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助力学生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

2021-08-12周金萍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桑娜渔夫关键

周金萍

案例描述

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语文能力,是阅读小说的重要路径和关注点。基于此,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在情节的赏析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写法,从而引导学生创编生活故事,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的品质: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善良。于是,教师请学生浏览五个情节:天气恶劣,等待丈夫;探望邻居,西蒙去世;毫不犹豫,抱回孤儿;内心纠结,忐忑不安;不谋而合,共同承担。然后思考哪两个情节最能体现人物的这一品质。最终,学生们选择:一个是桑娜内心纠结,忐忑不安,宁愿挨揍;一个是渔夫和桑娜不谋而合,共同承担,宁愿熬生活,也都要抱回孤儿抚养。

教师顺势提出挑战(如图1),引导学生比较两处情节,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挑战一:比较两处情节,内容有什么相同?

学生发现这两处情节所展示的人物情绪都先是忧虑,然后纠结,最后是决断。为什么要展示这样的过程?学生经过探究认为是在突出人物在抉择时的艰难,展现生活的真实,凸显他们人性的高贵—宁愿自己受罪苦,也要抚养孤儿。

继续挑战:再比较两处情节,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学生发现:对桑娜的描写侧重的是心理,对渔夫则侧重语言描写。经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并发现:作者对于桑娜的纠结主要通过多处问号、省略号表现,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从中体会到她担心、害怕、自责、硬着头皮等种种复杂情感的交织;渔夫虽纠结,但语言比较干脆,作者多处使用了感叹号。

进一步挑战:两个人物都很善良,但形象上有什么不同?用心读一读体会。结合前面的学习,学生一读就发现了桑娜是柔中带刚,渔夫则刚中有柔。虽是一样的品格和人性,但因家庭角色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行为表现也有所不同。

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应注意这一点,避免千人一面,并提出最后一个挑战:结合你的生活进行想象,同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他们的性别和性格不一样,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和表现有什么不一样呢?

随后,教师提供了描写性格相对温柔的教师的文字材料,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关注这位教师的细节,如轻言细语、亭亭玉立、笑眯眯等。接着教师提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想要怎样才能真实又传神地描写出拥有“雷霆万钧气势”的李老师呢?同时,列出评价标准(如表1),请学生仔细阅读,明确目标:通过努力自己的人物塑造可以提高到哪一个标准。

案例評析

以上描述的教学流程是微课录制的内容。它对已经完成的四十分钟课堂进行了高度提炼,展现了学生阅读关键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方法。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基于小说的特点,包括了信息提取、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欣赏评价和读写结合的问题解决。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提高“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微课回顾了上一节课中学生对小说人物准确的整体感知,即桑娜和渔夫的善良。这个“善良”独特在“宁愿自己受苦、受罪,也要抱回两个孤儿”。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提取,即在五个情节的描写中比较哪两个情节最能体现人物品质。最关键的是第三步—解释说明:比较两处情节,内容上、描写上、形象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也是在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描写情节的结构及作用、描写方法的独到和价值、人物的人性在共性下的独特。第四步—解决问题。学习经典文本的关键是要能举一反三,解决自己的问题。“如何描写温柔的教师和严厉的教师?”这是学生经常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以致用,再通过具体评价促进学习目标达成,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提高阅读关键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培育。

这样的微课教学聚焦人物,带领学生在关键情节中体会人物,体会结构和写法;同时快速聚焦核心素养和阅读关键能力培养,充分展示了小说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方法。这节微课可谓一石三鸟:既是学生良好的学习材料,又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培训,更能成为可反复使用的优质教学资源。

【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关注课题“基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关键能力提升的微课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编号:HDGH2019002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

猜你喜欢

桑娜渔夫关键
《穷人》梗概
桑娜一家“穷”吗?
续写《穷人》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穷人的心
天皇版“渔夫”
鹏鹏猪
画与话