一: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一刀切”的阅读教学模式,导致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迅速解决阅读问题,而基础差的学生往往花费很长时间,也无法解决相应的阅读问题,从而导致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产生消极的阅读学习心态,进而加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极分化。问题二,学生缺乏相应的文体意识。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过程中,很少涉及语文中的语法知识、问题常识等等,从而导致学生文体意识淡化,进而导致学生语文知识和反馈能力的弱化。

针对以上状况,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注重从主题阅读的方式,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阅读体验,并注重构建“教”与“学”向融合的主题阅读模式,更为注重提升教师个人的实际语文阅读能力,将主题阅读的效益发挥大最大化!

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在开展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型的授课模式,优化教师的阅读主题阅读知识,注重构建教师阅读体验,实现阅读教学内容的充分整合,并将上述内容合理、科学地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开展主题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将阅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思维方式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探寻主题阅读内容与学生认知的连接点,构建最为接近学生认知区域的主体阅读模式,激发他们的阅读学习热情,并让学生在表达中,思考中,感悟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2.打好语文根基,促进全面发展

在打好学生语文根基方面,教师通过开展主题阅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提升,即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真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双重提升。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初中语文主题阅读的学习,可以从已有的课本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并在此过程中,构建相应阅读内容的连接,让学生更为立体和全面地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最终达到夯实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全面发展方面,教师注重增强主题阅读的人文性,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工具,开展相应的阅读。通过运用这种方式,教师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夯实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又可以真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味文章中深层次情感,增强学生阅读的全面性,获得良好的主题阅读教学效果。

3.促进共同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主题阅读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并不断地完善个人的阅读体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心贴心地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同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不断延伸个人的阅读知识面,并在此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主题阅读原则

在初中阅读主题教学内容的设定原则中,要注重从主题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实效性、延展性和启发性四个角度,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教师的个人教学特点,从而开展较为高效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真正增强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1.注重教学主题目标设置的科学性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最为接近学生认知的发展角度入手,注重结合学生已掌握的语文知识,以及思维特点,开展引导式的主题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阅读问题,促进他们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教师应考虑合理性原则。在实际的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阅读量,还要考虑最终的阅读结果,从而真正达到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最后,在主题阅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侧重考虑生活性原则,即在具体主题阅读实践中,教师可以从构建生活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个人的生活入手,联系教师布置的阅读问题,培养学生独有的阅读视角,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属于个人的阅读之蜜。

2.注重阅读教学主题设置的实效性

阅读主题设置的实效性旨在充分发挥主题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两点:

第一点,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性。

在确定主题教学的方向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设定具有适切性的阅读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阅读个性化需要,并构建具有实效性的阅读模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第二点,注重主题阅读的科学性。

在开展主题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阅读的科学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出高效性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课堂。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在开展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语言引导,情境创设,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们构建个人情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连接,让学生从个人的生活体验中,情感经历中,品味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第二,注重内容选取的科学性。在阅读内容的选取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思考性、分享性以及生活性的授课模式,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亲和力”,提升他们阅读的参与度,获得良好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效果。

3.注重主題阅读教学的延展性

本文中教学内容的延展性注重从课本教材内容以及阅读设计两方面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论述。在课本内容的论述方面,教师以单篇阅读为载体,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单篇阅读内容,与主题阅读内容,以及整个教材编写之间的连接,真正让学生树立相对完善的阅读体系。

在阅读外延方面,教师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在拓展阅读外延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立足学生,并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阅读外延模式,真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完成相应价值观的构建,并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第二,注重外延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完成主题阅读资源的整理,也可以进行原创资源,比如,从个人生活中的事例中,进行相应主题阅读资源的搜集。第三,注重文化的传承性。教师应在开展主题阅读外延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即搜集一些启迪性的阅读内容,真正让学生感悟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4.注重阅读主题教学的启发性

阅读主题教学的启发性包括学生阅读的自觉性、阅读教学的阶梯性以及学生阅读感悟性三个角度。

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方面,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的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将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增强学生阅读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

本文中的阶梯性注重从文字教学,文学阅读,再到品味文化三个阶梯性目标,从在此过程中,注重主题阅读教学的全面性、探究性以及连接性,真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本文中的阅读感悟性是指从学生阅读的感悟角度入手,即真正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阅读看法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交流性的平台,让学生在分享个人阅读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跳出个人的认知局限,获得较为全面地阅读体验,让学生的阅读感悟更为科学、全面和具有实效性。

四、初中语文主题阅读策略

要注重从合作教学的角度,进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为学生搭建交流性的平台,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阅读主题进行阐释,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深度和高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感受文字的辞藻美、意境美和思想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强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开展《水调歌头》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主题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良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结合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小组划分。第二点,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分析本文中“月亮”的意象,并尝试阅读苏轼的其他文体,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苏轼的性格,并谈谈阅读感受。第三点,实施引导。教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指导,真正让学生的主题阅读更为科学。第四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运用文字,简要介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下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围绕苏轼的诗词,进行此部分内的阅读,并得出如下结论:苏轼是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乐观的人。他曾经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通过这句诗表现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更为注重对理想的追寻。在被贬密州后,他写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展现出诗人在此情境下,仍旧对未来充满希望。在与朋友一块被大雨淋湿时,苏轼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笑烟雨任平生。”通过这句诗,作者展示不畏困难的心境。通过开展主题阅读,辅之以合作化的授课方式,教师真正让学生通过协作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品读苏轼的性格,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获得思想的启迪,文学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语文综合阅读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研究主题阅读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构建初中语文主题阅读,与学生认知的连接,生活的连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为他们提供交流的舞台,分享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阅读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志英.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语文建设,2017(10).

[2]李祖平.“穿透灵魂”的阅读新方略——青少年主题阅读研究[J].中国出版,2016(05).

[3]温儒敏.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11).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八中学,陕西 神木719300)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教学实践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