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随班就读有效策略的探索

2021-08-13梁晨音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小学数学策略

梁晨音

摘要:随班就读是指,一些具有身心障碍的学生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以轻度智障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然而,这些随读生的现状并不乐观,由于自身的智力缺陷和认知困难,导致他们对数学的掌握比普通学生困难得多,且普通学校的教师大多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技能,使得他们在数学课堂中渐渐被忽视,由随班就读变为混读。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究了小学数学随班就读的有效策略,以期帮助随读生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   随班就读   策略

在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方面,随读生与普通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首先,随读生的思维长期停留在形象直观阶段,感知和掌握抽象数学知识的能力比普通学生弱;其次,随读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弱,在概括、描述事物特点的时候常常出现言语匮乏、语序错乱的现象;最后,随读生往往具有多动、自制力差等特点,甚至有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对身边的同学造成困扰。由于随读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很不乐观,所以笔者提出了小学数学随班就读有效策略。

一、数学教学实用性目标

1.分层设标,兼顾全局

普通学校的班级教学是面向整个班级的,班级中普通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要想在不干扰普通学生教学的基础上,保证随班生的教育得到落实,教师必须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其中,制定随读生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參考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并且保证随读生的教学目标与普通生的教学目标相协调。同时,在为这些特殊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目标时,教师还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考虑到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最近发展区,让随读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针对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如果学生掌握得顺利,教师再让他们尝试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掌握这些图形的概念,重点在于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难点在于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循循善诱,引导交流

与同龄学生相比,随读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弱,语言发展更慢。在课堂讲解时,他们处理内化知识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面临发言时,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组织语言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想表达的意思越复杂,他们卡壳的地方就越多。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设置大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在语言的互动和思维的碰撞中发展随读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熟悉课堂内容,在需要沟通、碰撞思维的环节,应提前做好预设。面对随读生,教师不能像面对普通学生一样直截了当地提出“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这一类的问题。相反,面对随读生,教师要抱有极大的耐心,循循善诱,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起点,从细小、直接、明显的问题入手,将大问题拆解成细碎的小问题。在随读生陷入僵局,迟迟说不出话,但动作已经表达出正确含义时,教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并给出正确的示范。

3.还原算理,紧抓运算

计算不仅是数学的基础,还是人立足于社会时常使用的一项必备技能。对于随读生而言,掌握简单的计算不仅能保障后续的数学学习,还有助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因此,教师要培养随读生的运算能力。

首先,教师要抓住直观性教学。如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配了一幅庭院图,图中有1到5对应数量的事物,普通学生依靠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多或少地认识了这五个数,并且能正确找到对应的数。然而,随班生由于智力上的缺陷,他们数数的经验比较少,仅靠书本上的场景图无法唤醒他们的记忆。这时,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学具,帮助随读生一一对应地建立数的概念,或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游戏,通过联动多个感觉器官,提高随读生的掌握水平。

其次,教师要抓算理。算理是算法的根,教师要给随读生戴上一副“眼镜”,帮助他们透过复杂陌生的算式看到简单熟悉的本真。

二、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虽然随班生与普通生同处一间教室,学习同一本数学书,但是他们的教学目标是分层的。基于此,教师要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的变通

根据随读生的认知特点可知,他们更加适应直观化的数学呈现。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举例、出示学具、播放幻灯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改变数学教师抽象的呈现方式,从生活入手,将数学延伸到随读生的生活中,唤醒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程内容的扩增

教师应该加强随读生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人民币的认识、质量单位与长度单位等知识。一方面,这些知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随读生巩固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随读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巩固这些知识点,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鉴于随读生的特殊性,教师应提供分层化、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课堂内容的替代

教师调节课程内容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第一,适应随读生自身的学习障碍特点;第二,不破坏被调节数学知识在整个小学阶段脉络的严谨性和完整性;第三,不损害普通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变通、增扩都无法适应随读生的学习需求时,教师要考虑替代课程内容,一般替代的内容多为随读生日常中难以接触、很少使用的难点知识。

如在教学到被除数是三位数,且首位不能除尽的笔算除法时,随着计算步骤的增多,随读生要考虑的问题也变多。这个时候,笔者决定对随读生放低要求,继续让随读生练习巩固每一位都能除尽的除法竖式,当无法除尽时,再让随读生利用估算来解决。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助力

1.定制化助教

随读生容易被忽视,因为普通教师不具有相关特殊教育的教学技能,且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量非常巨大,精力十分有限。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出一些学有余力的“小老师”,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小助手。

在选拔“小老师”时,教师要遵循两个规则:第一,必须取得“小老师”家长的同意;第二,“小老师”必须性格温和且善良,具有极强的耐心。随读生由于智力方面的缺陷,学习速度比普通学生慢,所以“小老师”性格必须善良,要有耐心,要给随读生鼓励。同时,在相处的过程中,“小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指导随读生,还要在品德上为随读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此外,教师要时常监督“小老师”和随读生的相处状况,一旦发现任何小问题,都要及时指出与矫正,并鼓励“小老师”创新各种方法帮助随读生。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建立“小老师”表扬奖励机制,调动“小老师”的积极性。

2.个别化辅导

(1)课前方面

小学各个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衔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知晓这节课的“前”与“后”,立足于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由于随读生容易遗忘知识点,所以在教授新课之前,教师要对随读生进行补救性辅导。

如在教学《认识时间》前,教师必须预设随读生对这节课的接受情况和对旧有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上一次学习时间是在一年前,随着时间的流逝,随读生已逐渐遗忘,如果教师不进行课前辅导,随读生就很难学习这部分内容。

(2)课后方面

在课堂上,随读生分析处理抽象信息的能力较弱,记忆知识的速度也较慢。面对同样的教学进度,随读生更容易出现思维停滞的现象,所以随读生必须在课后巩固新知,教师要对随读生进行个别化辅导。

如在教学《得数是十的加法》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记一记,让学生有序地掌握记忆得数是十的加法算式。由于随读生识记效率慢,所以教师要在课后单独辅导随读生。如教师可以拿出十根火柴摆出火柴图,让随读生写出图中藏着的加法算式,这种找一找的小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3)日常方面

教師应设计适合随读生训练的数学游戏,强化课堂知识,不仅自己与他们玩,还可以让家长和“小老师”利用周末与课余时间帮助随读生不间断地练习。

3.合作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成员的不同层次能力与成绩进行混合编组,组内成员控制在六个人左右。对于包含随读生的小组,除随读生之外的另外五人,一人是随读生的“小老师”,另外四人优先选择性格包容、为人友善的学生。合作化学习能够为随读生提供一个与普通学生沟通交流、共同思考的机会,促使随读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春霞.小学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周润娇,华国栋.随班就读班级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1).

[3]王丹丹.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状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4]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小学数学策略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