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

2021-08-13亢金龙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苏堤葡萄树淤泥

亢金龙

【实用素材一】

恨和枯

开门,露白。草地上张起绵纸般的大蛛网。蛛丝上缀着细小的露珠,像璎珞,从这一枝垂挂到那一枝。门口闻到了甜香,篱笆根部的金银花不知何时开放了。

生生又生生,营营且营营。眼下这时节,不管走向哪里,都能感受到生气勃勃的自然的威压。

田里的青蛙钝声地叫着“快生,快长”;麻雀、燕子忙着筑新巢,准备生产,昨天和今天一直在板窗格子里做窝,叽叽喳喳地喧闹着,衔来各式各样的杂物。苍蝇乱飞,蚊子吵闹。蔷薇、豌豆爬满无数小虫子,地里长出了茂草。四围的自然压挤着,感到万物的灵殿都在缩小。

邻居阿金送来过南瓜苗,他来看看生长情况,顺便告诉我说,他家里本来有一架长得很好的葡萄,有一年,阿新摘葡萄时,不小心从架上掉下来摔伤了。从此以后,全家人都恨这棵葡萄树。结果葡萄不知何时枯死了。恨和枯,多么有意思的事。

晚上,升起红灯笼似的月亮。本以为要下雨,谁知竟是一个水样的月夜。这阵子,每天晚上月亮都好。夜阑,蛙鸣,苇雀在叫。生活在月光里的我们,也感到像住在又深又静的水底下一般。

多维品读

1. 生机之美。大自然充盈着向上的力量,文中这种力量来自世上的细小之物,比如露珠、金银花、青蛙、燕子……看似不起眼的小生命,在作者笔下无不焕发着和谐的生命的力量,给人以遐想和美的感受。

2. 不被仇恨裹挟。全家人仇恨一棵葡萄树,结果葡萄树枯死了。作者借物明理,以此来告诉大家:人一旦被仇恨裹挟,就会生出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严重的后果。

3. 为自己负责。阿新因摘葡萄而摔伤,全家人却把责任归咎于葡萄树。这种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而嫁祸于其他的做法,实际上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同时,这也是对美好的伤害。

【适用话题】和谐为美;爱恨一念间;人与自然……

【实用素材二】

味之素堆积膜

1970年,一名叫竹内光二的年轻人入职了日本味之素公司。他入职后,被分配去研究制作味精时产生的那些副产物有什么用。随后他发现,制作味精时的副产物,可以做出拥有极高绝缘性的树脂类合成材料。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竹内将视线放在了计算机业界。

在计算机中,最核心的部件被称为CPU(中央处理器),随着CPU 的越来越高速化和集成化,其内部纳米级的线路,需要与外部毫米级的线路进行对接。但由于体积和空间有限,不可能铺开拉平占用很大面积,必须采用类似多层盖楼一样的安装方式,在尽可能小的立体空间中,把这些密密麻麻的线安排开。这些线路既小又密,互相既需要绝缘,还会产生很大热量,处理起来并非易事。

因此,当时的计算机业界,处理这个办法就是涂液体的绝缘物质,等干透后,再继续下一步工序。这样不仅非常麻烦耗时,且极易出错。竹内想到了一个办法,将制作味精的副产物,通过工艺改进,变成薄膜状。这样不仅形态自如,可以随意承接无数种电路组合,而且耐热绝缘,容易安装。

现在,基本上全世界100% 的电脑中,都在使用味之素公司的产品——可以说,如果没有味之素的堆积膜,无论苹果、高通、三星,无论手机、电脑、汽车还是AI、5G 芯片,几乎统统无法制造。再好的芯片,也无法封装完成。一家日本味精公司,卡住了几乎全世界半导体产业。

多维品读

1. 无可替代的价值。没有了味之素堆积膜,全世界半导体产业都将受到影响。无可替代,才凸显其重要性。物是如此,人也这样,当你处于无可替代的位置时,正是人生价值最大化之时。

2. 小处不小。生产味精的副产物,常人看来,似乎价值不大,但从中却提炼出了左右一个产业的关键材料。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却埋藏着一座“宝藏”,并因此成就了一家公司。

3. 钻研精神。从副产物中提炼出绝缘材质,并通过改进制成堆积膜,从生产味精到跨界计算机产业,没有科学的钻研精神,是很难做到的。科学无边界,钻研无止境,由此可见。

【适用话题】让自己变得强大;专注的力量;于细微处见价值……

【实用素材三】

苏轼主持修建苏堤

公元1089年,苏轼担任杭州刺史。当时西湖已经被水草吞噬,沼泽化日益严重,如果再不治理,二十年后可能将不复有西湖。

苏轼先后向朝廷上奏,请求开浚西湖。此举并非只为观景,而是涉及到百姓的种田、饮水等生产生活,攸关民生利害。朝廷批准了这个请求。苏轼立即发动数万农民挖淤泥、除葑草。

为了加快进度,他常常亲自到施工现场,与农民一起吃饭、一同劳动。

疏浚西湖挖出大量淤泥,无处堆放,一度难住了农民们。苏轼征求百姓建议,决定用淤泥筑一条横穿西湖南北的长堤,一者便利百姓出行,二者省却搬运之苦。然而,淤泥太软,要修堤坝必须掺和硬土,于是苏轼让农民们挖掘高丽寺旁的赤山硬土来筑湖堤,但此举遭到高丽寺僧们的强烈反对。

工程被迫搁置下来,苏轼闻讯赶到现场,道理讲了再讲,可寺僧们毫不退让,理由还是:破坏风水,天降灾祸谁担当?

“天地之间,莫贵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苏轼告诉僧人们:“事由我而起,上天若降灾祸,就冲着我来,但筑堤之事绝不能耽误。我愿雕刻自身石像,舍身为高丽寺护法。”于是,湖边便有了这尊“护法”石像,千百年来一直守望着西湖。

正是苏轼顶住压力办惠民之事的担当,杭州苏堤修成,利民造福。后人为怀念苏轼浚湖筑堤的功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每年春天,踏上苏堤,桃红柳绿,鸟鸣莺啼,成就了“苏堤春晓”的美景。

多维品读

1. 勤政为民。苏轼开浚西湖,不是为了赏景,而是西湖关涉百姓民生。以民为本,才能为民着想,苏堤是一道文化风景,但苏轼勤政为民更是历史上一道更美的风景。

2. 因地制宜。搬走淤泥,也未嘗不可,但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淤泥筑堤,一举两得。苏轼因地制宜解决了淤泥问题,是为官之才干,也是为民之用心。

3. 勇于担当。做惠民利民之事,常会碰到阻力。苏轼迎难而上,不顾个人利害关系,勇于担当,造福百姓。他主持修建了苏堤,也在百姓心中修建了一座丰碑。

【适用话题】人生的追求;那一道风景;历史的丰碑……

猜你喜欢

苏堤葡萄树淤泥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林业葡萄树种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赏荷
葡萄树的卷须
苏堤和白堤(短篇小说)
无独有“藕”
苏堤清明即事
两棵树的故事
摇晃
飞翔的葡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