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阅读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1-08-14郑梅

关键词:阅读教学

郑梅

摘要: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已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笔者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路径。

关键词:英语活动观;英语阅读思维品质;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55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英语阅读思维品质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依托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卢银崧,2019)。学生运用听、说、读、看、写五项学习技能和多种学习策略,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

英语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载体,也是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课堂一般先设计语言输入活动,让学生理解语篇、关注信息、提取要素等。其次设计输出性活动,包括语篇理解、知识架构,完成知识转化成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基于语篇体裁、语言表达形式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挖掘语篇的深层价值取向。

思维是学习与使用语言的重要载体,同时学习与使用语言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要重视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的融合发展。

二、英语活动观指导下培养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实践

1.研读语篇,领悟核心内容

课程目标是纲领,课程内容是依托,教学途径是保障。而语篇承载学习内容,活动观落实学习途径,只有精读语篇文本,才能把握核心内容,再通过实施活动观确保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精读文本语篇是落实活动观,实现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王蔷,2018)。充分研读文本,从研究语篇的类型及文本结构和特征入手,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结构化知识的构建,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有效抓住串联语篇的主线,重构新知识脉络。

例如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二单元中,新闻报道可以用What—Why—How的结构来组织教学。

What: 本文的话题为“灾难逃生”,以新闻报道形式呈现当代青少年在地震和海啸发生时正确的应对方式,最终成功逃生的故事。

Why: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描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场景、人们的反应以及逃生的措施,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掌握正确的自救法可以减少损失。

How: 语篇类型是新闻报道,具有鲜明的新闻体裁的写作特征:内容具体翔实,语言简明精炼,文章通俗易懂,描述生动形象。

笔者深入研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基于学习活动观的整体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教师做好学情分析。笔者执教的是一所农村三星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被动,在阅读中提取具体信息的学习理解能力基本具备,但是分析论证、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能力欠缺。

笔者基于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来确定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学生获取对自然灾害的初步认识,理解必要的准备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学习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所具备的必备品质;了解新闻报道的文本结构特点。

3.循序渐进,培养思维品质

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有梯度,便于学生对语篇的学习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不断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1)学习理解,感知提取。

学习理解是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的第一步。首先教学设计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给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和建立信息间的关联,构架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教育部,2018)。

本课例中,笔者设计了两个学习理解类活动:

①感知与注意,激发思维。高中英语教材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编写,本语篇就是关于“人与自然”的主题。学生阅读前观看自然灾害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Q1: What types of natural disaster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Q2: Have you had the same experience in your life before?

Q3: If you have , whats your feeling?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已有的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自然导入到阅读主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②获取与梳理文本内容。通过复现学生已知的新闻报道“倒金字塔的”的结构,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两则新闻报道的文本结构。通过该图示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类体裁的文本中段落的关联与内在逻辑关系。在思考、分析、梳理的过程中,学生概括思维和整体思维得到相应的发展。

笔者设计以下表格,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段在篇中位置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2)应用实践,深入语篇。

引导学生分析新闻报道中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找出并理解文本中的直接引语,理解它在新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文本中描写景象和声音的句子,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利用感官信息让描写更生动。

①活动一:让学生找出相关动词,并完成以下思维导图,同时用适当的形容词描绘小女孩情感变化。学生通过对语篇的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其非智力获得发展,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②活动二:让学生划出报道中的直接引语并分析其功能。此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让学生体会到语言魅力往往体现在细节中,细节描写会生动表现出人物性格、内心情感、事件真实形象。学生关注细节描写,有利于激活课堂、展现语言魅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增强學生思维品质。

(3)迁移创新,超越语篇。

将文本中海啸的前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启发学生收集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再通过小组交流,总结自然灾害的防范方法,展现多元思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①活动一: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设计一个采访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读信息,归纳两篇报道中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共同优良品质,挖掘隐藏在关键信息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What personalities did Miss Brown and Sabrina show in the disaster?

What can be done to prepare for a natural disaster?

Can natural disasters be prevented? If not, what can we do?

②活动二:展示火灾短视频和视觉、听觉、嗅觉关键词,要求学生利用这三种感官写一篇口头新闻报道。本活动通过引入视频资源,学生借助关键信息,模仿范文的谋篇布局写报道,学生在借鉴、模仿和运用中提升创造性思维。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知识的教学,更应该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的课程。在阅读课堂上,教师每一个英语活动的设计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结合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能力,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通过活动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体裁的谋篇布局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开展思考探究,完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思维品质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卢银崧.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英语教师,2019(14)121-126.

[2]王蔷.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Z].北京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