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21-08-14江中林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新课改初中数学

江中林

摘要:伴随着近些年的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同时作为初中基础学科——数学,其教学质量与效果也对其他学科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既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的自身个性与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层面上都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地调查研究,阐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策略,供相关教师教学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43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还是提高我国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课标的理念着重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变化上,在这种观念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如何把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已成为广大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脱节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表述过,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这样体现了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趣味性不足,且严重脱离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场景,难以激发学习数学学科的热情,也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的沉闷。因此教师需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生活,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科学合理地融入一起,启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设计教学活动缺乏新意,轻视激励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前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进行创新的设计,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兴趣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教授学生《无理数的》的相关知识點的时候,有的教师知识简单地梳理已学过的有理数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这种缺乏新意的课堂导入的方式,自然无法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在笔者的观察中,部分教师的教学风格偏于严肃谨慎,对于学生的优异表现以及相对于之前的长足进步,没有进行语言上的有效激励,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师缺乏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

课堂教学是目前初中数学的主要的教育方式,因此课堂教学的环境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这也对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首先就是对于某些突发性的事件,部分教师缺乏处理的经验,教学手段有时过于简单粗暴,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仅影响了教师的个人威信,还造成课堂教学氛围的疏远。例如,部分教师在处理学生课堂不认真听讲的行为,如睡觉或是聊天等现象时,简单粗暴直接批评学生的行为或是让学生罚站。却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青春期的敏感的心理情绪,进而侵害到学生正在成长中的自尊心,最终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部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

根据笔者的亲身教学经历,部分学生存在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而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常常倾向与主动性高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造成内向的、不积极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上与教师的沟通互动较少,课堂参与程度非常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影响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整体成绩必然直线下降,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下降到冰点。

(五)课后作业未能依据学生的不同学情进行分层化布置

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学生的个性与全面的发展,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充分的教育,使得不同学情的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得到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真实的情况却是,由于学生的学情的不同,对于课堂教学的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却没有进行分层式的布置,而安排了相同标准的数学课后练习作业。这就造成了数学基础水平优异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而数学基础水平薄弱的学生反映题目相对困难,难以凭借自身完成相应的作业,甚至会产生作业完成率降低或是抄袭作业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基础水平进一步恶化,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完全丧失对于数学的学习自信心。

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师资方面的原因

1.教育管理者的因素分析。

根据笔者的调查,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办学理念是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校管理者,会积极利用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培养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并且对于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大力的投入。但是也存在部分学校的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只注重教学考试成绩,不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必然也将导致教师将教学的重点跟随领导者的指挥棒走。同时学校对于教学设施的投入,尚未达到每间教室都普及多媒体设备,造成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授学生几何图形的相关数学知识时候,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手段可以构成学生对于数学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如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会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一线教师的因素分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部分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尚未更新与优化,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师占据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学理念,对于课堂知识的导入与课上的交流互动,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同时没有注意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而是为提高学生数学考试成绩,采用占用学生大量学习时间的题海战术,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在数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氛围与教学环境的营造的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学生群体方面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对于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乐趣与热情高,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数学的探究,数学成绩自然就会越来越好,在反馈回学习兴趣上来,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形成一个正向积极的反馈系统。如果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状态不好,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与课后作业,没有形成内在学习动力,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将造成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降低。

2.学生的心理状态。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健全、三观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有着敏感的心理状态,对于生活与学习中的逆境引起的负面情绪以及心理压力,尚不能够成熟的应对。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实时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注意自身对于学生课堂提问的评价。例如,课堂教学时,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表扬与鼓励,就可能让学生燃起对于数学的喜爱之情。对于以上的情形,学生应当积极地培养自己面对逆境时的情绪控制与心理的承受能力,从而提升数学的整体学习水平。

3.学生的认知与学情特点。

一个班级有着许多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各不相同,以及每个学生的认知层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与风格。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对于不同的情形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就不建议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的方式反而更适用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凡此种种,学生的学情千变万化,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三、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针对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实施策略

1.对教育管理者的实施策略。

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为了让新课改能够更加顺畅地推行,应当及时地更新与优化自身的办学理念,深入学习了解新课标的基本教学观念,大力培养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并加大对于教学相关设施的投入力度,最终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學水平,也达成新课标中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加大对于教学教具的投入力度,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于空间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

2.对一线教师的实施策略。

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应当转变自身传统过时的教育理念,跟随新课标的教育观念,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避免占用学生大量时间的题海战术,可以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经典的例题,变形出几个相关的数学知识考点,并在课前精心的准备与设计。例如,在教导学生图形平移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播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片段,如电梯的运行、传送带上的物体一起跟着运动等生活化的场景视频,让学生对于平移的概念由抽象转变为生动形象。

(二)针对学生群体的实施策略

1.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明确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基础,因此端正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才能够让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例如,在课前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本节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提前的预习,让学生明白要学习的具体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何处,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或是为哪些学科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树立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心理状态、学习动力以及学习的自信心等。其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指学生在面对学习挫折与困境之时,能否主动找寻具体的错误原因,并就原因分析具体的改变策略,最终顺利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处于学习的低谷期的时候,运用积极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逆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自身的心理承压能力,通过先易后难以及积极的心理调节,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不同学情后,进一步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恰当的突破口与教育良机,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或动作,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瓶颈与困难,最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与联想推理能力,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知识,不能够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掌握住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在教室上与同学教师的积极交流与互动、课堂教学的时候认真的记录笔记、课后及时地进行作业的练习、定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巩固等。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带动了学校中的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以及一线的教师群体,积极探索改变自身的陈旧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并且加大对于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构建出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与氛围,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溪.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A1):66.

[2]苏健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7(2Z):305.

[3]汤瑞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4):23-24.

[4]许进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0):122.

[5]顾红兰.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建议[J].环球市场,2017(10):159.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 内乡474350)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新课改初中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