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质量水平视角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2021-08-13黄珍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黄珍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业质量水平4是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命题依据。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应基于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全面展开,主要体现在凝练本质属性,落实唯物史观;绘制时空坐标,树立时空观念;甄选经典史料,培养史料实证;多角度看历史,提升历史解释;探寻教学课魂,培育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

关键词:学业质量水平  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的高考模式和要求下,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如何高效地备战高考呢?笔者认为,落实考点,夯实基础固然重要,但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重复教材中的基本史实,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价值。因此,寻找高考历史命题的核心靶点,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关键。

一、凝练本质属性,落实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立场,也是高考历史命题的依据。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围绕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展开教学,透过历史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凝练历史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唯物史观的内涵与外延,并能自觉运用,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如在复习古代中国史时,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前三课,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呈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教师可用生产力理论统领前三课,引导学生系统性、立体性复现古代中国社会的具体生产场景,厘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间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以及社会形态的更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运用生产关系理论指引学生复习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理解和掌握三个社会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反映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经济基础的发展,常常通过国家政权采取一系列调整生产关系、维护经济基础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如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

二、绘制时空坐标,树立时空观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时空观念为指向的学业质量水平4为:“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夠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论述;能够根据需要并运用相关材料和正确方法,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

历史离不开时空,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只有将学业质量水平4中的三个向度落实到位,才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时空坐标,无疑是不错的方法和抓手。如在复习清末、民国前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时空坐标,如图1所示。

从时空坐标中可以看出,这一历史阶段的具体特征为:政治上,列强侵华加剧,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试图发展资本主义;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下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迎来“短暂的春天”。在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以及民主、科学思想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社会生活上,在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社会生活进一步文明化和现代化。

学生通过绘制时空坐标,一方面,可以明白人、时间和空间是历史事件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特定的时空中,才可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总结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概括阶段总特征,即清末、民国前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觉醒与探索,这一时期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又有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的探索与抗争。

三、甄选经典史料,培养史料实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史料实证为指向的学业质量水平4为:“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评述历史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能够符合规范地引用史料。”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在运用史料教学时,尽量选择经典的史料,有明确出处、表述完整的史料;坚持“孤证不立”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史料记载之间的差异性;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切忌主观臆测、断章取义。如在复习必修三第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笔者引用了以下两段史料:

材料一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学知识,概况朱熹和王阳明关于人性的主张,分析他们的异同。学生从两则经典史料中可以准确归纳出:朱熹的主张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主张为致良知,知行合一。两人都主张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两人的不同处为:朱熹主张通过探究外在的事物,格物致知从而去掉私欲,加强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修养;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四、多角度看历史,提升历史解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历史解释为指向的学业质量水平4为:“能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高考历史命题非常注重对指向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考查,每年的论文型试题,无论内容怎么变化,考查的基点都是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针对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应关注历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上某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状态,准确辨析关于这一时期的教材和史料里的说法或结論是不是唯一的,可不可以有新的说法,进而多角度地阐释历史。

五、探寻教学课魂,培育家国情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家国情怀为指向的学业质量水平4为:“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教师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还是历史教学的目标所在。探寻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课魂,明确教学立意,则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在复习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教师能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课魂来统领全章?在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形成的三大民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改革开放后,三大民主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形成,这些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思想上,指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而言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应瞄准高考历史核心靶点,在夯实一轮复习成果的基础上,寻找符合高考历史命题方向的历史横切面和纵切面,运用历史学业质量水平4对其进行深度探究和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高考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婷婷.田贵平.网络教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基于教学模式变革的历史考察[J].教育科学,2020(2).

[2]王春丽.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课堂实践[J].辽宁教育,2020(5).

[3]黄牧航.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探析
精选 精讲 精析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二轮生物复习探究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运用意义研究
高三历史复习应考策略探究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应用唯物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